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杭州居然排第二

作者:DT财經

如果沒在假期去過長沙,你可能永遠不知道,用調休換來喘息機會的打勞工,願意為一杯奶茶排隊2-3小時。

這大概就是長沙的魅力——或者說,這是一座美食城市的魅力。

但也有同樣的一群人,抱着“用美食彌補自己心靈空缺”的心态,奔向其他城市,卻一次次在餐桌前懊悔不已。

在社交網絡上,這樣的城市被稱作“美食荒漠”。這些城市可能擁有不錯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但在當地吃到的飯,卻讓人瞬間了解父母輩為什麼總想帶着泡面出國。

是以在假期的第二天,我們在微網誌上整理了被稱為“美食荒漠”的城市,一起來看看,都是哪些城市的哪些食物,讓大家感到不滿。

哪些城市被稱作“美食荒漠”?

在“美食荒漠”榜單上名列前茅的城市,都是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這也比較好了解,由于生活、流動在這些大城市的人口數量巨大,是以讨論和吐槽的聲量也相對更高,在排行榜上更加靠前。

在前10名“美食荒漠”當中,南北方城市呈七三開。

中國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杭州居然排第二

在整個荒漠集團中,由于北京和杭州的領先幅度相當巨大,單獨形成了一個獨立廠牌——荒漠兄弟。

這兩位荒漠兄弟到底有多荒漠,有多讓人生氣呢?大概就是在人人充滿口腹之欲、人人吵着減肥的21世紀,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卻在為無法長肉而懊惱生氣。

中國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杭州居然排第二

(圖源:微網誌)

北京有烤鴨,杭州有東坡肉,其他被吐槽為“美食荒漠”的城市也有各自響當當的美食,但它們還是不幸上榜。

到底是哪些食物拖了後腿呢?我們從大片的吐槽聲中,找到了網際網路飲食界的“衆矢之的”們。

被網友吐槽最嚴重的是各地的傳統小吃。這些在美食攻略中,常常需要在叙利亞風格的殘破小弄堂才能找到的“隐藏美味”,卻常常讓遠道而來的遊客們捶胸頓足。

中國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杭州居然排第二

被人吐槽的小吃通常分為兩類,一種是“××怎麼可以這麼做”的失格小吃,比如不放芝麻醬的熱幹面;一種是不太能被外地遊客接受的本土食物,比如老北京喜愛的豆汁、爆肚。

在哪一瞬間,你發現它是“美食荒漠”

通過分析網友對京杭兩座城市的吐槽,其實我們可以總結大家對于“美食荒漠”複雜情緒。

以北京為例,大家對北京的吐槽集中于某幾樣食物上,比如鹵煮、烤鴨和炸醬面等。雖然在北京本地人看來,這些食物算得上地方代表,但在口味不同的外地人看來,這些食物并不具備什麼說服力。

媒體人劉春也以一個外地人的視角,在微網誌上探讨過北京小吃。在那條微網誌的評論區裡,炒肝、果脯、豌豆黃等食物都成了大家批評的對象。

中國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杭州居然排第二

以杭州為例,大家對“杭州美食”的批評集中于對菜系口味的不了解。比如熱度比較高的杭幫菜、清淡、糖醋等詞彙,從中多少能看到一些充滿共性的發言“我沒有想減肥,但杭州實在太不好吃了”“糖醋口的食物怎麼能下口”。

果然,這個世界上胖的理由千篇一律,但瘦的理由卻有無數個版本。隻不過被迫餓瘦,就顯得特别慘一些。

中國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杭州居然排第二

從網友們的發言來看,當他們大老遠趕到杭州,卻發現越熱門的地方就越難吃到美食。因為大家多次提到了排隊老字号新白鹿餐廳,以及三步一個街拍的湖濱。

這種充滿場景感的描述,多少讓人有些胸悶。

而且在北京和杭州的關鍵詞中,我們還發現了“外賣”這個場景。“美食荒漠”這個詞,其實不僅僅是外地遊客對一座城市的評價,更是每天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從内心深處的哀怨。

身體日常被工作掏空的打勞工,總想着靠一頓美食回血。但不管是糾結的選餐過程,還是最後不算好吃的餐食,難免讓人覺得這座城市的食物,實在對生活在這裡的人不夠友好。

這也導緻了所有的假期,都成了他們出門旅遊或者回家探索美食的理由。遠方的生活才叫生活,近在眼前的生活就隻是打工而已。

在評論區裡,我們也找到了不少生活在本地的居民,對一座城市的猛烈抨擊。“對生活沒欲望了”“點的最多的外賣是沙拉”“外賣就是智商稅”……一座城市給人帶來的失望之情,大概就是用最輕描淡寫的話,寫出最疼痛的人生感悟。

中國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杭州居然排第二

從這些文字當中,我們也可以讀出大家對于美食的期待,以及現實給他們帶來的反差。

當年輕人被一座城市美好的宣傳片吸引到此,卻發現這裡無法滿足自己最簡單的美食欲望,是以他們也隻能用“美食荒漠”稱呼這座城市,這是他們最無奈的呼喊。

“美食荒漠”的評判标準是什麼?

其實在大家讨論“美食荒漠”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大家對美食荒漠的定義都是不同的。

媒體學者樓堅是定居北京的杭州人,按照我們上面的評選,他算是在“荒漠”中吃了幾十年。但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大家讨論美食荒漠時,到底說的是本地食物,還是本地可以吃到的食物?

中國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杭州居然排第二

這樣的沖突在北京和上海兩座大城市展現得比較明顯。

在這次的美食荒漠評選中,上海排在了第4位。當大家贊美這座城市的飲食文化時,法餐、意菜和日韓料理都是頂好的選擇。但在吐槽上海的微網誌裡,本幫菜、小籠包也是不少人批評的對象。

擁有衆多優秀駐京辦美食的北京,為什麼仍然在評選中,問鼎美食荒漠的第一位呢?

大家讨論美食荒漠時的另一個沖突點,在于菜系帶來的價格問題。在讨論杭州美食(真的好吃那種)的文章中,不少人都提到了金沙廳——一家人均743元的高檔餐廳。

《國宴和家宴》作者王宣一出身于浙江世家。杭州菜在她的印象中是婉約的,它的價值更多在于展現主人的誠意。

她在文章裡寫道,“一道茄子,經過幹貝、蟹肉、荸荠等等各種材料和方法蒸過來煎過去,去煨、去焖、去炖,浸過肉汁、海味什麼的,再以不起眼的姿态呈現出來,上菜時仍隻看得到是一盤茄子,做主人的洋洋得意地說,請吃點茄子,最後就等着客人說,啊,這是什麼茄子這麼好吃?”

不過,這樣的誠意通常建立在高昂的價格之上。相比如今的大衆口味,注重誠意的杭幫、本幫菜系,就顯得有些過于孤高。

但一座标榜美食的城市,要是總以一些人均好幾百元的菜系作為招客門面,未免顯得過于冷豔。真正想要讨好遊客,讨好年輕人,仍然需要能夠符合大衆口味的平價美食。

畢竟在我們這些普通打勞工的眼裡,真正的美食,是加班到深夜時一份真正可口的外賣。

作 者 | 阿 米

編 輯 | 小 唐

設 計 | 戚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