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二零零五年。
梁朝偉憑《2046》拿了他的第五個金像影帝。
也和張曼玉一起給周星馳的《功夫》頒發了最佳電影獎。
而在十年後,他把周星馳寫進了一篇叫做《聽見流星的聲音》的影評裡,「我很感謝那位老友,但我媽當時很生氣,因為她覺得這個叫周星馳的家夥害他兒子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去上什麼前途未蔔的教育訓練班,我至今都記得她當時對我說的那句話:“衰仔!我一塊錢都不會給你!”」
其實人生,誰說得清楚?
都是一邊思考,一邊往前走。
人生有時候,就像一條看不到拐角的長街。
但說不準什麼時候,那些拐角就會突然出現在眼前。
譬如今天要談到的五位影人。

2月3日,《韓城攻略》上映。
導演馬楚成,他是華麗現代派,電影裡少不了的是俊男靓女,劇情一般都輕松好玩,此前作品有《夏日的麼麼茶》、《東京攻略》及《浪漫櫻花》,其後又有《花花型警》以及《巴黎攻略》,而這種類型的電影,從來不需要談什麼演技的凸顯和思想的深刻。
是以對于梁朝偉來講,拍這部戲可以視作與王家衛合作間隙的一種調劑。
輕松笑鬧間就把戲拍了,觀衆覺得輕松愉快就行,大家皆大歡喜。
而關于梁朝偉演技的問題,不諱言,其實曆來都有兩種聲音。一種大愛若狂,認為他任何時刻都是高光狀态,完全無可指摘;另一種則厭憎其「演什麼都是梁朝偉」。
要弄清楚這個分歧的原因,首先要懂得電影的分類。
就拿他自己的作品來看,譬如《悲情城市》、《重慶森林》、《東邪西毒》、《三輪車夫》、《春光乍洩》、《海上花》及《花樣年華》和《2046》、《色戒》是一類,而《流氓醫生》、《偷偷愛你》、《暗花》和《無間道》是另一類,上述作品都算他不同類型裡面的代表作。
這其實就是文藝小衆和商業制作差異,但很明顯梁朝偉更适應文藝小衆類型的表演。換句話說,他有對角色進行深度挖掘的能力,是以他在文藝電影中顯得特别突出,尤其是眼神的情緒傳導能力超卓,令他幾乎可以淩駕于整個華語影壇之上。
是以認真起來的梁朝偉,很少演員能赢他,而放松狀态的梁朝偉,其實也和大多數商業制作中的演員沒什麼兩樣,都靠個人魅力俘獲觀衆,至于怎麼選,完全看個人喜好。
這個時候的梁朝偉,就差兩年後的《色戒》為他帶來第三個金馬影帝獎了。
而在次年,他被評為了國家一級演員。
4月28日,《三岔口》上映。
雖然陳木勝導演曾解釋過,「三岔口」這個名字來源于平劇曲目,寓意「黑暗中,總有惺惺相惜的敵人」,影片簡介則是這樣說的,「講述了飾演律師的鄭伊健、當警察的郭富城及殺手吳彥祖,怎樣在自己的工作和經曆中尋回自己的故事。」
但這其實部影片,仍然是一部傳統類型的警匪動作電影。
而經過《柔道龍虎榜》洗禮的郭富城,硬生生憑借自己的表演,将之從三線交織叙事的警匪懸疑故事,變成了「找她十年」這樣一個單核苦情電影。換句話說,律師和殺手都可以消失不見,他一個人就能夠撐起整部電影。
這并不是一種過譽,郭富城憑《三岔口》首封金馬影帝,也不是偶然。
這部電影對他而言,也堪稱「命運的岔口」。
關于郭富城的演技問題,争議則要大上許多。
先忽略掉那些主觀惡意的觀點,其實作為一般路人而非粉絲的觀衆而言,很容易對演員的實際演技能力發生誤判,尤其對于郭富城這種一直在成長中的演員更是如此。
而争議本身并沒有問題,比如我們會看到有人說,「郭富城哪有什麼演技,做個偶像不錯,如果跟吳鎮宇這種演技派比,差太多了」,這樣說的人有可能隻看過《雷霆戰警》、《公元2000》和《浪漫櫻花》這幾部,而另一些人則說,「今天的郭富城是香港演技派的門面擔當」,他看的或許是《父子》、《最愛》、《浮城歲月》、《寒戰》、《破局》和《無雙》、《麥路人》這幾部。
是以這其中的關鍵在于閱片情況,因為非粉絲的路人不可能一直追着一個演員的電影看。
其實在某個角度來講,郭富城和梁朝偉趨同,都很能适應小衆文藝類型。
以前曾有人講過這樣的困惑,「郭富城的演技沒有問題,但總感覺他的表演超出了電影劇情本身的需要」,這句話其實「一語中的」。這個判斷來自正常的商業片,就拿上面談到的《韓城攻略》來說,如果把梁朝偉換成郭富城,那郭富城可能會有一種格外認真兼且力圖有比梁朝偉更深入的表現。
這也是演員本身性格所決定的,郭富城好像天然就缺乏香港演員那種插科打诨的胡鬧式表演興趣,他不論對什麼樣的劇情角色,都會很認真去研究,譬如最早提名金像最佳男配的《九一神雕俠侶》,一群人在裡面瞎胡鬧,他一個人正正經經地在演一個重情重義的殺手。
但這也正是他能夠決定電影《寒戰》氣質的原因所在,他的正氣毫無痞氣與瑕疵,放眼整個香港影壇,都絕對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夠做到他這樣的程度,有一種由内而外散發的「大義無私」的氣度。
而郭富城眼神的情緒傳導能力也非常強大,比如在《赤腳小子》、《最愛》和《無雙》這幾部戲,甚至包括《風雲Ⅱ》這樣的特效電影中,其眼神戲都非常突出且令人動容。
而從另一個角度觀察,郭富城其實又和梁家輝很接近,他們倆都是那種,在表演上不重複自己的演員。
因《三岔口》的表現,獲得了譚家明導演的力邀出演《父子》,次年連莊金馬影帝。
目前已抵達巅峰的郭富城,其演技能力已确确實實當得起一句「淵深難測」。
可以被稱作最近十年來香港影壇最能打的演員。
7月29日,《七劍》上映。
雖然黎明在2002年憑《三更之回家》拿了金馬影帝,但其實他在表演上的巅峰在九十年代的中後段。
從《都市情緣》開始一路狂奔的文藝路線與他莫名相合,但弊端是他在諸如《龍騰四海》這種電影中表現出來的爆發力逐漸在喪失,溫和到極緻就變成了木讷,然後畫地為牢。
可以觀察此後的電影,《三更》之後是《雙雄》與《無間道3》,然後是《大城小事》、《七劍》直至開始墜落的《江山美人》和《梅蘭芳》,這些影片中,他分别飾演的中醫師、催眠專家、進階督察、醫生、劍客,以及隐士和平劇大師,還有《心中有鬼》裡面的攝影師。
表面上看起來,這些角色類型豐富、特征各異,但性格底色其實四字可言之,「内斂、木讷」。
是以黎明與郭富城恰好是兩個極端。
一個是被角色所限,另一個則不被任何角色所限,是以一個前期發展迅猛,另一個後期成長極高。
恰如《七劍》給他的角色楊雲骢,性格上取一個「穩」字,其武器名為「青幹」,本質是劍坯,主最強防禦,然過剛雖易折,但過守則鈍。
不變固然穩妥,但也容易令人難以成長,進而失去鬥志。
《梅蘭芳》之後,一路跌落。
10月20日,《黑社會》上映。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香港影壇的「積年老怪」梁家輝萬萬沒想到的事情,在金馬獎的影帝之争上居然輸給了「跨界新手演員」郭富城。
雖然因評審機制的不同,各大頒獎禮都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賽果,但《三岔口》的郭富城赢了《黑社會》的梁家輝,粗看之下不可思議,但若細緻推敲,原因則很簡單。
商業電影《黑社會》中的大D,是形制上的出色,《三岔口》裡面的孫兆仁,是情緒上的深度。
這就是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真相。
演技問題其實就如硬币的兩面,一面是表演技巧,另一面表演深度,也就像一首歌曲的演繹,即便你像一架機器般不需要換聲,但若是情緒沉落和釋放欠缺,也就并不能打動他人。
而大梁和小梁并不一樣,他在商業面的技巧層堪稱所向無敵,但論及深度就得稍遜半分。
這當然也可以叫做「大成若缺」。
是以在《黑社會》這部電影中,梁家輝的大D嚣張跋扈、極盡張狂,其角色塑造能力确實歎為觀止,但若與同樣是商業電影的《無間道》中小梁的陳永仁對比,個中差異就不言自明。而他真正的商業片巅峰演技,是七年後《寒戰》中的李文彬。
若以《追虎擒龍》而論,梁家輝有一點招式用老。
但仍堪稱老當益壯。
12月1日,《如果·愛》上映。
息影複出的張學友,接片非常謹慎,從《男人四十》、《金雞2》和《江湖》,到這部《如果·愛》。
很多人說,他是一個「被唱歌耽誤的影帝」,這句話其實沒錯,憑他早期電影中展露的天賦條件,如果潛心鑽研并苦心錘煉演技,其演技能力應該并不會止步于《赤道》所表現出來的能力。
而如果從演員類型來劃分,他的路線上,梁家輝是天花闆。
也就是說張學友仍然是适合商業電影的一個演員,他并沒有表演深度方面的強悍能力。
但就其影路而言,前期的「放」與後期的「收」并沒有被融為一爐,若對比前後其電影,會發現早期不夠「内斂」,後期則失卻「爆發」,換句話說,是過去驚豔而略失衡,現在内斂至毫無光華。
這部《如果·愛》,是陳可辛試圖放入自己對電影和人生了解的作品,牽涉到導演和演員的心路呈遞,比如導演如何對待自己的作品、怎樣去平衡商業和藝術,而有野心的演員,其實都是想做導演的。他以歌舞劇的形式,規避了故事的寫實與藝術之間的沖突,将人物的愛恨纏綿交織在倏忽來去的時間裡。
一個人極度不自信,一個人想忘記過去,而另一個人舍不得過去。
劇本很巧妙,但部分情節的設計顯得刻意,失卻自然。
張學友其實陷入了一種「郁郁寡歡」和「氣急敗壞」這兩種表象交征的表演路徑循環裡,仔細觀察他自《男人四十》開始至《赤道》的六部做主角的電影,幾乎都如出一轍,内斂的時候你覺得,「這個人有心事」,略有爆發,「他情緒好差」。
這也是一種表演固化和創作力衰退的表現。
前路無窮,而言有盡時。
每個時間節點,都總結了過往,也指向了未來。
這就是關于過去和未來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