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作者:文彙網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一百年前,“包豪斯”創始人瓦爾特·格羅皮烏斯(1883—1969)把德語中已有的複合詞“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後成為BAUHAUS(德語中“bau”意為建造,“haus”則是德語中房子的意思,BAUHAUS字面可譯為“造房子”)。一百年後的今天,“包豪斯”已然發展為一個專有名詞,特指格羅皮烏斯1919年在魏瑪創立的著名藝術和設計流派。在1919年至1933年之間,包豪斯對世界的建築藝術和工藝設計的發展産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在全世界範圍内,包豪斯對藝術思想、藝術教育辦學理念的影響更是曆久彌新,被認為是歐洲現代主義建築思潮、新藝術思潮的溫床。

上海一直有着“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她更是建築師的“冒險家樂園”,我們能在其中找到不同時期流行的各種建築思潮,甚至可以從建築風格上探尋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而包豪斯與我們生活着的城市——上海其實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在今天拔地而起的高樓林立之中,我們還能與現代主義建築邂逅。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黃作燊與勒·柯布西耶

從20世紀上半葉起,西方的現代建築開始影響上海本土的建築風格。西方新古典複古風格與現代建築風格的雜糅共同構成了當時上海獨特的建築風景線。到了上世紀40年代,留學回歸的本土建築師開始受到現代主義建築的影響,尤其是理查德·鮑立克和黃作燊這兩位建築師把包豪斯的建築理念正式引入中國。理查德·鮑立克曾就讀于德紹包豪斯學院并正式受雇于第一任校長格羅比烏斯的私人事務所。他作為沙遜家族旗下時代公司的建築師,是和平飯店和百老彙大廈的室内設計項目的主要建築師;黃作燊則是格羅皮烏斯的第一位中國籍學生,追随格羅皮烏斯到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繼續深造,歸國後用兩年時間籌建了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正式将包豪斯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引入中國,也将包豪斯作為一種系統的現代建築思想與現代建築教育體系引入上海學界。而他們兩人的相遇迸發出了“大上海都市計劃”。該計劃遵循了現代主義城市規劃原則,從衛星城鎮、鄰裡機關、高架道路等概念出發,為未來50年上海城市發展方向做了布局,然而由于當時國内時局動蕩,建築師們筆下的藍圖最終未能實作。我們今天能在上海看到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也迫于當時資金短缺等原因,很難見到大的作品,隻能在一些邀約的如住宅等小型建築設計中初露現代主義建築的鋒芒。而這種有着自由的建築立面與平面,橫向的長窗,形式自由、造型簡潔、注重功能、經濟合理,沒有裝飾或少量裝飾的特點成為了那個時代新且短暫的建築風格。

其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現代主義建築在國内其實受到了冷落。但我們還是可以在上海發現為數不多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的影子,從中一窺中國建築與世界建築接軌交融的過程。接下來,讓我們追随三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理念,尋蹤現存在上海的現代主義建築,踏上一次“包豪斯”之旅。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摩天大樓之父”路易斯?沙利文

1856年,路易斯?沙利文出生在美國波士頓。這位傳奇的建築師所提出的“Formfollows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為現代主義建築提供了理論指導,他既是第一批設計摩天大樓的美國建築師之一,同時也是有機建築的倡導者。他設計的著名建築有密蘇裡州聖路易的溫萊特大廈、紐約州的布法羅擔保大廈以及芝加哥的卡森和皮雷與斯科特大樓。在他的設計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于自然元素的運用,這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初衷之一。從現存早期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中,我們能夠找到這位建築師的影子。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雷米國小就是今天的永康路200号(永康路原名雷米路),1952年改稱上海市立第二女子中學

中國現存的現代主義建築單從數量上看并不多,如上海雷米國小(1933年)、上海虹橋療養院(1934年)、上海孫克基産婦醫院(1935年)、北京大學女生宿舍(1935年)都是比較早的現代主義建築作品,這些建築體量不大,但已在設計思想上表現出體量組合及立面造型追随内部功能即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基本原則。經濟、适用、衛生、簡潔、不求奢華的現代主義建築自此在中國落戶生根發芽。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上海虹橋療養院舊照

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批現代主義建築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代表性的,當屬上海虹橋療養院(之後虹橋療養院和建立于1938年的怡和醫院在1958年兩院合并為淮海醫院,1961年正式更名為上海市徐彙區中心醫院)。這座建成于1934年的虹橋療養院,其建築形式完全符合内部功能要求,沒有任何與結構無關的裝飾,注重功能實用,造型簡潔美觀。它的建築空間,尤其在滿足該療養院用于肺病治療的室内環境及療養功能等方面,考慮得頗為細緻。

主建築四層,層高2.5米,病房的朝向全部朝南,照顧了所有患者對陽光的需求。建築的側翼設有大陽台,從低到高的樓層呈現出階梯狀層疊,使建築外觀産生了節奏美。由于肺病患者需要特殊隔離,在每個房間前面又隔出了單獨的露台包廂。虹橋療養院建築開窗的方法借鑒了中國傳統家具的樣式,其中西融合的建築風格與建築師自身的經曆是分不開的。這位建築師就是中國第一位在德國直接受到現代主義影響的建築師奚福泉,這也是他設計的第一個建築作品。1922年9月奚福泉抵達德國,開始了求學之路。他畢業于達姆施達特科技大學建築系并獲得工程碩士學位;後在就讀博士期間因為師從精通中國傳統建築的恩斯特·伯石曼,使得他不僅完整地接受了西方建築師體系的教育,同時也對自己祖國傳統的建築有了更加深厚的了解。雖然他的這件作品在建築結構上受到德國建築師理查德·德克爾1928年在斯圖加特設計的一棟帶露台的醫院影響,但他用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在中華大地上闡釋了現代的口号:陽光、空氣、太陽對建築的重要性。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勒·柯布西耶

1887年,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拉紹德封,鐘表勞工家庭。他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倡導者,機器美學的重要創始者,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功能主義之父”,1923年他的名作《走向建立築》出版,書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機器”。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朗香教堂,薩伏伊别墅。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同濟大學建築系教學樓文遠樓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包豪斯風格建築

如果說虹橋療養院的落成,是包豪斯現代主義風格在上海的萌芽期,那麼1954年建成的同濟大學建築系教學樓文遠樓,才是真正意義上中國的包豪斯風格建築。自由的平面,各層牆壁位置由建築内部空間的需求來決定。自由的立面則使整棟大樓各樓層之間空間更為獨立。橫向的長窗既滿足了采光又在外牆起到唯一的裝飾作用。這些建築特點都是柯布西耶在《走向建立築》中提到的,也被完美地展現在文遠樓的設計之中。

根據當時同濟大學校園的總體規劃,設想在校部向北發展擴建校區,哈雄文教授、黃毓麟主持了文遠樓的設計,主要結構師是俞載道。時任分管學校基建工作的副校長夏堅白教授、我國天文測量先驅建議以我國古代偉大的天文、數學家祖沖之,字文遠命名,字型則摘自魯迅先生的手筆。建築主建立築師之一的黃毓麟時任講師。他1949年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建築系,是建築設計課程唯一一位教授譚垣的得意門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52年因全國院系調整來到同濟大學建築系。而在該文遠樓落成之前,他卻不幸罹患腦瘤逝世,時年28歲,令人扼腕。

雖然文遠樓的建成在今天看來堪稱中國現代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而在建成之初,由于受到當時國内複古主義建築思潮的影響,現代主義建築遭受冷遇甚至是抨擊,尤其是在那個特殊的曆史年代經曆了多重磨難。直到改革開放後,文遠樓在建築史上的價值才如鳳凰涅槃一般被學界重新認識,甚至它被認為既是國内最早的包豪斯風格建築,又是唯一的典型。

文遠樓的建築布局分為中間展廳、教室部分和大、中型階梯教室7間兩大部分,總建築面積5050平方米,全部教室和辦公用房均南北朝向。建築手法與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德紹包豪斯校舍有很多相似性,格羅皮烏斯所主張的“建築的美在于簡潔和适用”也展現在這棟教學樓的立面與平面布局中。在當時經濟條件下,一般校園建築多為低層磚混結構,而文遠樓則由于使用功能要求特殊,最初的設計要求是在平屋頂上可設定天文測量儀器供教學和研究工作之用,是以采用了三層不對稱錯層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是當時最堅固的教學樓。它采用了“巨柱式”和“雙重柱”的手法,使側立面不僅有貫穿三層的壁柱,期間也穿插小柱共同承重。在平面上以走廊為線索,串連了展廳、階梯教室和普通教室等不同功能的教學空間。立面設計則借助于大面積的縱向開窗銜接起室内外空間,牆面采用大片玻璃窗,在強調水準線條的扁長型窗戶的同時也采用了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木結構窗格。為便于人流的疏散,人流量最大的階梯教室被全部安置在靠近各個入口處。男女廁所則被設定在了階梯教室東西向的連接配接走廊中,這樣的設計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大樓中部的小課室和教研室的幹擾。

教室為了提供充足的采光而采用了大面積的橫向長窗,而豎向的辦公室開窗則形成了重複,在重複中改變着窗戶的高度和上下兩窗之間的高差。設計上為了與整個不對稱的建築體相呼應,整個建築正面門廊也采用了不對稱設計,背面入口門廊的雨棚則設計成了上卷的弧形。這不由讓人聯想到包豪斯校舍輕巧透明的走廊和玻璃幕牆,以及功能多樣統一的設計原則。這一建築讓包豪斯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在中國走向了成熟。

2007年,文遠樓為了更好地進行建築保護修複,也為了滿足當下的需要,由同濟大學組建專業團隊對其内部設施進行更新和生态節能改造。正如大片玻璃窗同樣不适合魏瑪的冬季寒冷氣候一樣,此次改造采用了地源熱泵技術、内保溫系統、節能窗及W-E玻璃、太陽能發電、雨水收集系統、LED節能燈具、冷輻射吊頂和多元通風等先進技術和裝置。例如将原本8公分的外部隔熱層改為3公分的内部隔熱材料,避免破壞文遠樓的建築表皮,同時利用文遠樓自身豐富的地熱能源,使用地源熱泵,向地下直插入80根80米深的管子,以保證文遠樓常年16至17攝氏度的室内溫度,供整棟建築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之用。這一系列改造使這棟經曆60多年的曆史保護建築煥發出生機,也正如60年前它的出現中國現代主義建築豎立了标杆,今天的她再次為曆史建築更新改造、保護修繕提供了參考範例。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建立于賓夕法尼亞州的流水别墅

1867年,現代主義四大師之一的賴特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他師從路易斯·沙利文,摸索學習現代主義建築的法則。同時作為一個東方文化的愛好者,他從東方文化中汲取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并通過一系列住宅的設計,開創了“草原學派”的建築風格。其代表作包括建立于賓夕法尼亞州的流水别墅和世界頂級學府芝加哥大學内的羅比住宅。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他們在瀑布上蓋了一座别墅……百年“包豪斯”,不是人名而是……

有“怪屋”之稱的姚宅外觀與内景

就在上海,也藏着這樣一座“道法自然”住宅——姚宅。時間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初,董必武同志來滬就曾打聽“聽說你們上海有個‘怪屋’,在什麼地方?我想去看看。”這棟由朱德同志指點董老去看的“怪屋”,就是西郊飯店的4号樓,一座把小橋流水“引進”客廳,一道玻璃幕牆連接配接室内外又解決了室内采光問題的花園洋房。這棟建于1948年的姚宅,正是設計師參考了屋主人從國外帶回的賴特設計流水别墅的照片建造而成的,其初衷就是想要讓建築物和自然景觀親密接觸、毫無間隙。

當時這幢建築委托協泰建築事務所設計,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教授鮑立克,同濟大學的李德華、王吉蠡最終在結構圖都沒有的情況下,将“怪屋”建造了起來。與其他現代主義建築結構類似,這也是一座結構錯位的建築,總體布局按起伏的地形自由組織,主樓橫向布置于基地北部,餐廳和客廳設在半地下室的底層,亭榭式的酒吧間和溫室花房則置于花園綠蔭深處。客廳的頂端玻璃天棚可以完全敞開,安設有小橋流水,池中有魚遊來遊去,俨然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風光。室内外的大量牆面采用塗過清漆的毛石砌築,牆面爬滿龜背竹,通往二樓的扶梯則用毛竹做護欄,在半腰的平台上,同樣用毛竹搭起了一座亭榭式的小酒吧,茅草覆頂,富有農舍情調。房屋二樓共有大小兩個起房間。順着地形起伏建起的還有一個遊泳池,下水口處壘有巨形石塊,紫薇樹倚石而栽,花枝直伸池内。天光雲影徘徊其間,大有“曲院深幾許,春意濃滿庭”的意境。

這樣渾然天成設計的“怪屋”與其主人姚乃熾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現代建築材料一直情有獨鐘也有一定關系。他是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水泥廠的總經理,其廠内生産的“泰山”牌水泥曾用于錢塘江大橋、中山陵等工程。他的父親姚錫舟曾創辦姚新記營造廠,建造上海第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還參與了外白渡橋、中央銀行大樓、法國總會等工程。

上世紀60年代,姚宅被納入西郊飯店,成為了西郊飯店四号樓,此後便與諸多曆史定格的瞬間緊密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