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心歸處是淮安,“壯麗東南第一州”風華璀璨

作者:光明網
我心歸處是淮安,“壯麗東南第一州”風華璀璨

夜遊裡運河 王昊 攝

我心歸處是淮安,“壯麗東南第一州”風華璀璨

中國水工科技館效果圖

我心歸處是淮安,“壯麗東南第一州”風華璀璨

水上黨課講師團隊 徐昌政 攝

我心歸處是淮安,“壯麗東南第一州”風華璀璨

清江浦文創冰激淩 徐昌政 攝

我心歸處是淮安,“壯麗東南第一州”風華璀璨

淮揚菜博物館 陳光晰 攝

我心歸處是淮安,“壯麗東南第一州”風華璀璨

三島奇遇記 衛俊良 攝

綿延千裡的大運河,跨越千年時光緩緩流淌至今。大運河畔的淮安,見證了其曾經的繁華與榮耀,也成為其今生蝶變、綻放光華的最好注腳。

2020年3月,淮安市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這一淮安市委、市政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通過優化重組成立的市屬國有文旅企業,為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實施載體,揭開了淮安發展文旅産業的新篇章,也成為重制“壯麗東南第一州”風采的又一力舉。

成立一年多來,淮安文旅集團按照助力“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發展定位,着力聚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全域旅遊及文旅融合發展,重點承擔國有文旅資産的管理營運主體、國有文旅基金的運作實施主體、重大文旅項目的投資建設主體、重要惠民文旅事業的落實主體、新興文旅業态的培育主體等“五大功能”,重點培育餐飲酒店、旅遊度假、實景娛樂、科普研學、賽事會展、文化創意、鄉村振興、物業地産“八大闆塊”,通過扁平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實體化轉型,努力實作集團由平台公司向實體公司轉變、由建設方向營運方轉變、由輕裝上陣向開疆辟土轉變。

久久為功,再現運河之都勝景,演繹水韻淮安風華,書寫城市高品質發展的大文章。

聚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承運河文脈,促“中軸”勃興

6月28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江蘇省非遺系列活動暨第四屆中國(淮安)大運河城市非遺展在大運河邊拉開帷幕。如今的大運河上,越來越多這樣規格的文旅活動落地于此,與“運河三千裡醉美是淮安”的氣質相得益彰。

淮安依運河而興,運河也成為當地促進古今彙合、産業融合、城鄉整合的最好載體。做好運河文章,也成為淮安文旅集團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資源,助力打造“江蘇美麗中軸”題中的應有之義。

項目興則産業興。淮安文旅集團作為當地重大文旅項目投資建設的主體,加速推進一批大運河文化帶重點項目的實施——

闆閘遺址是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之後的重大考古發現,眼下,裡運河畔的闆閘遺址公園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預計年内即可主體封頂。作為大運河沿線唯一以“水工”為主題的科技館,按照“世界一流、傳世之作”目标打造的中國水工科技館将于年内開建,該館将挖掘中國從古至今的偉大水利工程,講述中國的治水曆史,建成代表世界水準的水利科技展示平台。此外,中國漕運城、運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項目正積極推進前期工作。

新項目破土上馬動若風發,老景觀系統提升絕非“一拆了之”,項目推進的邏輯突出“系統”二字。以裡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工程為例,作為該市第一批黨史教育學習“我為群衆辦實事”項目,北起清江浦區大閘口,南至淮安區友誼橋,賦予其“綠色生态、旅遊觀光、娛樂休閑、能量補給驿站”多種功能,強調人、環境、自然的共存與融合,點線結合,真正還河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打造成淮安人民的“城市會客廳”。

傳承運河文脈,不僅要建好“節點”項目,更要講好運河故事。淮安文旅集團“開門吆喝”,先後創作《京杭大運河淮安段攝影長卷》《中國大運河全景圖》,拍攝《淮安運河八景》系列視訊,推出《橋見運河之都》主題宣傳,打造“大運河曆史文化課堂”“大運河水上黨課”等,向世界傳遞出“水韻淮安”的文旅好聲音。

“黃金地段出黃金,大運河畔行大運”,随着項目的陸續建成,遊客将在“遊京杭運河、覽漕運文化、看河工奇觀、賞江淮風情”中,獲得更加豐富的大運河文化旅遊體驗。“我們要全力塑造生态、現代、開放、時尚、活躍的淮安城市形象和大運河文化名片。”放眼未來,淮安文旅集團負責人思路清晰——傳承運河文脈,擦亮生态底色,逐漸實作由“大寫意”向“工筆畫”的華麗轉變,助力打造好大運河文化帶标志性城市。

聚焦全域旅遊發展——點亮夜經濟,供給側更新

目前,全域旅遊建設如火如荼。發展全域旅遊不僅可以更好推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而且能為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轉換動能、優化更新提供新引擎。圍繞“生态文旅水城”發展定位,淮安文旅集團聚焦全域旅遊建設,以旗下景區為“支點”,撬動高水準文旅産品供給、高品質品牌建立、高标準服務水準提升。

——“夜遊”經濟興起,點亮了新消費,延伸了旅遊時長。“紅燈十裡帆樯滿,風送前舟奏樂聲”,華燈初上,裡運河文化長廊盡顯璀璨光華。美麗的清江浦在夜色中閃耀迷人,精美畫舫與沿岸古迹交相輝映,清江浦樓、國師塔、常盈橋燈影婆娑,美食街霓虹閃爍……詩句描繪的盛世清江浦夜景今日得以重制。

近年來,夜遊經濟成為拉動文旅消費的增長點。淮安文旅集團瞄準這一機遇,以推進裡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品牌建設為契機,打造絢麗的兩岸夜景,推出特色遊船畫舫和豐富多元的節慶活動,不僅點亮夜空,還一舉延長遊客旅遊時長、提升過夜率,點“燃”了文旅消費市場。

——生态旅遊“破圈”,點“靓”了新玩法,拓展了旅遊半徑。2021年5月,白馬湖旅遊度假區成功入選“淮安市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命名機關。四季有景、生态宜人的白馬湖,正為研學遊賦予更為“自然”的豐富内涵。

在淮安文旅集團的打造營運下,碧波萬頃的白馬湖不僅成為湖泊生态修複的“江蘇樣闆”,還誕生多個“爆款”——白馬湖三島奇遇記景區萌寵雲集,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向日葵的故事景區内春夏櫻盛葵繁,被贊為“離城市最近的遠方”;白馬湖濕地公園裡生物多樣性令人驚歎,成功跻身“國字号”;淮安白馬湖旅遊度假區入選抖音江蘇“十大熱門目的地”,拓展了旅遊半徑、豐富了客源層級。未來,淮安文旅集團将把白馬湖打造成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持續擦亮“一見清心白馬湖”生态旅遊品牌。

——文旅服務更新,點“醒”了新業态,提升了旅遊體驗。高鐵開通,帶來蘇北旅遊蝶變的機遇,也帶來文旅服務必須跟上的考驗。為此,淮安文旅集團在淮安東站打造全新的全域旅遊集散中心,設定旅遊服務處、翔宇書吧、淮安文創商店等,積極打通遊客到景區的“最後一公裡”,成為外地遊客提供了認識淮安的第一道視窗。

加快旅遊辨別标牌提檔、推動交通“快行慢遊”、制定從業人員服務标準、加速智慧文旅建設……一個着力解決人行、騎行、車行、舟行等“四行”和車位、廁位、餐位、床位等“四位”問題,供給側全面更新的淮安全域旅遊體系正在快步建構中。

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叫響優品牌,走向“深融合”

“四水穿城”“九省通衢”的淮安城内,不僅流淌着奔流不息的江河水,還有綿延不絕的曆史文脈。因文而立、因旅而興,淮安文旅集團聚焦文旅融合,助力建構全域統籌、區域協同的文旅融合發展格局,讓“詩與遠方”于這方水土上交融前行。

以文興旅,離不開品牌的打造。清江浦樓雪糕造型别緻、文創筆記本功能豐富、抖音挑戰賽精彩紛呈……在文旅融合上,淮安文旅集團加強大運河曆史文化研究會、白馬湖曆史文化研究會等載體支撐,依托旗下文化創意公司,深入挖掘運河文化、美食文化、非遺文化、西遊文化、紅色文化等,一手抓資源開發、一手抓市場開拓,擦亮“千秋淮揚”美食文化品牌、“運河三千裡醉美是淮安”城市文化品牌、“一見清心白馬湖”生态旅遊品牌,打造一張張亮眼的淮安名片。

以旅彰文,更需要IP的開掘。中國漕運城電影小鎮項目的推進,濃縮了淮安文旅集團打造文旅娛樂IP的決心。項目秉持“運河之都、淮安記憶”設計理念,打造運河水都、江湖人家、電影大道、天下糧倉四個闆塊,展現淮安“南船北馬、碼頭文化、總督文化、漕船制造、淮揚菜系、非遺市井、漕運江湖”等地方特色文化,以電影小鎮為平台,吸引影視劇組、明星、網紅、知名娛樂節目落地淮安。

走向文旅深融合,未來,還将策劃“我心歸處是淮安”大型文旅實景演出,打造淮安文旅娛樂IP;整合“淮安遊禮”“淮味千年”等文旅資源,做強“我心歸處是淮安”系列文創,探索文旅融合“向深處去”的有效路徑,努力成為淮安城市發展的“美好生活服務商”。

“壯麗東南第一州”美好景象,淮安人不曾忘卻。立足“十四五”,征程漫漫,唯變不變。下一步,淮安文旅集團将繼續以奮鬥之姿,堅持“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理念,弘揚“至誠至真,向善向美”企業文化,在運河之畔擘畫文旅高品質發展的幸福圖景,奮力書寫“把總理家鄉建設得更美更好”的文旅答卷。(新華日報作者 楊文傑)

來源: 新華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