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7日深夜,一封由劉伯承、鄧小平、賀龍三人聯名簽署的緊急電令交到了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的手中:“第十八軍主力集結樂山、丹棱地區整訓待命。張國華及每師一個負責同志速來重慶受領新任務。”
接到電令後,張國華有些吃驚。三位首長不但親自簽署指令,而且要召見第十八軍師以上主要上司幹部,足見這次任務非同尋常。

1月10日,張國華、譚冠三乘船由泸州到達重慶,立即面見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劉伯承向他們傳達了中共中央對進軍西藏的決策和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決定:由第十八軍承擔進軍西藏的使命。
為了紀念這個重要而偉大的任務,在重慶的一次會議之後,張國華和譚冠三與第十八軍的幾名幹部一同走進了照相館。
圖:第十八軍幹部合影
接受進藏任務後,第十八軍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南局關于進軍西藏的訓示,細緻研究進軍思想、組織和物資準備工作。
由于當時第十八軍從上到下各級上司幹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額,任務下達後,第十八軍全軍進行了組織和幹部調整,同時将已經下到川南地方工作的200餘名幹部收回部隊,配齊了軍上司班子,補充了其他各級上司幹部;另從西南軍區部隊和地方的通信、機要、醫療、外事、公安等專業部門,對口調來一批幹部。
圖:《解放西藏進軍政治動員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僅剩右肺仍決心進藏</h1>
這天,一位個子很高,身材消瘦的中年幹部來找張國華報到。他就是曾任第十八軍宣傳部部長的樂于泓,是張國華十分賞識的老部下,被他親切地稱為“阿樂”。
已經奉命擔任南京市總工會文教部部長的樂于泓,一接到張國華的親筆信,馬上收拾好行裝傳回了部隊。然而,到達重慶後,樂于泓卻在一次體檢後被告知,他的身體不适宜高原生活,不能進藏。
時年42歲的樂于泓,早在幼年時期就患過肺結核,在上海從事地下黨工作被捕入獄後,又遭到了酷刑拷打,身體備受摧殘,落下了病根兒。
時任西南軍區衛生部部長錢信忠親自為他體檢,發現他當時的左肺已經萎縮幹癟,右肺代償性向左擴張并有鈣化點,心肺功能狀況非常差。
青藏高原氧氣含量低,一般人到那裡都會出現缺氧狀況,會明顯感到呼吸困難,而樂于泓隻有半個肺,這樣的心肺狀況将很難适應高原生活,并且極易導緻病情惡化。
樂于泓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怎能舍得就這樣退出進藏隊伍。他不斷與醫生争論,表示進藏的決心。在樂于泓的執着要求下,張國華專門請來醫學專家群組織部部長一起商議,并最終決定:可試一試,如身體不行,即速傳回。
樂于泓終于實作了他的進藏願望,并且最終成功地到達了拉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8">進軍準備</h1>
在“把紅旗插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口号帶動下,指戰員們紛紛寫決心書,掀起立功競賽活動,出現了人人争取進軍西藏,各個機關落實進軍準備的熱潮。
接下來,進藏部隊要解決的是更為艱巨的一項任務。大軍西行,糧秣自備,進軍西藏的物資運輸保障任務異常繁重艱巨,成為進軍西藏的要害和關鍵。
西南軍區支援司令部以新津為支援基地,迅速展開運輸物資、搶修公路等工作。
早在1950年3月18日,毛澤東就進藏部隊後勤補給問題做出訓示:“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為了盡一切力量支援和保障進藏部隊,西南軍區盡最大可能解決進軍所需的糧食、被服、副食品、藥品以及軍械裝備等物資,并得到了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0">三歲的小“戰士”</h1>
1950年3月7日, 第十八軍在樂山召開了隆重的出征誓師大會。
軍長張國華宣讀了第十八軍進軍西藏、解放西藏誓詞。後來,這份誓詞被寫進了一本名為《進軍手冊》的小本子當中,當年的第十八軍戰士人手一冊。
圖:《進軍手冊》
在動員大會的主席台上,一個3歲左右的小女孩也跟着大家一起鼓掌、舉拳頭,她就是張國華軍長的女兒張小難。當年,張國華軍長與妻子将年幼的女兒帶在身邊,随軍進藏,因而小難也就成為了進藏部隊中年齡最小的“戰士”。
圖:張國華軍長女兒張小難
不幸的是,就在大軍将要出征之際,年幼的小難卻因肺炎,搶救無效而離世。
今天,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張國華軍長當時的内心懷着怎樣的悲痛。第二天,人們卻看到,軍長一如往日出現在了戰士們面前。
夭折的小難和張國華的榜樣作用,為這支迎難而上的英雄部隊注入了奮勇前進的力量。
1950年3月29日,第十八軍副政委王其梅、第二參謀長李覺率領的前進指揮是以及第五十二師師長吳忠、中共西藏工委委員天寶率領的北路先遣部隊自樂山出發,從此揭開了向西藏進軍的序幕。
敬請收看今天(8月25日)20:00
CCTV-4《國家記憶》
《西藏和平解放紀實》
之
《進藏決心》
全網獨家首發盡在央視訊APP,
點選環球标簽頁,
搜尋并關注《國家記憶》!
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節目
掃描下方二維碼搶先看!
本集導演:張芳
海報制作:田丁
編輯:馬愛傑
主編:陳曦 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