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年故事:楊梅熟了

作者:講曆史千尋

人們看到椰子會想起海南,看到哈密瓜會想起新疆,而我看到楊梅就相

起“夏至楊梅滿山紅”的江南山村

我的家鄉永嘉,眼前也會浮現出五十

多年前跟着爺爺守望楊梅山,摘楊梅,吃楊梅的情景。

爺爺有座楊梅山,有二十多棵楊梅樹,最大的一棵可結五六百斤楊梅

最小的那棵可收一二百斤,總産量可達一萬斤。以當時五分錢一斤計,該有

五百元左右進賬。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很大的收入。若按時下楊梅的均價,

以每斤兩元計,那就是兩萬多元了。這在我們山村,是一筆可觀的收人。可

惜的是,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大煉鋼鐵時期,爺爺的楊梅樹被砍伐一

空,二十多棵楊梅樹化為木炭。楊梅樹沒有了,楊梅山荒蕪了,但當年楊梅

熟時的場景仍曆曆在目,不能忘懷。

端午時節,楊梅成熟了。爺爺在楊梅山上搭建一座草屋,屋内鋪設一闆

床,他帶上被席,隻身住進草屋,日夜守望着楊梅。他不是防人摘吃,而是怕

有人采摘帶走。楊梅園有個規定,你到楊梅園中來,摘着吃可以,還能讓你

吃個飽,但不得攜帶回家。吃夠了買些帶走,這是最受歡迎的。當時,正上

國小的我,一到放學回家,就用掉書包急急忙忙地趕往楊梅山。在楊梅林中

奔來跑去,時而仰頭看看樹上挂滿的紅燈籠似的楊梅,饞得口水直流;時而

俯身拾起掉在地上的楊梅,随手送人口中。楊梅樹綠蔭蓋地,成熟的楊梅掉

在地上毫發無損,吃着隻覺得甜,連核都咽下去了。爺爺是不許我們小孩上

樹采楊梅吃的。不是他吝啬,而是怕我們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摔壞身體

當我跑累了,吃飽了,就坐在小屋裡賴着爺爺講故事。爺爺有講不完的故事,什麼甘羅十二歲做承相、神燈、兩弟兄、金剪刀..古今中外,包羅萬象,

我聽着,心裡比吃楊梅還甜,賴着不肯離開。有時候聽着聽着,睡蟲爬上來,

就朦豫胧胧地進人夢鄉,伴爺爺在草屋裡過夜了.害得在家的父母通宵不得

安睡,第二天一早趕來楊梅山找我回去,送我上學。在楊梅山上,有時候我

也調皮,趁爺爺不注意偷偷地爬上楊梅樹,躲在枝葉茂密處。雙眼已老花的

爺爺我不着我,我往往采摘樹上最大最紫的楊梅,等到肚子裡再也裝不下楊

梅時就裝滿兩個衣袋才溜下樹,跟爺爺打個招呼,便高高興興地回家,向父

母捧上自己的戰利品。爸媽一邊品嘗新鮮的楊梅,一邊不住地誇獎我:“寶

寶真乖.真孝順,帶來這麼好吃的楊梅。"我聽了心裡比吃楊梅還甜。

在楊梅成熟的日子裡,爺爺還讓自己的兒孫們去采摘一籮筐一籮筐的

楊梅.分送各自的親威。當時還是國小生的我,自然成為送楊梅的使者。今

金平油

天送一籮筐給姑母,明天送一筐給舅舅.更忘不了給左鄰右舍,不過不是一

筐筐地送,而是一碗碗地分。就這樣讓親朋好友共享我們楊梅豐收的喜悅。

斤.工

我非常欣賞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這句詞:“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末若吳

末二十

越楊梅。”我一生獨鐘情于楊梅,兒時經常與小夥伴們比賽吃楊梅。看誰吃

樣的名

得多吃得快,我們都是連肉帶核一道咽下,一口氣好幾斤下肚也不成問題,

人工養

從未雨過肚子。現今已垂垂老矣,每年楊梅上市季節.盡管價格昂貴,比我

來元一

兒時漲了幾百倍,我也要買些會個新鮮吃個夠,還浸泡不少燒酒楊梅,留着

香濃的

B後愛慢品嘗.解解饞。我至今仍記得爺爺說的一句話:“楊梅是水果中最

有益的水果,人吃了百利而無一害。”以我六十多年的經驗,我對此深信不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