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
#美食#
#美食品鑒官#
俗話說“同人不同命”,這句話放在小龍蝦的身上再合适不過了,就變成了“同蝦不同命”。小龍蝦大家肯定都吃過吧,如今也是成為了風靡全國的餐桌食物,據悉,去年我國一年就吃掉了100萬噸小龍蝦,而且專家預測,今年這個數字可能會翻一番。但是在國外德國、日本、美國等地,小龍蝦卻是危害生态環境的罪魁禍首,可以說是肆無忌憚地破壞着生态環境,而小龍蝦作為我國的“外來入侵物種”居然也是被吃到供不應求,居然要依靠人工養殖來滿足人們的需求。還有網友開玩笑說“隻要包來回機票,你說把小龍蝦吃成瀕危物種還是滅絕都可以”。

但是大家知道嗎,在我們吃小龍蝦肉的時候,那些小龍蝦殼的價值要比小龍蝦肉高很多,科技也是讓小龍蝦的産業鍊條變得越來越長。通過技術加工,廢棄的小龍蝦殼被加工成為了氨基葡萄糖鹽酸鹽,市場價格更是高達10萬元一噸。其實不止這一種加工物,小龍蝦殼的加工産品更是高達14種,而且價格都比較昂貴,但是依然是供不應求、
據專業人士介紹,小龍蝦殼産生的利潤已經高于龍蝦肉的利潤了,占比大約是55%。就拿甲殼素來說,每50斤小龍蝦隻能生産出1斤的甲殼素,價格高,而且大多都是出口歐美國家,可見小龍蝦的利用價值有多高。
其實吃歸吃,大家千萬不要将小龍蝦放生到野外,因為小龍蝦的“食譜”非常多,而且繁衍速度快,很容易影響生态平衡。是以我們對于小龍蝦,吃掉它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