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俞曉群《前輩——-從張元濟到陳原》
打開書櫃,《前輩》跌了出來.有點慚愧,一本我尊敬出版界前輩的書,購入很久了也沒及時閱讀。
一本薄薄的書,十一位出版界前輩,張元濟,王雲五,葉聖陶,鄒韬奮,胡愈之,呂叔湘,巴金,張中行,周振甫,陳翰伯,陳原,包括作序的沈公昌文先生,作者俞總俞曉群,一共是十三位出版界前輩,藏書家,讀書人.
用簡潔的文字介紹十一位前輩之後,重頭戲在俞總給出了自己的觀感,這是用自己的學識,緻敬前輩的同時亦是用筆墨,向前輩隔空緻敬.
我是因為喜歡,買了很多書話、出版人傳記、回憶錄、日記(包括俞曉群的《一個人的出版史》,可是我連“閱讀”的門路都還沒摸着,書投胎到我處,不見得是好命。
《前輩》給了我新的啟示:做人要做正直的人,做事要全情投入,雖然醒悟得遲,但未來尚有大器晚成的機會,我等俗人,隻是勤快隻要用心,過點自己喜歡的日子,還是可以做到的。另一方面,我又趁着雙十一的機會,選購了前輩們的一些書,前輩們的身後,又多了一個追随者。
書是前幾天讀完的,今天是十一月的第一天,我又給自己立下了小目标,一天一篇讀後感,時間擠擠還是有的,我把書帶走了餐館,以為等餐的時間可以寫五百字,誰知寫了幾行字,店員送餐上來,看到桌上有書,手抖了一下,我尴尬的把書收好,十萬火急的吃米線,餐廳快要下班,我們還要超市購物。
我以為可以在體育館鍛煉前優雅的完成寫作,走出超市,雨水不停的灑,我蹲在大門口處,孩子給我不停的遞零食,我邊吃邊寫,順便還聽一位外賣大叔打電話吐槽商家,他說他等了十幾分鐘,你們的東西都沒送到,他不可能繼續等,這一單他不送了。他講完了電話,我還在寫。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以為俞曉群先生還奮鬥在第一線還是各種文章裡面的中年人,正如我們經常會以為,電影電視裡的明星們,是不會老去的,《紅樓夢》裡的寶黛們,青春常駐。
直到有一天,俞總也關注了我的微網誌,偶爾也互相轉評贊,我看到大家尊稱他俞總,又說他已退休(還在發揮餘熱),我才恍然大悟,俞總也是前輩了,我該醒醒了。
我以前常提醒自己:衆生平等,包括社交網絡,千萬别因為容易關注名人而得意忘形,現在看來這正是自己底氣不足,擔心被人“不平等”對待了,現在我連看書的時間都要擠,就自然沒空考慮衆生了。
俞曉群給我的印象就是一謙謙君子,可能是讀書讀出來的。
補充:《前輩》有幾個版本
我的是2011年8月
上海世紀出版社的版本
另外,我忘了說,我不認為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梅蘭芳的《天女散花》,現有的資訊表明,《定君山》才算。
但我也不知道我的資訊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