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在位16年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中離奇去世,随即他的弟弟趙光義就以“金匮之盟”為由,登基為帝,成為宋朝第二位皇帝,史稱宋太宗。趙光義常常認為自己有雄才大略,将自己比作唐太宗,曆代的開國皇帝,很少能入他的法眼,其中的一位就是宋朝的前身,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對于後周太祖郭威,趙光義是比較輕視的,其中有一次他就對宰相呂蒙正說:“周太祖為人多任權詐,以胥吏之行,圖帝王之位,安能享國長久?”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趙光義認為郭威為人做事喜歡使用權謀,以一個小官吏的身份圖謀了帝王的位置,國運是不可能長久的,然而在曆史上,宋太宗趙光義算不上什麼大有作為的皇帝,後周之是以會那麼早滅亡,完全是繼位者柴宗訓年幼再加上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逼迫幼主禅位所緻。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雖說郭威建立的後周隻有短短的九年,但在他當政期間所施行的政策,卻是給後來的大宋朝留了一份很大的政治遺産。

一,郭威崇尚并且提倡節儉,愛護體恤百姓。自唐朝中期以來,每年一段時間各地都要向朝廷進獻各種奇珍異寶,雖說唐朝是滅亡了,但這個傳統偏偏還是延續了下來,特别是在五代時期,各地的軍閥大肆在民間搜刮财寶,使得這種風氣更為盛行。雖然郭威登基之後天下也并得到沒有統一,但他還是廢除了這個勞民傷财的傳統。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底下衆人還以為郭威隻是做做樣子罷了,也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依然照舊,直到有一次,郭威當衆将進獻上來的珍寶直接打碎,這時衆人才清楚,郭威玩的是真的,于是這個傳統也就消除了。這一舉措,也為宋朝的經濟複蘇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二,拜谒孔廟,确定以儒治天下的國策。唐末以來,各地軍閥互相攻伐,戰亂不止,民不聊生,這些戰亂的發生基本上都是由武将所造成,郭威深知戰亂時期的文治衰弱,是以他開始逐漸的重用文臣,修訂禮樂。親自前往山東曲阜孔廟拜谒孔子,看到如今的孔廟如此破敗,并下令修繕孔廟,表示要尊崇聖人,後世理政要堅定地以儒治天下。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郭威經常給大臣們說:“我們這些人,大多出身于行伍,如果想要把國家治理好,還是得靠那些有才德的文臣才行呀,因為隻有當國家的話語權落在文臣手中,才能讓百姓真正的安居樂業。”後來的宋朝也延續了這一國策,重文抑武,宋朝文化發展繁榮。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三、體恤黎民百姓,解放社會生産力。郭威非常重視農業生産,看到那麼多無主的土地荒廢着,他就把那些無主的土地分發放給流浪的饑民,還為他們減免賦稅。同時不顧衆人反對,堅決下令廢除了“牛租”,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的社會生産力解放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也展現了他對百姓的體恤之心。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四,積極改革弊政,廢除不當律法。在五代時期,但凡是犯了重罪的人,都要被誅殺九族,郭威認為牽扯無辜的人太多,實在過于殘忍,于是将這條法律廢除。同時,各地軍閥混戰,鹽、鐵、皮革等都屬于當時的管制物品,打個比方,牛皮在古代是制作盔甲的主要材料之一,五代時期就有法律規定,百姓家中如果私藏一寸牛皮,被官府發現就要被判處死刑。

作為四朝元老,被趙光義輕視的郭威,卻給宋朝留下了一大筆遺産

郭威登基稱帝後,為了經濟能夠快速複蘇,下令開放了鹽、鐵、礦、牛皮等管制物品的民間買賣,同時鼓勵民間商業發展,正因如此,後周的商業發展逐漸的有了複蘇之象。

接手後周而起的宋朝,如果沒有當時郭威在位期間所施行的政策而起到的成效,沒有後周發展起來的經濟基礎,我想,那麼後來的宋朝統一全國必然是不會那麼順暢的,後來也不一定能見到《清明上河圖》上一片繁榮的商業景象。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舊五代史·周太祖本紀》】

(圖檔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