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甯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的日常出行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導航,掃地機器人仿佛成了家庭必備,停車場車輛識别計費裝置更是随處可見,語音翻譯機器人陪伴人們環遊世界……這些能夠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發明創造,其實都離不開算法:導航使用的是最短路徑算法,車輛識别利用了圖像識别算法,翻譯機器人使用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
算法,這個聽起來高深又晦澀的概念,仿佛逐漸支配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算法工程師這個群體也逐漸走入大衆視野,成為科技型企業眼中的稀缺人才。

王钊 受訪者供圖
大資料時代催生算法行業
“90後”女孩王钊,2019年底從美國研究所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國并入職一家專注于知識圖譜應用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海南普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算法工程師。
王钊介紹,算法工程師是随着時代應運而生的職業,“我們生活在大資料時代,每天都會産生各種各樣的資料,消費資料、浏覽資料、出行資料等,有了資料,就會激起人們對資料分析的興趣,讓這些資料更好地服務生産和生活。”王钊說,算法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算法工程師就是利用算法處理事務的人,除了這些我們能夠感受到的算法使用場景,其實還有很多默默影響着我們生活的算法。
“比如推薦算法,你有沒有發現你和你的朋友看到的淘寶商品、抖音視訊是不一樣的?他們總是能夠抓住你的喜好,給你推薦你想購買想看的東西?”王钊介紹,其實這都是算法計算出來的。算法通過你的浏覽、購買、點贊、評論等記錄,在龐大的資料庫内尋找跟你有相同行為的使用者,分析這群使用者的喜好,并把結果作為使用者最終看到的産品進行展示。
“這個邏輯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其中還涉及到很多複雜的問題,比如使用者購買商品的時間順序是否反映了他當下的興趣,一年前購買的商品和一天前購買的商品對算法模型來說擁有的權重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對于要在界面上展示什麼商品給使用者的影響力大小是不一樣的。”王钊說。
“燒腦”的算法工程師
很多人會誤認為算法工程師就是程式員,必須是計算機專業背景,事實并非如此。王钊在美國攻讀碩士研究所學生期間主修的是商業分析專業。并不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王钊,為什麼會選擇算法這個行業呢?
王钊表示,之前在銀行和一些公司的實習經曆讓她深刻體會到,擁有快速的大資料資訊處理能力是多麼有優勢,是以研究所學生階段,她就選擇了一個跨學科的專業——商業分析,也是在校期間的一些算法相關課程讓她對算法有了興趣,畢業後才選擇進入這個行業。
“實際上,很多算法工程師都不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王钊介紹,她的同行中有的是學實體的,有的學數學,還有學通信工程的。現在計算機技術,或者說資料處理能力,已經成為各個專業都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性技術。算法适用于廣泛的領域,比如醫學。“有醫生朋友經常會問我一些R語言方面的資料分析問題,醫生也需要具備圖像處理技能,通過圖像識别技術去協助他們做一些病變診斷。”
作為一名算法工程師,王钊非常看好這一職業前景,因為從經濟學角度講,隻要生産在進步,科技在創新,人類就一定需要做提升效率的事,比如自動駕駛、人臉識别,而算法工程師的核心就是在做提升效率的事,如果沒有好的算法團隊,即使再多好的資料也是無法使用的。
當然想從事算法工程師這行,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有非常好的數學基礎;其次要有計算機基礎會程式設計;還要思維活躍,頭腦靈活;有很強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做算法模型的時候會非常燒腦,甚至枯燥,是以要不斷去刺激自己的激情和新鮮感。
人物:王钊(90後)
職業:算法工程師
職業理念: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綜合,勇于創新。
原标題:算法工程師王钊:算法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