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導語: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狐黃白柳灰

<h1 class="pgc-h-arrow-right">導語: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h1>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是以在民間廣為流傳。那麼,農村人“狐黃白柳灰”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狐</h1>

狐指的就是狐狸,位居五大仙之首,早期的狐狸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形象也是好的,據說四靈中就有九尾狐,治水的大禹娶的妻子塗山氏就是九尾狐仙。但是随着時代的發招,狐狸這一形象就開始成為了狐媚的象征,就比如我們熟悉的妲己。這是因為狐狸本身極為狡詐,它還能散發非常獨特的狐臭,就連尾巴都能迷惑獵物。憑借着這樣的本領狐狸就成為了五仙之首。其實狐狸主要以老鼠為食,對人類來說還是有點好處的。

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導語: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狐黃白柳灰

<h1 class="pgc-h-arrow-right">黃</h1>

指的就是黃鼠狼,黃鼠狼因為長得酷似狐狸,是以也和狐仙齊名,在民間有“北黃鼠、南狐仙”的說法。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将黃鼠狼列為“五通”之一。認為是一種被高度神化和人格化的動物。據說黃鼠狼在修煉成仙前,需要穿着人的衣服模仿人的動作,如果看見它的人說:“這隻黃鼠狼真像人。”那麼它就能化為人形,如果說:“這隻黃皮子一點兒都不像人。”它永世隻能是黃鼠狼的模樣。在民間人們認為黃仙可以操控人的精神,使人得癔症,甚至還有“黃鼠狼換命,一命抵一命”的說法,是以人們對與黃仙比較尊敬,害怕惹惱了黃仙而受到懲罰。黃鼠狼又被成為是黃皮子,在東北有黃皮子墳的傳說,據說這裡埋藏有寶物。

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導語: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狐黃白柳灰

<h1 class="pgc-h-arrow-right">白</h1>

白指的是刺猬,民間有名的“白老太太”,據說就是白刺猬所化身。相傳,“白老太太”精通巫術,可以幫助老百姓治病救人,再有就是刺猬在百姓之家可以招财進寶。在河北,永年,廣府城一帶,過春節的時候家家都會用面粉制作刺猬,背上馱有元寶,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放置家門上的門軸上,左右各一隻,一直放過正月,有招财進寶之意。唐代詩人李貞白就寫過一首《詠刺猬》的詩:“行似針氈動,卧若栗球圓。莫欺如此大,誰敢便行拳。”可見在很早的時候開始人們就已經将刺猬看成是一種吉祥物了。

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導語: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狐黃白柳灰

<h1 class="pgc-h-arrow-right">柳</h1>

這裡當然不會之柳樹了,指的是蛇,因為蛇的身形柔軟,像楊柳一樣,是以用“柳”來代指蛇。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人類的創世之神伏羲和女娲就是人面蛇身,再有就是蛇也被稱為“小龍”,據說蛇修行五百年可以化為蛟龍,蛟龍再修行一千年就可以化為龍。是以早些時候,很多的部落都适用蛇作為民族的圖騰,蛇圖騰也成為了中華民族龍圖騰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人們認為蛇有靈氣,記性也好,是以回報恩也會記仇,行動詭秘靈敏,法力高強,可以形成人形,蛇修煉成仙的事迹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著名的“白娘子”,修煉成仙報恩。民間還認為蛇是祖先派來巡視平安的,進了誰家,就預示誰家居信平安。

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導語: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狐黃白柳灰

<h1 class="pgc-h-arrow-right">灰</h1>

灰指的是老鼠,老鼠晝伏夜出,晚上活動之時會發出聲音,像數銅錢的聲音一樣,有的地方還将嘴尖尖的老鼠稱為錢鼠,是以老鼠也寓意着财運。舊時老百姓生活窮困,吃不飽是常見的事情,是以家裡有老鼠也意味着有了餘糧,是以人們也将老鼠稱為“倉神”,在民間填倉節時會祭祀倉神,這裡面也寄托着人們對于吃飽穿暖這種樸素生活的向往。再有就是在舊時的民間還有人用老鼠來占蔔算卦,求财問吉兇,這無形中也賦予了老鼠一種能夠預測前事,給人帶來财運的神秘力量。鼠屬“子”,暗含有“多子”的意思,民間有《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等剪紙和皮影作品,就是象征“鼠”能帶來人丁興旺。

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導語:俗語:“狐黃白柳灰”,指的都是什麼?你有見過嗎?狐黃白柳灰

小編有話說:其實關于“狐黃白柳灰”五大仙的說法在民國的時候比較流行,到了建國之後就不再有這些說法了,這是因為早些時候,老百姓們還是靠着種地為生,生活在農村,這些動物都長期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物,是以人們就認為它們是亦妖亦仙的生靈,如果侵犯了它們,它們就會使用妖術對人類進行報複。倘若恭敬的供奉它們,不傷害它們,就會得到庇佑。其實這種對“五大仙”的崇拜,實際上源于萬物有靈的思想,本質上也是對自己的崇拜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