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隴縣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藍尾石龍子

(闫媛媛/文、圖)藍尾石龍子是屬于蜥蜴目石龍子科的一個瀕危物種,在中國台灣又名麗紋石龍子。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釋出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常見于兩湖、兩廣、安徽、福建、四川、遼甯、華北、中國台灣等地,其幼體尾部的藍色和背部的五條縱紋是其顯著特征,在陝西北部較為少見。近日,在陝西隴縣境内首次發現了一野生藍尾石龍子,引起了廣泛關注。

陝西隴縣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藍尾石龍子

藍尾石龍子資料圖檔

2021年8月23日上午,隴縣警察局河北派出所民警在院内清潔時發現一閑置塑膠桶内有一野生幼小蜥蜴,背生縱紋,尾部為藍色,頗為奇特,疑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隴縣警察局一向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所長吳海波第一時間聯系縣局森警大隊上報相關情況。森警大隊認為此蜥蜴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藍尾石龍子高度相似,于是立即聯系了縣林業局,邀請專業從業人員前往鑒定。

當天下午,經縣林業局從業人員初步确認,該蜥蜴可能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藍尾石龍子。為進一步确認,縣林業局緊急聯系寶雞市野生動物管理站專家再次進行鑒定确認,經鑒定确認該“蜥蜴”為野生藍尾石龍子。

陝西隴縣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藍尾石龍子

從業人員現場圖

“這在隴縣縣域内還是首次發現野生藍尾石龍子,對研究我縣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也充分說明了近年我縣生态環境持續向好”林業站從業人員說道。

陝西隴縣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藍尾石龍子

藍尾石龍子

隴縣境内土地肥美、氣候惬宜、森林蓊郁、草甸豐茂、礦藏富蘊,素有“山中川,小江南”和“富有隴州,十年九收”美譽。生物種類多樣,有林地面積179萬畝,天然林存量148.36萬畝、森林覆寫率高達50.30%,有74科、171屬、399 種木本植物。曆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生态立縣”的方針,以改善生态環境、建設美麗隴縣,實作可持續發展為目标,堅持不懈地治理水土流失,優化人居環境,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成功路子。先後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園林縣城,世界生态羊乳名城,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中國天然氧吧”縣,中國社火文化藝術之鄉,全國避暑旅遊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等二十多個國家級榮譽。

随着生态環境的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大自然精靈”來到隴州大地,充分展示了隴州的“自然之美”,隴縣正成為越來越多的生物栖息的良好選擇,隴州大地的生物多樣性将更加豐富。目前,因該野生藍尾石龍子為幼體,生存能力較差,為保護其正常生長,已送往上級野生動物管理站進行救助保護。編輯:印象隴州 邢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