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職工入職查詢制度在多地落地實施守護校園淨土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來源:民主與法制網

作者:馬付才

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制度,是守護校園安全的一道有效防線。但守護校園一方淨土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學校教育,還需要家庭教育不缺席、社會教育及時到位,這是一個涉及教育、管理、應對處理等方方面面多個環節的工作。

近日,四川省教育廳在答複政協委員提案時透露,在比對篩查的117.6萬名教職員工等學校從業人員中,排查發現有違法犯罪前科人員特别是有性侵前科的重點人員101人,已及時通報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予以處理。

該新聞迅速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這麼多有前科者“潛伏”在教職員工隊伍中,校園還能平安嗎?他們又是如何混入教師隊伍的?校園淨土究竟該如何守護?未成年人權益受到侵害時該如何維權……這一系列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教職工入職查詢制度已在多地落地實施

劉某是北京市某中學的一名16歲男性中學生,2018年9月19日和9月28日,學校的男性保衛部幹部王某明以違反校規校紀将受處分相威脅,兩次強行猥亵劉某。

最終,受害人報警,公安機關經偵查後确認其犯罪事實,最終,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王某明犯強制猥亵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并禁止其從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3年。

不過,随着教職工入職查詢制度的實施,王某明終生無法再從事教育工作。2020年9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教育部、公安部共同釋出《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資訊制度的意見》,對有性侵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不予錄用或不予認定教師資格。

而在此之前,2018年10月19日,最高檢向教育部發送了檢察建議書,這是最高檢首次直接向國務院組成部門發送檢察建議,也是最高檢首次發出的社會治理創新方面的檢察建議書,編号為一号,稱為“一号檢察建議”。“一号檢察建議”緣起于一起性侵在校學生抗訴案。教師齊某在學校強奸、猥亵多名女童,拒不認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最高檢以該案判決适用法律錯誤、量刑畸輕為由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後齊某被改判無期徒刑。

“一号檢察建議”發出之後的2019年4月,上海市檢察機關聯合市警察局、市教委等15家機關釋出《關于建立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業限制制度的意見》,要求全市從事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行業的企事業機關、社會組織等在招錄員工過程中,應當對拟錄用人員進行入職查詢。

2019年7月4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出台《教職員工入職查詢工作暫行辦法》,這是全國首個省級教職員工入職查詢平台,該系統把有“前科”的人員阻擋到校園門外。

南陽理工學院副教授王玉國在接受本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号檢察建議”在社會上備受關注,地方積極探索和落實後,也發現了一些問題。2020年4月,最高檢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意見》,要求“要依法從嚴從快批捕、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懲處危害校園安全、監護侵害、侵害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犯罪”。

在地方探索和實踐中,教職工入職查詢制度呼之欲出。本社記者梳理發現,至今全國已有包括山東、河南、江西、廣東等在内的多地落地實施了針對教職員工群體的準入查詢違法犯罪資訊制度。

校園性侵是不可觸碰的痛

全國教職工入職查詢制度落地實施,入職查詢範圍廣泛,而其中性侵前科禁止入職尤為矚目。因為,本該是最純淨的校園内發生性侵案件,已成為不可觸碰的底線之痛。

吳少山(化名)是河南省桐柏縣黃崗鎮的一位農民,他已經9年沒有回老家了,因為老家成了他“回不去的傷痛”。9年前,他10歲的女兒在老家農村上國小,彼時他在離家100多公裡外的南陽市一家建築工地上打工。直到國小教師楊某付因涉嫌猥亵學生被刑事拘留後,他才知道楊某付奸淫、猥亵了多名在校女童,而他的女兒是其中之一。2013年10月15日,此案經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不公開開庭審理後,楊某付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吳少山告訴本社記者,事情發生後,為了逃避給他們留下噩夢的老家,吳少山隻好将一家老小全部帶上,外出打工。自此以後,女兒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勉強上到國中畢業,現在和她母親在一個小加工廠裡務工。曾有鄰居告訴他,他老家的房屋因長期無人居住,快要坍塌了,當地政府也表示,可以将其納入危房改造項目,但他甯願在城市裡“漂着”也不願意回去。

青島大學副教授許慶永表示,校園性侵案對于受害人和社會來說,均是難以磨滅的傷痛,因為童年時期留下心理陰影,往往會影響一輩子。

那麼,怎樣才能讓這些脆弱而無辜的孩子免受摧殘和侵害?社會在痛斥那些違背人倫的無恥罪行之餘,還應該反思和理性分析,找出校園性侵案件的防控之策才是根本。

多年從事心理學教學工作的教師黃淼說:“校園性侵案對孩子傷害之深無法想象,是以需要建立從事前預防、緊急救助到事後治療輔導的全套工作機制,找一個正确的切入口,單獨交流談心,了解受害者的内心世界,将其負性情緒給予接納和引導宣洩。”

如何守護校園淨土?

一些尚未構成犯罪的猥亵未成年人的違法人員沒有進入檢察機關系統,入職查詢時篩查不出來;本地系統無法查詢外來入職人員在外地的犯罪記錄。這曾是已施行入職查詢制度地區的檢察機關發現的問題。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聯合發文建立的教職員工入職查詢制度,正是依托公安部建設的全國性侵違法犯罪人員資訊系統,能實作全國性侵違法犯罪資訊共享,有效解決漏查等問題。

除了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制度,要徹底守護校園一方淨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河南省南陽市一所國小校長王芳芳(化名)告訴本社記者,她所在的學校位于城鄉接合地帶,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避免單獨出行是學校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另外,學校還不定期地請心理學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性知識教育和預防性侵害教育;對教職員工長期開展法治教育和師德教育,還建立了一套考評機制。

守護校園一方淨土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學校教育,還需要家庭教育不缺席、社會教育及時到位,這是一個涉及教育、管理、應對處理等方方面面多個環節的工作。早在2013年9月3日,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就聯合釋出《關于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見》,提出了“科學做好預防性侵犯教育、定期開展隐患摸底排查、從嚴管理女生宿舍、切實加強教職員工管理”等要求,努力建構教育、公安、共青團、婦聯、家庭、社會六位一體的保護中國小生工作機制,做到安全監管全覆寫。

在最高檢召開新聞釋出會釋出《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資訊制度的意見》時,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随着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的修改實施,最高檢将不斷擴充從業禁止的情形,逐漸擴充到所有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行業。

學校是培養孩子成長的花園,為少年兒童提供安全的成長環境,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法治是最好的保障和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