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伊斯蘭人在泉州,魏老闆也給我講了一個曆史背景故事。當年,随着泉州境外通商線路的越來越遠,來自阿拉伯的伊斯蘭人(也稱色目人)也越來越多,而且還有一些阿拉伯人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有這麼一個色目人,自宋以來,宋朝便友好于他,不但扶持做了官職,還越做越大,可這人在南宋危難之際,不但不知感恩,還趁國亂偷襲從前線退下來的抗元主力軍,屠光了避亂于此的宋朝宗氏,以至于後來崖山之際,隻剩了兩個沒長大的小皇帝。這個色目人就是蒲壽庚。
蒲壽庚是阿拉伯人後裔,在他小的時候随他父親舉家從廣州遷到福建泉州。蒲壽庚不是一開始就富可敵國,到他爸蒲開宗時就已家道中落。讓蒲壽庚發迹的人叫王茂悅,是賈似道親信,被列入泉州奸臣傳。王茂悅橫行泉州14年,征稅受賄,肆無忌憚。後來又與蒲壽庚狼狽為奸,給藩商漏稅。
因為攀附,投靠蒲壽庚就可逃稅,漏稅,甚至免稅,胡作非為,是以泉州的藩商一直唯蒲壽庚馬首是瞻,視官府如無物。而蒲壽庚也通過聯姻控制蕃商集團,并收取巨額保護費,再大肆賄賂地方官員形成龐大的走私集團。最後,連最大的藩商佛蓮都成為了他的女婿。
後來,王茂悅不僅縱容蒲壽庚幫助藩商逃稅,漏稅,還提拔蒲壽庚進入泉州市舶司,并将蒲壽庚哥哥蒲壽晟舉薦為梅州知州。蒲壽庚也借着他亦官亦商的身份,大肆打壓,清除異己,最後壟斷了泉州的市舶。随後,蒲壽庚還在王茂悅舉薦下,被南宋王朝任命為泉州的市舶司,負責管理海上貿易。這時的蒲壽庚不僅富可敵國,還控制了左翼軍,整個泉州就是他的獨立王國。當時的泉州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唯獨蒲壽庚家族富可敵國。
1276年,蒙元軍隊攻占了南宋的都城臨安,俘虜了隻有5歲的南宋小皇帝恭宗。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人不得不帶着另立的幼主一路南逃,準備在泉州建都,抗擊蒙元。然而作為泉州實權人物的蒲壽庚此時已經投靠蒙古人,他下令不得打開泉州,拒絕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人入城。
張世傑大怒之下強行征用停泊在法石一帶的蒲家海舶400多。但此舉激怒了蒲壽庚,為了報複,他讓他長子蒲師文用虐殺的方式殺光了定居在泉州的南宋宗室3000餘人。蒲師文先把南宋宗室族人剁掉雙手,然後活活折磨緻死;看到年輕貌美的宗室女眷,先抓來肆意淩辱,然後賣給色目人,藩商做奴隸,如若反抗,立馬殺掉。對于包庇宗室子弟的人,蒲壽庚也是趕盡殺絕,泉州許氏就因為保護宗室外逃被滅族了。
蒲壽庚殺了南宋宗室3000餘人後,霸占了宗室的房産船隊,還盜掘南宋宗室的祖墳。而且元朝建立後,原本屬于漢人的泉州在蒲壽庚的統治下,變成了色目人的天下,變成了穆斯林的天堂,漢人的地獄。在南宋時,泉州人口達到巅峰132萬。到蒲壽庚宋末掌權後人口就開始快速下降,大量泉州漢人外逃,最後僅剩一半。而聚居在泉州的蕃商卻是越來越多,其數量之多,已達20萬之巨,占據了大半個泉州,并且還不斷擴張圈地,典型的鸠占鵲巢。
《馬可波羅遊記》記載,泉州貿易自由,繁榮,人來人往,興盛的很。可是,這個記載很片面。實際上它記載的是屬于藩商的高檔商區,而當時的漢人隻能從事低端商品交易,兩者交易區是分開的。望眼整個元朝,泉州市舶司都被以蒲壽庚為首的色目人藩商所控制。而且蒲氏家族還對泉州的漢人實行禁文教以防民亂,是以那時的泉州漢人,讀書你都要去福州。因為在蒲壽庚殺光3000南宋宗室之時,還把泉州所有的書堂,書院全部給拆了,然後在書院遺址上建起一座又一座的清真寺。
1353年,泉州爆發大饑荒,泉州城内穆斯林商人集團不僅沒有開倉赈災,反而趁機哄擡糧價,催稅逼債,以看漢人餓死為樂。導緻泉州城外餓死無數,人争相食,惠安、仙遊、南安最為悲慘。最後隻有永春漢族縣令盧琦強行開倉赈災,通過佛寺發放赈濟災民,但也隻能救一縣之民。憤怒的饑民圍攻泉州城,穆斯林商人一方面驅使城内漢人日夜不斷修築城防,一方面守城不敢用漢族百姓竟然抓佛寺的和尚當僧兵,最後對攻城失敗的饑民又是一陣屠殺。
這就是泉州作為移民城市的一個悲慘結局。但如今,這個悲慘的曆史史實很少有人提及。

阿拉伯、波斯商人運銷中國的主要商品清單。
這是身在泉州的阿拉伯女子。
蟳埔村人就是阿拉伯人的後裔,這裡的女子最大的特色就是每人都頭戴波斯花冠。蟳埔村的内容在後面會有專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