天天看點

事情總有例外

事情總有例外

發生嘔吐的北紅尾鸲,雌鳥

一個在病痛中煎熬的人,總會想如果沒有疼痛該多好,但這種想法錯了。世上有沒有不知道疼痛的人?有,極其罕見,那是一種無痛症,是病。能感覺疼痛,是人類乃至許多動物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身體受到傷害立即有痛感,如果是外傷,會馬上産生躲避行為,以離開傷害,如手被刺痛、燙傷,會立即拿開。即使體内疼痛,也是告訴你身體出了問題了。否則,沒有感覺,那就會有更大的傷害。嘔吐,就是一種保護性反射,人和哺乳動物都有。一般的說,鳥類沒有。《“鳥人”應該知道的鳥問題》的作者,勞拉·埃裡克森明确說,“我們人類有吞咽反射(嘔吐反射),阻止我們咽下還沒有嚼碎的食物,但鳥類沒有,即使很小的鳥也能吞下足以噎到我們的大塊食物。”

事情總有例外

北紅尾鸲,雄鳥

事情總有例外

樹鹨來的很早

事情總有例外。鳥類中的猛禽,尤其各種貓頭鷹,常常會三兩口就吞下一隻個頭不大的老鼠,消化不了的毛和骨頭,會在胃中形成一個丸子,被吐出來。如果在繁殖季節,有機會在它們的巢下看到這些吐出物,就大緻知道了它的食譜。不過,貓頭鷹的吐與一般的嘔吐,在發生機制上還是有所不同。雖然都是不良刺激引起的胃反射性收縮,貓頭鷹是習以為常,一種習慣,不會是一種痛苦,而貓、狗和人的嘔吐,往往都伴随着不快甚至是痛苦。勞拉所說的鳥類沒有嘔吐反射,也主要是指貓頭鷹之外的其他鳥類而言。白鹭和鸬鹚吃魚,靠的就是吞,吞時脖頸的擴張幅度極大,絕不會發生嘔吐。

事情總有例外

黃喉鹀來了,總是躲躲閃閃

事情總有例外

紅脅藍尾鸲,初來乍到

一隻食蟲鳥如果吞吃了一隻渾身長滿有毒刺毛的蟲子,就會發生強烈的不适反射,甚至将它吐出來。食蟲鳥如果吞吃下一個小果子又會如何呢?百聞不如一見,這回我還真遇見了。正是秋草黃樹葉凋零的時候,濕地裡的觀賞灌木火棘的果實,也開始變紅,它與樹上的楓葉、水邊的蘆花呼應着,為晚秋着色。紅脅藍尾鸲來了,一隻兩隻,一雌一雄,呼應着,在灌叢底下尋覓着。樹鹨來的還早,它們成小群集合,三五隻,七八隻,有人驚動,就從地面直上樹梢,“吱吱”的叫着,顫悠着長長的尾羽,生怕人認不出來。北紅尾鸲的雄鳥很引人注意,它是本地留鳥,很常見,也在客人之間飛來穿去,好像故意展示自己。附近的一隻雌鸲,蹲在火棘棵叢中,一動不動。

事情總有例外
事情總有例外
事情總有例外

吐出火棘果實的過程

我原不想拍它,都是常見鳥,停下來觀察,甚至都不在意,但還是有意無意的端起相機,可是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隻見北紅尾鸲雌鳥脖頸前傾,張大了口,似乎在用力抖,看着有點狀态異常,脖頸用力抖動兩三下,一顆火棘果實吐了出來。呵,竟然目擊食蟲鳥吐出一粒植物果實。火棘果實很小,一顆花椒粒大,鮮紅,表面光滑,如果不弄破,也沒有異味。鳥兒無牙齒,自然不會咀嚼,囫囵吞棗下去,并不會有強烈的異味刺激。應該是剛剛吞下去的,吐出小果子後,隻見它抖了抖脖頸,甩了一下嘴巴,又做了一個吞咽狀,恢複常态。稍稍動了一下身體,飛走了。幾秒鐘,一個異常事件被記錄下來,它打破了所謂“鳥兒沒有嘔吐反射”的正常。

事情總有例外

恢複常态,然後飛走

北紅尾鸲是食蟲鳥,為什麼吞下一粒果實?又是什麼原因使之立即吐出來?是好奇心驅使,還是誤食?總之,這小鳥沒有将一粒小果實送到胃中,而是用一個鮮見的嘔吐反射排出了異物。食蟲鳥也會偶爾啄食一點别的食物,不稀奇,但它不是雜食性的,這毫無疑問。一顆小紅果子,大概會讓這隻小鳥長點記性,就像吞吃了一條有鮮豔色彩又有毒的刺蛾幼蟲一樣,下不為例。疼痛反射是先天的,吃過帶毒毛的幼蟲後不再吃,就是後天學習。鳥兒的生活,也是在學習中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如果類似的學習行為在它們的社群中發生傳播,就像著名的大山雀撬開牛奶瓶蓋那樣,就成了一個經典的學習行為的案例,但它需要有人發現。

事情總有例外
事情總有例外

火棘的果實

作家納博科夫自青少年時期就癡迷于蝴蝶,十月革命的爆發迫使他随家人流浪到克裡米亞,在那兒他研究蝴蝶的愛好得以充分發揮,除了寫詩之外,納博科夫緻力于蝴蝶翅翼斑紋的演化分析,他在顯微鏡下對每個斑點或條紋的鱗瓣排列位置進行點數。納博科夫相信,現實隐藏着秘密,模糊的細節會構成未及探究的意義的花樣。偶遇一隻北紅尾鸲發生嘔吐,是一個個案,不代表普遍性,它卻暗示自然中的事情沒有絕對。寒霜改變草木的色彩,留鳥們迎來新的夥伴。

事情總有例外

故事發生地

事情總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