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岐黃之術 佑百姓健康

原标題:傳岐黃之術 佑百姓健康(大健康觀察)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王美華

2019年10月,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釋出。兩年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了哪些新進展?中醫藥如何進一步融入百姓生活?“十四五”期間如何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浙江、廣東、山東等地的實踐探索,從中可一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貌。

傳岐黃之術 佑百姓健康

8月11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中醫醫院藥房,藥劑師按藥方配制中藥。

近日,為助力疫情防控,張家界市中醫醫院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藥預防方熬制湯藥,免費發放給抗疫一線工作者、隔離群衆等人群。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傳承創新各地百花齊放

近年來,各地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山東省衛健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莊嚴介紹,山東省探索實施了“三經傳承”戰略,即“學經典、用經方、傳經驗”。建設“三經傳承”基地10個、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03個、齊魯醫派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24個,開展了全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項目,形成了多管道師承教育模式。“十四五”期間,山東将繼續挖掘中醫經典,系統梳理齊魯中醫學傳承脈絡,打造以“名醫課堂+名醫工作室+名醫講壇”為特色的齊魯中醫“三名”育人體系,進一步提升臨床中醫經典、經方、經驗學用能力。

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表示,廣東一直堅持傳承與創新并舉。在傳承方面,面向全國挖掘民間中醫藥特色技術,連續12年開展“杏林尋寶”活動,累計梳理中醫藥特色技術415項;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運用純中醫治療手段開展危急重症救治,推動“經典回歸臨床、臨床回歸經典”;紮實推進實施傳統醫學師承和确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工作。在創新方面,建設高水準的科研創新體系;以項目帶動成果産出,推動中醫藥醫産學研一體化發展。“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将系統開展曆代嶺南中醫藥名家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研究,推進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水準中醫藥科研平台建設,建設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在解決中醫藥領域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上持續發力。

浙江省衛健委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平介紹,浙江省緊扣圍繞“浙裡智治”“浙裡中醫”“浙系創新”“浙産好藥”“浙派傳承”等目标,建設省級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市3個、先行縣8個,為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互相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的區域實踐奠定了良好基礎。深化中醫藥數字化改革,在“浙裡辦”建設國醫專區“浙派名醫堂”,提供名中醫“一網服務”,讓群衆能夠享受優質高效便捷的中醫藥服務。

傳岐黃之術 佑百姓健康

10月21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鐘管鎮中心學校學生在參觀潘氏外科中醫博物館,了解中藥知識。王 正攝(人民視覺)

守護人民健康做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疫情防控救治,為守護人民群衆生命健康做出重要貢獻,這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在今年5月份廣東省發生的本土疫情中,定點救治醫院全面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确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均納入中醫辨證論治範圍,開展中西醫結合救治。”徐慶鋒介紹,中醫藥全面參與了190例陽性感染者的診治,其中在廣州治療的166例感染者中,采用純中醫治療118例,占比達71.0%。在與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正面交鋒中,廣東第一次面對德爾塔,堅持中西醫協同確定了“零死亡”。

“根據一線專家的臨床總結,實踐表明中醫藥應對德爾塔變異毒株感染者輕型和普通型有較好的效果,在阻斷重症上也有一定療效。”徐慶鋒介紹,德爾塔病毒載量高,患者感染後病情進展很快,短時内有可能轉為重症或直接轉為危重症,高熱持續48小時不退意味着患者病情轉重,對此,在清熱解暑的基礎上增加使用了安宮牛黃丸,在患病早期成功阻斷重症化趨勢。

在危重症和重症的治療上,廣東省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主,靈活使用中醫藥方案。

“一些重症患者早期以氣虛為主,極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微弱,舌苔黃厚膩,對此使用西洋參湯或者高麗參湯補氣。最大限度穩定患者生命體征,為免疫功能的恢複争取時間。”徐慶鋒指出,中醫藥參與患者救治在減輕發熱等症狀及阻斷病情進展、提高免疫功能、減少病毒載量、縮短患者轉陰時間等方面效果明顯,探索了變異毒株病例救治中西醫協同的路徑和方法。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的深度參與和廣泛宣傳,讓廣大群衆對中醫藥有了更多的認識、建立了更深的信任。釋出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釋出了“十三五”全國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普及工作及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準調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準逐年提高,2020年達到20.69%,較“十三五”初期增長近8個百分點,其中2020年增幅最大。

基層服務陣地大有可為

中醫藥起源于民間,立足于基層,更應該發展于基層。

目前,浙江省基層中醫館建設實作100%全覆寫,社群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提供4類中醫藥技術達到90%以上。

張平介紹,“十四五”期間,浙江将争取95%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準;到2025年,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别達到 80%和90%;康複患者中接受中醫康複技術指導的患者比重達到70%以上;探索試點基層中醫藥人才訂單培養模式;加強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到2025年,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中醫執業(助理)醫師。

在山東,有16市實作政府辦中醫醫院全覆寫,縣(市、區)級政府辦中醫醫院104家,99%以上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定了中醫藥綜合服務區,79%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莊嚴介紹,“十四五”期間,山東将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打造15分鐘中醫藥健康服務圈;推進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100%能提供中醫藥服務,85%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優化基層中醫藥服務模式,加快實作“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的目标。

在廣東,中醫醫療機構達2.3萬個,中醫醫院192家,中醫執業醫師5萬名。省内有5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和19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項目,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徐慶鋒介紹,廣東将在全省實作縣辦中醫醫院全覆寫,30萬以上常住人口縣二甲中醫醫院全覆寫;全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定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強化基層中醫藥适宜技術推廣,確定基層中醫館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适宜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