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額濟納旗文化旅遊廣電局緻滞留在額濟納廣大遊客朋友的一封信。圖/額濟納旗文化旅遊廣電局
有一種堅強,叫胡楊林。
傳說中,胡楊“活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後千年不朽。”在疾風中厮殺,磨砺出剛毅品格的不隻是樹,更是不懼困難的城與人。
自10月以來,小城額濟納旗成為疫情風暴眼。從5例到114例,當地确診病例不斷增加,讓無數國人牽挂在心。一座人口不過3萬餘人的邊陲之地,需要保障近萬名滞留旅客的食宿、核酸複檢,壓力可想而知。
更讓人揪心的是,因疫情滞留的遊客之中,接近過半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80歲以上的有63人。其中,一趟從安徽出發的“幸福專列号”,就搭載了600多位老年旅行團成員。
不過,頂住壓力戰“疫”,額濟納旗做到了。滞留旅客陸續平安返程的好消息,也讓網友替老人們松了一口氣。
據内蒙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通報,滞留旅客正陸續返程,踏上回家路,當地力争在3-5日内把大部分遊客轉運出額濟納旗。
其中,10月27日21時52分,第一批滞留在額濟納旗的586名遊客乘坐旅遊專列轉運出額濟納前往鄭州。備受關注的安徽“幸福專列号”也于29日開啟回家路。
當地同時表示,對旅遊包車、自駕遊和散客的轉運集中健康監測方案已經制定,正在根據專家評估的意見進行完善,同時啟動相關的準備工作。
回家讓人欣喜,滞留也是一種經曆。滞留老人與其他旅客的豁達和樂觀、額濟納旗群眾的付出和努力,都讓人看到了中國人頑強戰勝疫情的堅毅。
在媒體記錄中,第一批滞留旅客返程的很多細節都讓人淚目。例如,當擺渡車停在額濟納旗胡楊小鎮門口,身為防疫志願者的大巴車司機楊志剛在車門口等候,他細心地提醒老人注意腳下安全,老人們則熱情回應“等疫情過去,我們再來坐你的車”。
又如,餐館老闆趙愛平發現,滞留老人點的外賣一天比一天便宜。他想着老人出門在外這麼多天,都舍不得花錢了,就免費給遊客做了炖排骨、醬牛肉。
攜手同行共渡難關,農牧民支援抗“疫”的做法更“硬核”,不少人拿出家中的米面,為滞留民宿的遊客制作油餅、饅頭,再由從業人員收集後發給遊客。
還有不少牧民捐出牛羊,為前線抗“疫”貢獻力量。一位牧民朋友想捐一峰駱駝的提議,更是引發全網刷屏,讓人看到了牧民朋友的可愛與可敬。
青山一道,同擔風雨。齊心抗“疫”,當地政府也在竭盡全力。
時間倒回疫情暴發之初,滞留老年旅行團出現了一些餐飲、住宿問題,特别是不少老人受基礎病影響,随身攜帶的各種藥品開始出現短缺。
有糖尿病患者因缺少胰島素,血糖持續增高,還有的肺癌患者抗癌藥一度隻剩一天用量。
“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當地迅速啟動反應機制,列出問題清單,針對滞留旅客的衣食住行醫等困難,逐條逐項解決。盡全力保障物資調撥,確定副食品貨源穩定,商超價格穩定,防疫物資供應充足,滿足隔離期間滞留旅客基本需求。
而額濟納旗文化旅遊廣電局釋出的《緻滞留在額濟納廣大遊客朋友的一封信》,也讓人見證了地方的擔當和誠意。
信中提到的暖心政策包括,為滞留旅客提供免費配送服務,贈送5A級核心景區門票,遊客可在三年内免費遊覽。
此後,當地新冠防控工作指揮部進一步明确四項舉措:每天提供1餐正餐及醫用口罩,一份友善面、火腿腸和礦泉水;安排專人購藥送藥;管制酒店價格不超200元;安排額濟納旗蒙醫醫院作為綜合門診向社會開放。
與此同時,一方有“疫”,八方馳援的景象再現。由山西白求恩醫院、同濟山西醫院整建制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已于28日下午抵達額濟納旗。支援隊伍中包括内科、外科、婦科、兒科、産科等醫務人員;内蒙古赤峰市、巴彥淖爾市等地醫護人員也趕赴額濟納旗,參與核酸采樣、醫療、消殺等工作。
正是各方攜手抗疫,同舟共濟,額濟納旗的疫情如今才能取得良好防控效果,滞留的旅客也才能早日踏上回家的路。
額濟納旗的金色胡楊,據說一年最美隻有21天。因為疫情,美景暫時被封印,确實遺憾。
不過,蒼勁堅韌的千年胡楊不會倒,波光粼粼的居延海不會幹。
攜手相助,堅決打赢抗疫阻擊戰。待到疫情消散,一定有更多人願意再赴金色之約,賞戈壁綠洲的如夢似幻。
特約撰稿人丨白晶晶(媒體人)
編輯丨丁慧
實習生丨黎志棟
校對丨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