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光之旅:1452年 - 達芬奇出生

作者:達文西的宇宙
時光之旅:1452年 - 達芬奇出生

達芬奇手稿的最後一句藏着什麼秘密?他可以讓人類提早發展五十年,但他為啥不幹? 「維特魯威人」是達芬奇對宇宙的看法嗎?

1481年,教宗西斯笃四世的私人禮拜堂落成,就是後來那個大名鼎鼎的西斯廷禮拜堂。為了和教宗重修舊好,洛倫佐‧美第奇主動提出希望派出一個豪華畫家代表團前往羅馬,為新落成的禮拜堂繪制壁畫,西斯笃四世欣然應允。能夠前往羅馬為教宗效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榮耀,而能被選中的畫家,既可以彰顯自己在業界的地位又有機會名垂青史,佛羅倫薩城裡的各大工作室都不平靜了。選誰不選誰也着實讓洛倫佐費了一番腦筋。最終,吉蘭達約、韋羅基奧、佩魯吉諾和波提切利榜上有名,達芬奇未能入選。這一年,達芬奇已經29歲了。此時,即将而立的他胸懷壯志,大才初成,非常盼望可以有個機會一展長才,揚名立萬。那這次落選會不會有些失望呢?以我的心思來揣度的話,多少肯定還是會的。不過,他知道這也确實怨不得别人。由于興趣太雜,涉獵太廣,自己花在畫畫這件事情上的時間确實太少,是以在繪畫方面一直沒有能夠拿出哪怕一幅非常傑出的作品。再一個,此時這位對生命、對世界、對宇宙充滿強烈好奇的大天才,已經漸漸開始覺得這座百花之城不再适合他了。當時的佛羅倫薩雖然在文化藝術方面是整個歐洲的中心,但達芬奇在這裡并沒有享受到他滿意的待遇,也沒有感受到他期待中的禮遇。同時,百花之城也有它的局限。佛羅倫薩當時的人口隻有不到五萬,而且畢竟是一個共和國,和歐洲傳統的宮廷政治還是有不少差異的。盡管統治者美第奇家族對藝術的慷慨毋庸置疑,但在其它方面,諸如:科學研究,城市工程,軍事設施,乃至制造業等方面還是有不少劣勢的。反觀意大利北部最大的米蘭公國,就完全不同了。當時米蘭的人口将近十五萬,是佛羅倫薩的三倍。更重要的是,米蘭依然是宮廷統治。而且,自崛起至今兩百年多來,米蘭一直是軍事強人統治下的城邦。這些軍事強人雖然野心勃勃,但他們的頭銜和爵位基本上是搶來的,或自封的,是不太具有合法性的。于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鞏固其統治合法性,他們的城堡中聚集了侍臣、藝術家、音樂家、治國謀士、工程師、冒險家、天文學者,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服務宮廷或者裝點門面的人才。換句話說,米蘭的城堡可以為達芬奇提供一個完美的環境。而且,他喜歡強有力的領袖,并渴望得到君主的重用和更優厚的待遇。達芬奇在日記中寫道:當一個人在佛羅倫薩已學無可學,如果他不想庸庸碌碌地苟活,如果他想變得富有,那麼他必須離開這兒。因為,佛羅倫薩對待她的工匠,就像時間對待它的作品,一旦完美,就開始一點點地将其銷毀。

關于達芬奇有一點幾乎是盡人皆知的,他不但是個左撇子,而且他手稿上的字型都是所謂的「鏡像體」。就是所有的字都是反着寫的,隻能通過鏡子的倒影來看,才能看到正常書寫的字的樣子。關于他為啥大費周章地要用「鏡像體」來書寫他所有研究的手稿,現在主流的看法是說他是出于知識産權保護的意識,怕人家剽竊了他的研究成果,怕人家拿走了他的成果之後自己去發表,搶了他的版權!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你想,達芬奇難道不知道以那時候的生産力水準和社會整體的科技水準,他的這些研究成果基本是不可能被制造出來,或者被驗證出來的嗎?即使被别人看到了,也根本弄不出個是以然來啊!說他怕人家剽竊之後搶了他的知識産權,那你寫出來之後立刻就出版發行不就得了嘛?到時候,天下人就都知道這些天才的想法都是你達芬奇想出來的,不就得了嘛?幹嘛這麼費勁地弄個「鏡像體」出來呢!他身邊的朋友和贊助人倒是經常勸他趕緊把這些手稿整理整理,付梓刊印。但是,達芬奇根本不關心知識産權問題,對出版這些研究成果毫無熱情。别說他生前,他去世後,這些研究也沒有任何一個被集結出版啊!這說明什麼?說明他用鏡像體根本就不是出于保護知識産權的目的。那又是為啥呢?因為他知道天機不可過早地洩漏!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達芬奇的這些研究可以早一點被發掘整理,早一點出版發行,再一點投入真正的研究開發,那麼人類整體的科技水準将會提前至少50年! 50年什麼概念?大家自己想想50年前,1970年代人類的整體科技水準和今天的差異。那麼,如果達芬奇可以早一點被開發出來,今天人類的樣子應該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再發展50年以後的樣子。厲害吧!但是,達芬奇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清楚人類的發展是有定數的,是神在整體上有安排的,是不允許超前發展的。雖然他提前發現了、提前研究出來了這些更加先進的科學知識,但是他不能把這些科技成果、這些超前的發明過早地洩漏出來。那樣就會打亂神對于人類社會有序的安排,不能破壞神給人類整體安排好的發展程序。于是,他就費心費力地用鏡像體書寫出來,既記錄了他的研究成果,又起到了難以大面積傳播的效果。而且,他沒有将這些東西付諸出版,後世在流傳過程中又大量的遺失,最後很少有人真正看到這些天才的想法,也就不可能将之付諸實施。

在他的所有手稿中,有一幅圖畫是要重點來講一講的,就是這幅「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大家一定都見過吧。這個維特魯威,全名叫做:馬庫斯‧維特魯威,是古羅馬時代的一名建築師,曾在恺撒手下效過力。他寫過一本論西方古典建築的專著,叫做《建築十書》,是古典時期唯一幸存下來的建築典籍。這本書給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家尤其是建築師們很大的啟發,其中包括很快就會講到的大建築師布魯列萊斯基。那麼,一個建築師為啥引起了達芬奇的關注呢?因為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建築觀。維特魯威在書中明确表示:人,可以被稱為一個小世界,整個世界的完美都展現在他的身上。在達芬奇後來的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中,他始終将這句話奉為圭臬。達芬奇在他的手稿中明确寫道:人是世界的映像。古人稱人是一個小世界,這個稱呼恰如其分,因為人的身體就是一個模拟的世界。人有支撐肉體的骨骼,世界有支撐大地的岩石。人有血液,肺在其中随着呼吸起落;地球有海潮,每六個小時也會漲落,仿佛世界在呼吸。血液通過血管遍布全身,類似地,海洋用無窮無盡的水流充滿地球的機體。這和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非常一緻啊!道家也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維特魯威将這個觀點應用在建築設計中,他規定建築的布局應該反映出人體的比例,就好像人體平躺在平面設計圖上一樣。維特魯威寫道:「建築,尤其是廟宇的設計離不開對稱,其各部分之間必須有精确的比例關系,就像體型優美的人體一樣。」那麼,維特魯威認為怎樣的人體才算體型優美呢?他寫道:「下巴到額頂的距離應該是身高的十分之一,腳的長度是身高的六分之一,前臂是身高的四分之一。」等等。其它的身體部位也有它們的對稱比例。正因為遵循了這些比例,那些古代的畫家和雕塑家才能流芳百世。維特魯威在書中還有一段極為重要的文字:「在一座建築中,各部分與整體之間都應該是和諧的對稱關系。人體的中心點是肚臍。如果一個人仰卧,手腳伸展,以肚臍為圓心,用圓規畫圓,那麼他的手指和腳趾正好觸及到這個圓的邊緣。除了圓形還能畫出一個正方形。一個人的身高和他雙臂展開的寬度,二者相等,就像正方形的邊長一樣。」看到過維特魯威這段描述的人不可謂不多,但是誰也沒有認真地研究過他的觀點,更沒有人按照他的描述認真精确地繪制過一幅圖像出來。然而好奇心大之如達芬奇者,又怎麼能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呢?達芬奇在看到維特魯威關于人體比例的這番描述之後,不但認認真真地做了多次實際測量,當然了,這也是他人體解剖研究的内容之一;同時,留下了這幅極為出名的、經典的「維特魯威人」手稿。這幅手稿現藏于威尼斯學院美術館四樓的一間密室内,是這裡的鎮館之寶。因為長時間暴露在光線中會導緻褪色,是以很少展出。如果有機會能近距離地觀察它的話,你會看見當年達芬奇使用的金屬筆尖所留下的凹痕,和他用圓規尖刺出的十二個小孔。這時候,你仿佛能夠看到五百年前這位大師正在忙碌的雙手,一種奇異的親切感,湧上心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