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的莊小威,加入美國國籍,為何國人沒有指責她

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名單為美國科學家埃裡克·貝齊格、威廉·莫納與德國科學家斯特凡·黑爾。然而該名單公布後,卻引起了很多專家的不滿,他們認為評委存在嚴重的種族主義和性别歧視,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原來,獲獎的三位科學家,是憑着開發了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成像技術而獲獎。而有位叫莊小威的華裔女科學家,也在2006年就發明了基于單分子熒光檢測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甚至她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要比那三位科學家更大,是以大家原本以為她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鐵闆釘釘的事情。沒想到最該獲獎的她卻榜上無名,是以大家才為她打抱不平,紛紛指責諾貝爾化學獎不公平。

那麼,莊小威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她對于這件事又是怎樣的态度呢?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的莊小威,加入美國國籍,為何國人沒有指責她

(莊小威)

1972年,莊小威出生于江蘇如臯市,她的父母都是科學家,并雙雙在中國科技大學工程科學院擔任教授職務。

莊小威5歲前,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她被寄養在爺爺家,直到5歲的時候,她才被父母接到了身邊。

莊小威說她很小就立下了做科學家的志願,一方面是受父母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和父親莊禮賢的肯定有關。

據莊小威回憶,那是她被接到父母身邊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

當時,莊禮賢正在考哥哥實體學的問題,莊禮賢問哥哥:“一杯水放在桌子上,這個水杯受了多少力?”哥哥肯定地說:“有水和水杯的重力及桌子的支援力。”莊禮賢試探性地問道:“還有别的力嗎?”哥哥毫不猶豫地說:“就這幾種力,它們平衡後,水杯就不動了。”一旁正在玩耍的莊小威插嘴道:“空氣對水杯也有個作用力。”莊小威的回答讓莊禮賢十分高興,他連連誇贊說:“小威沒上學過,居然都懂得這個道理,真是很有實體天賦。”

其實,莊小威當時并不太懂,但由于父親是研究空氣動力學的教授,是以在父親提問後,她下意識地認為答案肯定和空氣有關,是以她才作了那樣的回答。

能成為父親眼裡有實體天賦的孩子,莊小威特别驕傲。她那時候就想,她長大後也要和父親一樣做一名科學家。

莊小威沒讀過幼稚園,也沒有學過拼音,甚至認字,都是在她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後,父母才斷斷續續地教她的。不過,等她到了讀書的年紀,父母卻并沒有按部就班地把她送去讀一年級,而是直接讓她上了中科大附小的二年級。

莊小威的确屬于天才少女,盡管她一開始就在讀二年級,但是她在學習上并沒有感到吃力,反而她早早就養成了預習的好習慣,她自學能力很強,學得也很快,父母幹脆把國小的課本都一股腦地放在她的桌子上,任由她自己去學習,這樣的結果不光培養了莊小威愛思考的好習慣,而且她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莊小威可不是光知道學習的姑娘,在生活上她也很自立。父母忙于工作,她就自己做飯掃地,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讀國中後,莊小威由于獲得了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第一名,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讀中科大預備班。後來,父母考慮她年紀太小,在她入讀半年後,正好蘇州中學也開辦了中科大預備班,于是就把她轉到了那裡繼續讀書。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的莊小威,加入美國國籍,為何國人沒有指責她

(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神童)

1987年,15歲的莊小威以60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

莊小威所在的那一屆,一共從全國招了22名智力超群的神童,其中隻有5個女生,而莊小威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所天才聚集的學校裡,莊小威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對于莊小威所取得的成績,她的老師在多年後在提到她時還評價說:“她上課非常專心,學習也特别能吃苦,她的求知欲比一般人要強,對于學習上的問題,她總是不搞明白不罷休。”

少年班的學習在頭兩年裡并不分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進行集中強化學習。在這一學習過程中,莊小威一直很喜歡實體,特别是随着實體學習的深入和難度加大後,她更是對實體的興趣有增無減,在她看來,實體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她在推理的過程中,常常感歎實體學的美和嚴謹,這也讓她覺得其樂無窮。

莊小威為了掌握更多實體知識,常常在别人玩耍的時候,去翻看實體學方面的書籍,從中研究更多實體學定律。

由于好學肯鑽,莊小威在成績上創造了中科大少年班至今仍沒有人打破的一個奇迹,那就是她輕輕松松就把四大力學考了個滿分,這可是史無前例的事情。莊小威也是以名聲在外,成了學校裡令人羨慕的學神。

1991年,19歲的莊小威在取得了實體學學士學位後,她和大多數少年班的同學一樣,選擇了出國深造。當時她考入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攻讀實體學博士學位。5年後,莊小威憑着實體學研究上的成果順利地拿下了博士學位。在導師華裔科學家沈元壤的鼓勵下,她決定先試着找一份教職工作。

對于求學路上一帆風順的莊小威來說,憑着她優越的條件,按說是很有機會得到一份助理教授的職務的,是以她聽從了沈元壤的建議,向數所高等學府投遞了她的資訊。

不久,斯坦福大學就向莊小威抛出了橄榄枝,表示對她的個人條件非常滿意,計劃給她留一個職務。

當時,和莊小威一同留學或者比她早來幾年都還在讀博士後,她覺得自己25歲就能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助理教授,這實在是太了不起了。是以莊小威在那段時間打心底裡洋洋得意,人也變得有些驕傲起來。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的莊小威,加入美國國籍,為何國人沒有指責她

(在外留學的莊小威)

然而讓莊小威始料不及的是,沒過多久,斯坦福大學又補寄了一封信函給她,學校認為她還沒有做好準備,是以暫時不打算聘她做助理教授,不過歡迎她到學校讀博士後。

這個結果讓驕傲的莊小威一時不能接受,為此她還哭了好幾場。不過冷靜下來後,她認為斯坦福大學的做法是對的,她就是太急功近利太虛榮了,而想在科學上有所成就,這可是最大的弊端。

于是,莊小威到斯坦福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後,并師從華裔科學家朱棣文教授。

朱棣文教授不僅是1997年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而且他還是奧巴馬提名的能源部長,同時他在實體學界很有影響力。

莊小威在師從朱棣文後,有一天朱棣文問她要不要搞生物學與化學的交叉研究。其實朱棣文是希望莊小威能跨專業領域,做出更新的研究來。

莊小威從來不怕困難,當時她就表示同意,随後她便從一向擅長的實體學領域轉到了陌生的生物學領域來。

剛開始,莊小威隻能在不斷摸索中學習。那時候失敗受挫簡直是家常便飯,盡管遲遲沒有成果,但莊小威并不心急,她默默地堅持着,同時她由于有實體學的能力,還常常将實體學方面的知識和生物學的内容在做實驗的時候結合起來。最要命的是,當她每次提出一個她認為非常棒的想法時,朱棣文聽後卻從來不鼓勵她,反而對她多有打擊。

所謂嚴師出高徒,在朱棣文的嚴格要求下,莊小威成為了博士後中的佼佼者。

2001年,學有所成的莊小威得到了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7所頂級學府的邀請。莊小威在父母的建議下,選擇了到哈佛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不久後,莊小威憑着研究單個分子特性的傑出才能,榮獲了麥克阿瑟天才獎,成為了榮獲該獎的第一位華人女科學家。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的莊小威,加入美國國籍,為何國人沒有指責她

(莊小威與她培養的中國博士)

2005年,莊小威被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會從全美300多位提名人選出,在之後7年中獲得700萬美元的資助 。

2006年,莊小威由于在實體學和化學方面的才能十分突出,被哈佛大學聘為雙學科正教授。像她這樣的雙料教授還是非常少見的,而她也因受到學校器重,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實體實驗室。

也就是在同年,莊小威發明了熒光光譜技術對單個分子進行檢測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這一創新大大促進了生物醫學研究的進展,在當時的科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2015年,莊小威不僅在《科學》上發表了單分子成像技術的優質論文,而且她還将熒光光譜成像技術加以改進,以進一步準确地記錄病毒感染細胞的全過程。

由于莊小威的發明,對人類有着很大的貢獻,再加上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正好也是研究與莊小威一樣的課題,是以大家才認為諾貝爾化學獎居然沒有頒給莊小威,這實在是有失公平。是以他們才會認為,這是種族主義和女性歧視。

對于大家的不滿,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出了解釋,他們認為一是貝齊格早在1995年發表的論文中,就提出了對該技術的設想;二是貝齊格的論文收稿時間,要比莊小威的早幾個月。

也就是說,雖然莊小威對該技術有很大貢獻,但是卻并非她最早進行研究,這也是她無緣諾貝爾獎的原因。

倒是莊小威對此沒有什麼意見。在她看來,她喜歡做研究,并且她做的研究對人類有貢獻,這才是她的人生規劃。如果光是奔着沖刺諾獎而去,那就做不好科學研究了。

其實,莊小威早在留學之初,為了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研究條件,她就加入了美國國籍。不過莊小威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後,傾力培養了多名中國博士生及指導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另外莊小威還心系祖國,經常回國為中科大的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上課,且還聯合培養博士生。除此外,莊小威在受聘為中科大講席教授後,她還積極推動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內建影像中心建設,并一直與國内教授合作研究。另外,為了激發國内更多人投身于科學研究,她還組織過數次高水準的學術會議及演講。

可見,像莊小威這樣了不起的女科學家,盡管加入了美國國籍,但她依然以為祖國培養更多科學人才為己任,對祖國科技推動發光發熱不遺餘力。這的确是值得誇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