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完黨課就加大油門趕往高端聚會場所……工行近年兩起涉案金額最大腐敗案揪出兩個“兩面人”

作者:上觀新聞
講完黨課就加大油門趕往高端聚會場所……工行近年兩起涉案金額最大腐敗案揪出兩個“兩面人”

針對顧國明、謝明案暴露的對“一把手”權力制約不足等問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工行紀檢監察組向工行黨委制發紀律檢查建議書,督促健全完善授信分權制約機制,加強對分行行長的監督管理。圖為近日,駐工行紀檢監察組召開專題座談會,研究部署強化對境内綜合化子公司“一把手”監督的具體舉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工行紀檢監察組供圖)

最近,中國工商銀行河南分行和工銀理财公司,承擔了來自工行黨委的一項特殊任務——試點新制定的《管理人員違規插手幹預重大事項記錄辦法》,為今後全面推開積累經驗。《辦法》圍繞授信審批、選人用人等11個方面重大事項,明确适用範圍、報告要求、處置流程等,進一步規範管理人員用權行為。

這是工行推進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一項舉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工商銀行紀檢監察組自2019年1月成立後不久,即聯合地方紀委監委嚴肅查處了工行上海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顧國明,重慶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謝明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通報稱,謝明“經濟上貪婪無度,與不法私營企業主沆瀣一氣,甘于被‘圍獵’,直接插手、幹預信貸項目審批,大搞權錢交易”。對顧國明的一審判決顯示,其利用分管工行上海分行授信審批部、信貸管理部、主持全行工作等職務便利,為相關機關和個人在辦理融資貸款、項目配資、承攬工程等事項上提供幫助,謀取利益,共計收受賄賂折合人民币1.36億餘元。

顧國明和謝明案是工行近年來查處的涉案金額最大、最典型的兩起腐敗案件。案件暴露了案發分行高管以貸謀私、信貸風險防範制度機制失效等突出問題。信貸環節腐敗緣何高發頻發?其中暴露了哪些制度和監管漏洞?如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記者進行了采訪報道。

講完黨課之後要求司機加大油門趕往高端聚會場所;一邊自己上交、安排他人代為退還禮品禮金,一邊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完全颠覆了我們以往的印象。”“這樣一個看起來嚴謹、對自己比較有要求的人,怎麼會走到這步?”談及顧國明的落馬,工行上海分行從業人員用“意外”“震驚”來形容。

1989年參加工作,30多年間,顧國明一路升遷。但從2008年收受第一筆賄賂開始,他的人生軌迹出現拐點。走上分行上司崗位的17年,也是顧國明在誘惑考驗下節節敗退失守的17年。

“第一時間點是他分管信貸後,第二時間點是他提任行長後。”駐工行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指出,權力、環境和心态的變化,是顧國明從拒收禮金到貪腐變質的重要拐點。

顧國明善做“兩面人”,他通過期權腐敗、代持等方式貪得不動聲色;為掩蓋貪腐行為,他還刻意通過各種大事小事做足表面文章。

不少人對顧國明主講的黨課印象深刻,他時常脫稿,引經據典。鮮為人知的是,在慷慨激昂的黨課之後,會議室的茶杯還留有餘溫,他已經要求司機加大油門,趕往各種高端聚會場所。

“在跟民營企業家交流中,如何把握好自己是一個重要課題。”顧國明曾召集上海分行31家支行行長簽署工作責任狀,其中一條重要内容是“與民營企業打交道必須保證廉潔”。廉政談話時,顧國明要求幹部既要拒收禮品禮金,又要處理好與業務發展關系,并大談其巧妙拒禮的經驗。他在機關理發、洗衣、歡送老同志都自掏腰包,黨費交納在計算标準上主動加碼。

然而,大談妙拒禮金的背後,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愛好平劇、着迷軍事、喜談地緣政治,看似不俗的種種喜好,都引來“圍獵”者精心設局。顧國明交友不設門檻、不留底線,反倒欣慰于“找到了知音和同道中人”。“糖衣炮彈”加精神賄賂,如同溫水煮青蛙,令顧國明不知不覺中成為一些商人、掮客的“獵物”。

留置期間,顧國明終于認清自己:“我不僅貪錢,而是什麼都貪。既想發财,又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和已經取得的社會地位,更想利用權力去發更大的财,再去謀取更大的權力為自己的私利服務。”

先于顧國明2個月落馬的謝明,同樣是一個言行不一的“兩面人”。

參加民主生活會,他常說要清白做人、清醒做事、清廉為官,自己直到退休後仍不收斂不收手;他常說要全面查擺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自己卻接受企業主在内部餐廳組織的奢華宴請;他常說要主動控制實質性風險,但遇到利益相關企業,卻大開友善之門;他時不時上交禮品禮金,還故意安排别人代辦,以增強口口相傳的效果,案發後才發現,這隻是他巨額受賄的冰山一角……

從顧國明到謝明,這些腐敗分子心知肚明:一旦其劣迹敗露,将會面臨何種結局。内心的恐懼和焦慮,迫使他們處心積慮營造正面形象。然而,最終等待他們的是黨紀國法的嚴懲。

業務專家淪為腐敗分子,利益輸送形式隐蔽,安插“自己人”進行團夥作案

信貸審批環節,一直是金融腐敗的重災區。

據駐工行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分析總結,顧國明和謝明案有以下共性特點:一是從精通業務的行家裡手淪為腐敗分子;二是利益輸送形式隐蔽、不易察覺;三是在關鍵崗位培植安插“自己人”,便于團夥作案;四是後果嚴重,給案發行的經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顧國明在上海分行既分管過信貸前台,也分管過信貸中台,對各業務條線、專業崗位都很熟悉。謝明則是信貸專業出身,任重慶分行副行長後,同樣長期分管信貸。他們對銀行的信貸産品、政策、制度、流程如數家珍,在行内信貸業務方面,都擁有很大話語權。

除了話語權,貸款企業最看重的“優勢”,其實是他們能對貸款資料進行專業包裝,以形式合規的外衣掩蓋放松風險把控尺度的實質,為他們獲得巨額貸款提供便利。

“哪些業務可以做,依據哪些規章制度可以辦,哪些不能做,底線在哪兒,謝明把這些政策研究得很透徹。”據工行重慶分行金融業務部相關負責人回憶,謝明曾多次直接插手、幹預信貸項目審批,打着為優質客戶服務“創新”的旗号,為有關企業精心設計“私人定制”式規則。當其他人想将規則适用到真正的優質客戶身上時,在謝明那裡卻“此路不通”。

特殊的便利背後是不菲的回報。2017年10月,某民營企業負責人為表示感謝,約定待謝明退休三年禁業期滿後,以聘請“顧問”名義給予其1000萬元,分10年付清。

信貸領域腐敗問題往往專業性、技術性、隐蔽性較強,一般難以察覺。據辦案人員介紹,顧國明、謝明等人或是将腐敗期權化,用目前權力“鎖定”遠期利益;或假借産品創新、服務創新規避制度限制、搞利益輸送;或是安排親屬參與有關經濟活動謀取非法利益。

以貸謀私往往需要上下勾結、左右串通、多環節配合。顧國明、謝明在信貸業務的前中背景部門關鍵崗位培植安插“自己人”,形成“一條龍”腐敗。在顧國明的幹預下,上海分行任命信貸管理部總經理邵某兼任授信業務部總經理,邵某遂根據顧國明的授意,為不法企業擷取貸款出謀劃策,規避銀行政策限制。謝明形成了一個以其為中心、重慶分行授信審批部原總經理楊彪、投資銀行部原總經理張孟煦等人為主要成員的團夥,覆寫前中台,集體作案,弱化了銀行的風控屏障和制衡機制。

顧國明和謝明案中發生的利益輸送、利益交換等嚴重違紀違法行為,都是以犧牲金融資産安全為代價的。例如,顧國明收受某不法企業主586萬元好處費,該企業巨額貸款最終形成風險,案發行的經營發展受到顯著不利影響。2019年度上海、重慶分行的經營績效和業務發展考評排名,均出現大幅下滑和波動。通過控制信貸部門輕易繞過行内規定、以貸謀私,這些違紀違法行為也嚴重損害了案發分行的政治生态。

部分機構信貸領域制度設計有缺陷,制度交叉和規定空白同時存在,制度執行不到位

一些銀行高管發生嚴重腐敗問題,既有個人主觀因素,也有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未有效落實到位,以及制度、環境等客觀因素。

目前,我國的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大部分企業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銀行信貸作為資金提供的主要管道,是典型的資源富集、權力集中領域,幹部容易受到“圍獵”。

部分機構信貸領域制度設計有缺陷,制度交叉和規定空白同時存在,制度執行不到位。工行内部規章制度很多,特别是信貸和營運領域出台了一系列規定,但制度設計仍有缺陷,以長官意志代替制度執行的現象時有發生。如顧國明通過信貸部門設計安排同一實際控制人所屬企業,在兩家支行先後建立信貸關系,輕易繞過行内規定。謝明為幫助某涉案老闆,采取化整為零、分拆業務、越權審批等方式,假借“金融創新”名義,突破或繞過其中多項制度和流程,将貸審會上持反對意見的人員排除在外,最後順利辦理了融資。

駐工行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制度設計看,工行在信貸管理上有前中背景“三道防線”,但是從查辦案件情況看,由于上司幹部插手幹預、合夥作案等,“三道防線”作用發揮還不夠到位。如謝明等人與一些貸審會成員形成利益共同體,大搞團團夥夥,弱化了風控屏障和制衡機制。一些監督管理流于形式,未能深入發現和揭示問題,監督成效有待提升。

對“一把手”權力制約不足,對“關鍵少數”監督還不夠有力有效。目前,從商業銀行各業務條線和管理事項的授權安排看,分行“一把手”是人權、事權、财權的最終責任人,盡管内部有集體審議機制,但是在“一把手”可以直接決定或影響員工崗位、薪酬、職務等情況下,有的黨委班子集體決策機制流于形式,個人或少數人決定“三重一大”事項,形成“一言堂”。顧國明就利用手中權力和影響力,随意插手、幹擾幹部管理工作,任人唯親、任人唯近,為特定對象安排到特定崗位“量身定做”崗位标準。監管部門主要負責高管任職資格的審批,對這些“關鍵少數”正式履職後的監督不夠有力有效。顧國明和謝明等人從參加工作起,就一直在一個地方分行工作,與當地企業産生千絲萬縷聯系,但組織上對他們的“兩面人”行為卻沒有及時察覺。

主體責任不實,監督責任弱化。顧國明、謝明案的發生,暴露出工行部分黨組織、紀檢機構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上與黨中央的要求還有差距,對“關鍵少數”的日常教育監督不足。案件也反映出有的上司幹部在“三會一課”中走過場等問題。顧國明在被留置期間忏悔說:“自從1993年入黨後,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嚴肅認真地參加組織生活了。今天在留置間裡重溫入黨誓詞,此情此景,何其諷刺!”

推動完善“分級、分權、規避、制衡”的授信審批機制,對關鍵崗位履職用權形成有效制衡

針對顧國明、謝明案暴露的信貸風險防範制度機制失效等問題,駐工行紀檢監察組向工行黨委制發紀律檢查建議書,要求健全完善授信分權制約機制,加強對分行行長、風險總監和授信條線部門負責人等高風險崗位的監督管理。

圍繞顧國明違規插手幹預信貸投放問題進行責任倒查,對該案中不抵制、不報告、消極應付的上海分行原分管信貸條線的副行長給予撤銷黨内職務處分,給予有關支行“一把手”和分行普惠、投行部門主要負責人等4人撤銷黨内職務處分。

2020年6月,工行釋出《關于加強授信審批流程管理的意見》,推動完善“分級、分權、規避、制衡”的授信審批機制,目前已在境内分行全面落地。新規核心内容是通過優化前中背景各環節,壓實全流程責任,建立健全權力制衡監督機制。例如,建立前台經營主責任人和中台審查主責任人制度,壓實調查、審查職責;建立健全回避制衡機制,強化集體審議獨立性,擴充專職委員隊伍,避免參會委員固定化,明确會議主持人執行末位發言制,嚴禁提前定調;建立審批人分級管理制度,同層級審批人不少于2人,分散審批權;建立審結機制,審批人完成審批後還需報送行長或其授權人履行審結程式,審結人可否決或從嚴調整審批方案,強化審批履職監督;完善回避要求,明确行上司不得審批分管的營銷部門直接報送或經營機構直接經營的債項業務等。

工行黨委還針對資産品質攻堅重點督導、幫扶的境内分行,投融資管理基礎薄弱、合規案防形勢較為嚴峻的境内分行(機構)和綜合化子公司等,派駐10名信貸風險官。信貸風險官負責派駐機構全面風險管理,執行“雙線彙報”制度,發現風險事件、合規案防問題及時向總行和派駐機構黨委一并報告,協助紀檢監察部門開展調查處置工作。

針對案件暴露的管黨治行薄弱環節,進一步壓實“兩個責任”。顧國明、謝明案發生後,工行黨委和駐工行紀檢監察組分别召開專題會議,剖析問題根源,研究部署整改措施;開展專題警示教育,各級黨組織圍繞執行民主集中制、信貸等業務領域風險把控、制度建設、選人用人、監督管理五個方面進行自查,上司幹部個人也圍繞“上下級關系”“銀企關系”等五個關系開展自查。

針對案件暴露的關鍵崗位交流輪崗制度執行不嚴等問題,駐工行紀檢監察組推動工行黨委修訂《管理人員職務任期規定》,進一步明确各層級管理人員,包括總行黨委管理“一把手”和副職幹部的任期、最長任職期限和輪崗交流要求;推動工行黨委嚴格執行關鍵崗位輪換等制度,目前一級(直屬)分行班子中交流幹部占比超過50%。與此同時,将執行管理人員職務任期規定情況作為巡視巡察中選人用人專項檢查的重點内容。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圖蟲 圖檔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中國紀檢監察報 韓亞棟 管筱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