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年,長江采石矶江面上戰雲密布,一邊是立志統一的天下的完顔亮帶領的金軍,一邊是想保家衛國,進而收複中原的南宋殘軍。雙方沒有經過多少試探就直接開戰。此戰,宋朝的火藥武器發揮了巨大的威力,摧毀了完顔亮的百萬雄師。此戰,也結束了完顔亮的一生,他成為了第二個苻堅。此戰,改變了南宋的地位,也改變了金國的命運。被人們忽視的一點是:此戰後,南宋失去了收複中原的最佳機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一,完顔亮的野心——撼搖霹靂震山河</h1>
自從“紹興和議”後,宋金對峙的局面就形成了。不過,宋金對峙,是一種不平等的對峙,南宋必須對金國稱臣納貢,淪為了金國的藩屬。為了盡可能控制南宋朝政,金國以舊帝宋欽宗來威脅宋高宗,并扶持秦桧這樣的親金派分子,如此,南宋就淪為了金國的傀儡。

1155年,秦桧去世,但是降金求和的大政方針沒有得到改變,秦桧的黨羽依然把持着朝廷左右二相。宋高宗本人也沒有打算改變國家基本方針,例如他堅決不為嶽飛平反,保持對金國的藩屬地位,以換取苟且偷安之勢。
實際上,宋欽宗也在1156年就去世了,但是金國方面封鎖了消息。
宋高宗隻想苟且偷安,畢竟江南的水鄉太溫柔了,讓人流連忘返。南宋的詩人林升就在《題臨安邸》中諷刺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江南美,這還需要懷疑嗎?不過,1160年之後,宋高宗可能連江南半壁就難以保住了,因為金國的新皇帝完顔亮想要統一天下。1148年,金國的宰相兀術去世,完顔亮被任命為右丞相。第二年,他就發動了政變,殺死金熙宗,成為了金國的皇帝。大權在握,他開始推行自己的霸業計劃。他勵精圖治,推行漢化,遷都燕京,确立了金國的正統地位。
完顔亮雖然是女真族人,但卻喜愛漢文化,也對江南十分憧憬。民間傳說他讀了柳永的《望海潮》,慕于“三秋桂子,十裡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完顔亮在他的詩中也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統一的野心:“蛟龍潛匿隐滄波,且與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
過去,我們總是站在南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認為金國南下就是入侵。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既然南宋已經淪為了藩屬,他就失去了正統的資格。金國占據中原,推行漢化,也就繼承了大統。完顔亮的遷都燕京,征讨南宋,不正是為了全國的統一而奮鬥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二,投鞭南渡,完顔亮要“提兵百萬西湖上”</h1>
1161年,完顔亮确立了南征南宋的政策,遷都開封,積極備戰,并公布了宋欽宗去世的消息。消息傳到了南宋方面,朝野震動。當年五月,金國又派遣使者向南宋索要江北之土地。宋高宗終于才明白金國的目的是要滅南宋,于是在慌忙之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當年三月,抗戰派的陳康伯被提拔為了左相。不過這時候的宋高宗依然心存僥幸,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情。當使臣确認金國上下在備戰後,宋高宗又任命吳璘為四川宣撫使,負責西部防線;成闵擔任京西、湖北制置使,防禦長江中遊;劉锜擔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負責東線防務;李寶任為浙西副總管,統轄水師。
此次啟用的人物,都是主戰派的名将。如吳璘,是吳玠之弟,早年抵禦西夏,後抵禦金兵,以勇略聞名。吳玠、吳璘兄弟鎮守四川時期,屢敗金兵,保住了南宋的西部防線。
最有名的當屬劉锜,他從小随父征戰,南宋初期鎮守隴右,參與了富平之戰,後來又在順昌之戰中大敗完顔宗弼軍,并協助嶽飛北伐。不過紹興和議後,劉锜被免去兵權,郁郁不得志。此次重新啟用,劉琦已經年老,他卻對對将士發出了收複開封的豪言。
随後,完顔亮派遣3路大軍,一共大約40萬軍隊南征。其中有西路軍5萬,主要進攻四川;中路軍2萬,進攻長江中遊;東路軍是主力,共32萬大軍,進攻江淮一帶,試圖一舉拿下杭州。
劉锜為了應對完顔亮的主力,采取了堅壁清野的措施,還在當地的牆壁上寫上“完顔亮死于此”的大字,來表現自己的死戰之心。可是,當主管淮西防務的王權聽說金國主力即将到達後,就立馬渡江南逃,金兵占領江北,如入無人之地。于是,宋高宗又趕緊诏劉锜回軍守江。
劉锜立即撤到揚州,然而發現揚州安撫使劉澤竟然沒有設防,揚州居民傾城而出,形勢非常混亂,劉锜又隻能放棄揚州而退守瓜州。不久金兵先鋒殺到,劉锜在林中設下埋伏,殺退了金兵的第一波進攻。不過,劉锜由于老年病重,無法繼續指揮戰鬥了。很快,朝廷以葉義問取代了劉锜職務。
金兵占據揚州後,完顔亮詩興大發,又寫下了一首《南征至維揚望江左》:“萬裡車書盍混同,江南豈有别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然而,完顔亮沒有注意到戰争局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三,金國内亂,南宋錯失北伐良機</h1>
完顔亮是政變上台的,他上台後又大規模殺害皇室子弟、宗室大臣,導緻金國内部的沖突十分嚴重。此次完顔亮傾全國之力來征讨南宋,自己還是親征,這就無法保證後方的穩定了。就在完顔亮南征的十月,完顔亮之從弟完顔雍(金世宗)在東京遼陽趁機稱帝,金國内戰似乎就要爆發了。
此時的完顔亮,最好的選擇就是立馬停止南征,帶領大軍北上讨伐完顔雍。然而,完顔亮似乎對這場戰争很有信心,他想先征服了南宋,再調頭消滅完顔雍。然而,他高估了自己。
南宋軍隊退到江南後,由葉義問和參謀軍事虞允文重新組織。當時的南宋水師不敢參戰,虞允文就組織當塗的民兵參戰。在防禦剛組織完畢,完顔亮的大軍就殺了過來,“數百艘絕江而來,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軍”。宋軍在虞允文的帶領下作殊死搏鬥,最終擊退了金兵。此戰,宋軍殺敵四千,繳獲船隻上百。戰後,虞允文推測金兵會卷土重來,于是在江面設伏。第二天,金兵果然再次發起渡江之戰,結果中計,損失了300多艘船隻。
此戰,在曆史上被稱為“采石之戰”,因為發生在長江采石矶而得名。采石之戰失敗後,完顔亮于是将軍隊轉移到了揚州,準備從揚州渡江。他他下令大軍必須在三天之内必須渡過長江。之前的采石之戰,已經動搖了軍心,現在完顔亮又加速開戰,搞得人心惶惶,于是許多将士就投奔了完顔雍,軍心渙散,完顔亮必敗無疑。當時,就有耶律元宜煽風點火,反動了叛亂。11月下旬,完顔亮被叛軍殺死于揚州城外的龜山寺,金軍撤退,戰争正式結束。
實際上,當時也是南宋收複中原的最佳機會。由于完顔亮和完顔雍二主并立,金國内亂頻發。契丹故地臨潢府的契丹人移剌窩斡發動了獨立運動,建國稱帝,并屢敗金兵。而中原地區的故宋百姓也紛紛發動了起義,試圖恢複宋朝的統治。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就參加了山東的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1162年,辛棄疾南下投靠南宋,請求南宋出兵北伐。
金國方面,為了穩住南宋,也派遣重臣通路兩宋。金世宗說“若南宋趁虛襲我,國其危哉”。但是宋高宗本來就是一個毫無魄力的君主,面對如此大好良機,宋高宗居然接受了金國的求和要求。于是,金世宗得以全力撲滅契丹族的複國運動。此後,金國在金世宗的治理下,進入了“大定之治”的繁榮狀态,南宋也就徹底失去了收複中原的機會了。
當然,采石之戰也給南宋帶來了很多的利好。最大的好處就是南宋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不再對金國稱臣,兩國轉為了比較平等的關系。不過,南宋對金國的歲币依然是需要交納的。1162年,宋高宗去世,宋孝宗繼位,南宋進入了穩定發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