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曆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有種說法,大臣告訴秦始皇:"皇上的功勞,那是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總和,其功績抵得上大半個春秋,建議皇上去春秋春字的一半及秋字的一半組成一個新'秦'字"。這秦始皇一聽,不錯,這個字好,于是高興得當即拍闆決定,就用這個"秦"字為秦王朝國号。
這個說法挺好的,但是很可惜,這隻是一個傳說而已,半個春秋的說法隻是後人杜撰的而已。

那麼,秦字到底怎麼來?
“秦”字的金文和甲骨文寫法上部均作雙手持杵臼之形,下部則都作雙禾。禾是今日之小米。曆史悠久的秦字從雙禾和作雙手持杵臼之狀,正是稻谷加工之義。
《說文解字》雲:“秦伯益之所封國,地宜不,從禾舂省。”王鳴盛《蛾術篇》卷三五載:“秦地本因産善禾得名,故從禾從舂省。禾善則舂之精也。”
範縣秦亭為秦之發源地,實際上同意秦為東夷族而華夏化和西戎化的民族。
秦族中除造父一族以外的多數成員,早在周武王取得中央政權後,就被驅逐到我國遼闊的西北去了。他們與居住在當地的戎、翟各族過着雜居共處的生活,在周王朝的排斥與掠奪下,這些被欺壓的各部族之間發展了互相往來的關系。這就是日後秦族與戎、翟各族共居,“雜戎翟之俗”的由來。
從甲骨文蔔辭中,商王帝小乙時,祭其祖母秦氏,亦即甲骨文之蔔辭,并祭其外家秦宗。秦氏既宗族繁衍,分為秦宗、秦右宗,亦必有秦左宗。秦與商因姻親而世代關系密切,以至于飛廉、惡來父子及費仲都死心塌地為商纣王盡忠至死。
《釋名·釋州國》“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說文》:“秦地宜禾。”複商時秦亭位于古徒駭之濱,為津渡要地,當時這一帶為一坦平原肥沃而又水源充足的好地方,與現在多次受黃河泛濫之患而帶來到處是鹽堿荒沙地截然不同。
秦起于山東,曾參加反周,遭到鎮壓,還有一部分參與叛亂的赢姓氏族則被遷往西方。此外原來在殷商西陲的一部分秦人祖先,因西周占據了殷人統治地區,他們便被趕至更西的西周邊陲。這時,從東方遷來的部分赢姓氏族,與西周邊陲的秦人加在一起,就成為最大的一支赢姓氏族。
他們被西周統治者趕向西方邊陲,踏上了那遙遠的、荒涼的黃土高原。這些人就是秦人的直接祖先。……最後,秦人來到今甘肅天水附近。
高田忠周《古籀篇》卷八二說:唯從二禾,以取字形茂密也故下文或從三禾,凡重三者,籀增恒例。又《說文》秦,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元以此為字本解,然諸家有議,以禾名為古訓是。
秦為禾名,必當在秦主立國之前,此非為國名而作造之字可識矣。秦為割禾之短鐮,上古時割禾用手鐮,隻割禾穗,并不連禾杆全割去,是以古時割禾的人隻需略彎一下腰便可割禾穗,不象現在的農民割水稻、黍、粟都彎腰用鐮至近地處,連杆割下,就地脫粒,或挑回家後,翻曬脫粒。古時割下禾穗後,殘存田地裡的禾杆便待曬幹後放火燒成灰用以肥土;禾穗則紮成把了挑回家,晾于屋前禾架上,每天早晨,由二三個女子手抱木杵,把禾穗放于高座木臼或石臼裡,每次放二束或三束,女子們的木杵此起彼落地舂禾脫粒并同時去殼。
舂禾時為了互相協調動作,便唱起舂禾歌,以解除疲勞。秦字即象二人持杵舂禾。故舂禾的聲音為舂。秦又與舂同音,至今閩南語、潮汕話,秦舂同音,讀平聲。不久前,高山、黎、侗、水、布依、佤、景頗、傣、哈尼等族還廣泛流行着這種舂禾習俗,
張日升《金文诂林》謂:秦之祖先,本在東方與淮夷同族,族皆赢姓,佐般為諸侯。《師酉簋》銘有“秦夷”之記載。蓋其民族自東而西漸也,這無疑是對的。
《說文解字》段玉裁注:秦者,隴西谷名。周孝王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谷,以别于其嫡兄成所居之東犬丘,從此兄弟分居。非子以祖蜚廉之非鳥為圖騰。成為秦國複建的第一個君主,這隻是子爵的附庸國。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九秦州:古西戎地,秦始封于此,魏置秦州,金置秦安縣。而清水縣西南65公裡有秦嶺城,皆因秦複封子此而得名。秦水,在清水縣東北。
《水經注》:秦水出隴山秦谷,西曆秦亭,即秦仲所封也。亦謂之秦川。劉滿謂秦亭在今張家川縣東(由清水縣分出),非白沙鎮。秦水是指今牛頭河(古清水)的上源之一今後川河。它的上源有二:一為源于大隴山秦谷的秦水原,這是主源;一為源于隴山的自亥、松多二水,這是别源。依《水經注》所記之次序,秦亭在秦水二源合流之後,在秦二源的合流與自亥、松多二水的合流會合之前,秦亭就在張家川縣城附近。
張家川縣是1953年從清水縣分出而設的。張家川東為隴縣,其實是将大駱之秦地一分為二,東部封給嫡子嬴非子成為秦國正宗,西部封給庶子赢非子成為秦國附庸。後來成之後無聞,大概已被西戎所滅。
秦之祖先大廉因發明杵臼舂禾脫粒除殼,比上古時在石闆上用石杵滾壓脫粒去殼要先進得多,故秦人即以此發明為部落氏族之名,後來發展成為國号,由于秦始皇統一天下,建都關中鹹陽,是以陝西簡稱為秦。元代陝西也包括甘肅,如天水市古置秦州即秦非子西遷居此之地,有秦安縣。
非子生秦侯,秦侯生公伯,公伯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自秦祖戎胥軒與西戎郦山氏之女為婚,大駱又娶西戎系統的申侯之女為妻,本來是姻親密切,由于西戎叛亂,消滅了輔助王室的大駱之族,使秦、戎轉變為世仇,互相攻殺,其目的是争奪隴山以西肥沃草原之地。秦仲有子五人,周宣王乃命其長子秦莊公等兄弟五人,帶兵七千人大敗西戎。從西戎奪回故地,又連同大駱、犬丘之地賜給莊公,使為西垂大夫。
以後,氐族符氏、羌族姚氏相繼于關中建立國家,稱前秦、後秦,鮮卑族乞伏氏據有秦州稱西秦。而秦仍以鳥為圖騰,如九官鳥,又叫了哥,即秦吉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