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伴随了華夏兒女幾代人的《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影視音樂《卧虎藏龍》;從馬勒《第五交響曲》中交織着愛與感傷的“小柔闆”到為線上觀衆特别策劃的“交響樂論壇集錦——大師在中國”。
11月,每周六晚繼續如約線上相見。四場演出,以不同類型的音樂經典,為初冬增添一抹暖色。
生命的狂想:林大葉、曾韻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
2021年11月6日 19:30
圓号改進自狩獵用的号角,常常代表着一種自由、浪漫、不受限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在莫紮特的時代,圓号還沒有按鍵,演奏起來十分不易。莫紮特的《降E大調第四号圓号協奏曲》是為他的好友,18世紀下半葉最傑出的圓号家約瑟夫·洛伊特伯量身打造的。這首典雅靈動的“知音”之作,展示出演奏家高超的技藝與圓号本身的狩獵之風。
20世紀開端,馬勒創作了《升C小調第五号交響曲》。此曲在馬勒的全部創作中占據着舉足輕重的位置。這首作品不僅是作曲家自1880年代以來重要的純器樂交響曲,更代表了他人生的重要階段:1901至1902年,遇見、愛上美麗的畫家之女阿爾瑪•辛德勒,并與她結為連理。全曲5個樂章的發展脈絡契合着作曲家當時的心路曆程和人生态度,從哀悼到勝利。
此次,指揮家林大葉将首次率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榮獲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金獎的青年圓号演奏家曾韻,展開一次關于生命的狂想。
中國交響樂團《英雄的贊歌》——劉熾作品音樂會
2021年11月13日 19:30
11月13日19:30,指揮家張藝将執棒中國交響樂團與您相約雲端,奏響 《英雄的贊歌》劉熾作品音樂會。
本場音樂會将精選“人民音樂家”劉熾先生所創作、為廣大觀衆所熟知的近20首作品。有伴随我們一代代人成長的《響叮當》《小老鼠上燈台》等童聲合唱作品,也有為中國首部彩色寬銀幕紀錄片《祖國頌》創作的同名交響大合唱、為電影《英雄兒女》創作的主題歌《英雄贊歌》、為電影《上甘嶺》創作的插曲《我的祖國》,以及《解放區的天》《讓我們蕩起雙槳》等脍炙人口的經典,以全面展現劉熾先生在不同時期的藝術創作。值得一提的是,本場音樂會中的不少作品經過了重新的編配,經典作品将如何展示新的面貌?值得期待。
“紅梅花開”于紅梅與民族室内樂音樂會
2021年11月20日 19:30
二胡是曆史悠久的民族樂器,紮根于中華文化的肥沃土壤,深受國人喜愛。于紅梅是當今最最影響力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之一,她的演奏藝術風格真摯淳樸、細膩感人、充滿激情,紐約音樂會雜志評論“她的精彩演奏震驚四座”。
于紅梅攜手指揮家林濤,與中央音樂學院藝境室内樂團、聖風室内樂團,一同推出了特别策劃的“紅梅花開”音樂會。聖風室内樂團由胡琴、阮、打擊樂樂器組組成,而藝境室内樂團由二胡、中胡、琵琶、古筝、阮、笛子、揚琴、笙、打擊樂等九種樂器組成,其成員選自中央音樂學院國樂系各專業最優秀的研究所學生,兩支室内樂團,分别展現了對民族室内樂的兩種不同形式的探索。
本場音樂會選曲豐富多元,有享譽海内外的二胡經典《二泉映月》、恢弘大氣的影視配樂《卧虎藏龍》、于紅梅原創室内樂《墨梅》、濃郁陝西音樂風格的《迷胡調》、家喻戶曉的《我和我的祖國》等。這場演出,以抒寫時代的優秀作品向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緻敬,聚焦呈現中國民族音樂的時代精神。
交響樂論壇集錦——大師在中國
2021年11月27日 19:30
國家大劇院建院14年來,幾乎世界所有殿堂級藝術大師和著名院團都曾在這裡一展風采。大師雲集之處,必有氣象萬千。因為藝術大師的到來,國家大劇院時刻呈現着流光溢彩的華景,每一天都在演繹精彩瞬間,令人難以忘懷。
指揮大師們的到來在北京城裡留下了怎樣的痕迹?他們眼中這座中國頂尖的藝術殿堂是什麼樣子?他們又在這座“水上明珠”裡留下了哪些動人的篇章?跟着這期節目,來回顧大師們與大劇院的點滴過往。
每周六晚,期待與您線上相約!
*線上演出排期以實際播出為準
文案:陳暮寒、李美瑩、趙雨暄
圖檔編輯:王潤靖
編輯: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