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作者:蠶絲觀下

紹興浙江地級市,古稱越州,越國于公元前490年建都于紹興,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曆史。紹興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甯波,南臨台州和金市,西接杭州,北隔錢塘江與嘉興相望,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紹興管轄面積為8273平方公裡,海岸線長40千米,下轄越城、柯橋和上虞區3區、諸暨 市、嵊州2個縣級市和新昌縣。地勢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環繞、盆地内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地形骨架呈“山”字形,概括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南部為山地,最高峰是諸暨會稽山脈主峰東白山,海拔1194.6米;中部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北部是地貌單調的平原。紹興市常住人口527萬人,2020年紹興市實作生産總值(GDP)6001億元。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大禹治水後,在紹興茅山召集諸侯,論功行賞,死後葬于此山,更名茅山為會稽,這是會稽名稱的由來,春秋時越族紹興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吳越争霸是春秋戰國時最精彩的故事,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後在槜李大敗吳師,但後來被吳軍敗于夫椒,被迫向吳求和并在吳國作人質,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重用範蠡、文種,卧薪嘗膽,國力漸漸恢複。越王勾踐十五年(公元前482年),趁吳王夫差參加黃池之會興兵伐吳,大敗吳師。公元前473年勾踐攻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勾踐是紹興的代表人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西漢時以江浙之地設會稽郡,可郡治設在蘇州,紹興成了山陰縣。東漢時分會稽設吳郡,會稽的名稱終于還給了紹興(郡治山陰)兩漢時紹興名人當屬思想家王充,王充紹興上虞人,自小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後師從班彪,做過小官,王充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論衡》,共八十五篇,解釋萬物的異同,是中國曆史上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三國時仍設會稽郡,并擴大到了福建,西晉時成了孫秀的封地,稱會稽國,南朝均設會稽郡,陳朝分山陰縣設會稽縣,兩縣同城而治。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的紹興代表人物當屬大書法家王獻之,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精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在楷書和隸書上有深厚功底,在書法史上與王羲之并稱“二王”,有“小聖”之稱。唐人張懷瓘《書估》評其書為“第一等”。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隋朝設吳州和吳州總管府,州治會稽,大業時一度改名越州,是為越州名稱之始。唐代設越州,乾元時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駐越州,五代十國時屬吳越國。唐代詩人和書法家賀知章,越州永興人(現屬杭州蕭山),賀知章是官做得比較大的詩人,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為人曠達不羁、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潇灑,’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北宋時曾作兩浙東路路治,南宋建炎四年,宋高宗駐跸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府,這是紹興之名的由來,府治設山陰。兩宋時紹興的代表人物是愛國詩人陸遊,他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投身軍旅,往來抗金前線,陸遊一生筆耕不辍,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兼有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元設紹興路,明清兩代設紹興府。諸暨楓橋人元末著名畫家、詩人王冕,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同情人民苦難,輕視功名利祿。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畫梅,存世畫迹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三君子圖》等。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徐渭,他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缙、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他是“青藤畫派”之鼻祖,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時一代才人”。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民國3年設會稽道,治甯波。民國24年置紹興行政督察區(後改第二、三行政督察區),公署駐紹興縣。解放後設紹興專區(後為地區),1983年設紹興市,置越城區和紹興縣、上虞縣、嵊縣、新昌縣、諸暨縣等五縣,後諸暨、上虞、嵊縣先後撤縣改市,2013年撤紹興縣、上虞市設柯橋區、上虞區。在近代史上,紹興是人才輩出,教育家、北大校長蔡元培,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民主革命家、光複會創立者之一陶成章,文學大家、新文化運動主将魯迅,當代人口學家馬寅初,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竺可桢,曆史學家範文瀾等均出自紹興。

人傑地靈:浙江紹興

關注@ 蠶絲觀下,探讨城市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