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搜尋的未來可能是“更少的搜尋”

作者:環球網

來源:科技日報

搜尋引擎市場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新戰場,各公司争相押注搜尋引擎,“前浪”與“後浪”之争日益激烈。

今年4月,背靠阿裡的誇克搜尋釋出最新版本App,主打拍照搜題、卡路裡識别等功能,着力在教育和醫療領域發力;今日頭條在搜尋引擎方面也蓄力已久,2月,頭條搜尋App上線,近期“頭條百科”上線,業務範疇直接對标百度;5月,華為在海外上線花瓣搜尋(Petal Search),據稱專為替換谷歌搜尋而開發。

中國搜尋引擎發展已有20年之久,随着網際網路生态更加強調垂直化、細分化,各家平台開始打造内容與流量閉環。搜尋引擎的功能不斷被重新定義,市場競争也開始進入新的階段。

搜尋框背後是各家生态閉環的較量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尋轉場移動端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新玩家們紛紛以“搜尋工具+業務生态”的模式強力入場。

繼4月阿裡誇克釋出新版本後,5月底,阿裡再次加碼,支付寶搜尋業務宣布首次成為獨立事業部,意味着其戰略地位在支付寶内進一步提升。

根據支付寶官方資料顯示,過去一年,搜尋已經成為使用者在支付寶端内擷取小程式服務的核心流量入口。新式茶飲品牌奈雪的茶6月中旬釋出戰報:兩個月時間,其支付寶小程式搜尋量月均提升50%,強大的搜尋流量也推動會員數量猛增近8倍。

但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支付寶成立了搜尋事業部,但支付寶所做的搜尋,僅是端内搜尋。打造“内容+服務”的閉環,已經成為阿裡在搜尋業務中新的落點。

對此,阿裡巴巴智能搜尋業務部負責人吳嘉解釋道,從PC(電腦端)時代到移動時代,搜尋的需求從來沒有減少,隻是不再單純地發生于搜尋産品中。他表示:“一個搜尋框就能打赢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定要敢于面向未來定義搜尋。”

同樣在打造生态内閉環搜尋的還有今日頭條。出身流量平台的今日頭條,已經建立起龐大的自有内容池。“在實作了旗下各内容平台搜尋功能的整合之後,旗下内容生态之間可以互相連接配接,有效資訊可通過多條管道直達,并持續建構更為龐大的内容生态。”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網絡及對抗技術研究所所長闫懷志說。

而華為的入場更像是一場自救。花瓣搜尋海外上線,與鴻蒙系統、App Gallery應用商店等一起,成為華為全面替代“安卓+谷歌服務”的備胎方案。對此,闫懷志認為,雖然花瓣搜尋較之傳統搜尋廠商仍顯稚嫩,但其最大的意義在于“邁出了全盤替代谷歌服務應用的關鍵一步”。

成為使用者與App比對的雙向通道

如果說搜尋是使用者主動“覓食”,那麼如今鋪天蓋地的資訊流對于使用者來說則像是一種“投喂”。艾媒咨詢分析師劉蕾蕾認為,随着“推送”這一概念的出現,使用者的注意力被分散至短視訊、電商等具有個性化推薦的移動端口,使用習慣也開始從主動擷取内容逐漸轉向被動擷取。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接觸最多的往往是各類App,不同的App之間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資訊割裂。“這種移動應用間的‘資訊孤島’效應,給搜尋引擎的全網搜尋、全面搜尋帶來了較大的無法觸及的空間。”劉蕾蕾表示,如果搜尋引擎無法接入更多App資訊,那麼使用者檢索資訊的難度就會增加,使用熱情也會逐漸消減。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公布的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雖然2019年國内搜尋引擎使用者總數繼續上升,但使用率卻已經連續第二年下滑,從2017年的82.8%下降到81.3%。

這表明,使用者對于搜尋引擎的依賴正在逐漸下降。不過,搜尋引擎的使用率下降,并不代表着人們不再需要“搜尋”,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垂直化産品的興起從側面證明了人們對精準資訊的高度需求。

過去,搜尋引擎處于被使用者觸發的狀态,過程可簡單了解為“輸入關鍵詞然後呈現結果”。如今,自動聯想、實時顯示相應結果等技術讓搜尋過程變得更加輕松,但由使用者觸發搜尋行為的邏輯沒有發生變化。

最大的改變在于搜尋的過程更具互動性。使用者在使用各類App時,App的營運方也在通過分析使用者的操作資訊,利用大資料等智能技術,精準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自身特征,以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

使用者向平台傳遞的需求資訊,成為了平台洞悉使用者喜好的直接路徑,成功對使用者進行畫像則意味着更高的商業價值。更加精準的比對,成為了使用者與平台之間最好的“黏合劑”。這無疑是資訊流大行其道的當下,搜尋領域風雲再起的原因之一。

在這個時代,搜尋引擎成為了使用者與場景、精準比對資訊間的雙向通道,它既是使用者進入某個生态的通用工具,同時又是App洞悉使用者需求的途徑。這種深度銜接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搜尋之後的呈現結果可能會影響App本身。例如,若數以萬計的使用者在淘寶的搜尋欄裡搜尋“宜家”,就會成為促成淘寶與宜家合作的因素之一。

新技術讓搜尋引擎變得不同以往

今天的搜尋引擎市場,即便被百度等一衆“前浪”鲸吞,後入場者也總能尋得一方天地。

誇克搜尋的負責人鄭嗣壽認為,搜尋使用者更願意為好的産品買單,而不會太過于糾結入場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種看法與今日頭條CEO朱文佳不謀而合。在談及頭條搜尋時,朱文佳表示:“做好搜尋引擎,首先需要技術,技術決定搜尋的體驗;其次是内容,内容是搜尋的根本;最後是初心,決定了産品是否能走得長遠。”其中的“初心”,指的就是使用者體驗。

劉蕾蕾認為:“對使用者使用習慣的自信與濫用,重視流量、輕視内容與體驗,讓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成為了搜尋引擎衰落的導火索。”重塑信任是搜尋引擎争取使用者的不二法門。

如何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在360集團CEO周鴻祎看來,颠覆搜尋的,不會是下一個搜尋引擎。人工智能對搜尋引擎的重構還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間。

傳統搜尋引擎的檢索結果多以圖文形式呈現,如今依靠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實作了語音和圖像搜尋功能,還可以實作人機對話功能,劉蕾蕾預測,在未來,搜尋詞的檢索方式“将被對話問答、視訊檢索所替代”。

“努力打造差異化産品并不斷提升搜尋引擎智能化結構,以此作為突破口就有望尋求成長空間。”闫懷志說,誇克搜尋即屬此例。誇克能在搜尋引擎中脫穎而出,除了背靠阿裡生态之外,還得益于它在AI領域的深耕,以“工具+生态”圈出新領地,目前已實作搜尋框精準直達,重點更新了拍照搜題、拍照翻譯、拍照轉文檔等AI學習工具。

百度創使人李彥宏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讓内容推送與查找結果之間的邊界日趨模糊,過去的“問答式”搜尋将會變得更具“對話感”。越來越多的搜尋将直接得到答案,而不是像往昔,給使用者很多連結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正确答案,搜尋的未來是“更少的搜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