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有害症狀)
幼蟲叮咬新葉,造成缺葉、洞,使新葉被肢解。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在抽取新雜草之前,清除果園雜草,特别是馬塘雜草和闊葉雜草,并減少成蟲藏身處的數量。(2)噴灑有機磷酸鹽或拟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可使用5%甲鹽1500次、甲基12%1500次、阿維黴素1500次、高氯3%阿維1000次、高氯51.5%和毒性死亡1500次。
(形态特征)
成蟲身長15~17毫米,翅膀展開32~36毫米,身體灰褐色,胸後緣有1團上翹的絨毛,前翅深灰色,基線,内淺銀色,翅膀中心有"U"形銀斑和近三角形銀斑;外部雙線波紋,亞邊緣線黑褐色,鋸齒狀,邊緣毛發在黑點中間;蛋半球形,白色至淡黃綠色,蛋表面垂直和水準。幼蟲為淺綠色,長約18毫米,前部較薄,後端較厚,背線為雙線,白色,亞背線白色,腹足第一,第二對退化,尾腳粗壯。蛾較細,長約18毫米,初體背部淺褐色,有褐色斑點,腹部淡綠色,末端體紅褐色,尾刺1對,體外有白色松絲。
(生活習慣)
6至7代發生在一年到冬天的一年中。成蟲大多在夜間活動,有一定程度的尋光性。卵散落在葉子的背面。在八月,幼蟲葉吃新葉,咬入缺失的切口,孔洞或僅主脈。老熟的幼蟲在低矮的植物上紮營薄絲。它常見于肥沃的土地,雜草叢生,潮濕的柑橘苗圃和茂密種植的幼樹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