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劉湘、鄭毅等人的落選,看奧運選拔制度是否走向公正、透明?

從劉湘、鄭毅等人的落選,看奧運選拔制度是否走向公正、透明?

【壹】

在我的印象中,這是中國奧運代表團第一次在正式成立之前,就由各個運動隊提前公布了參賽名單。

過去的曆屆奧運會,代表團名單的确立都驚心動魄。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48公斤級人選之争鬥至最後一刻,這個項目事關奧運首金。在代表團正式成立之前,作為合作媒體的騰訊體育率先披露了中國舉重隊的奧運名單,楊煉成為了女子48公斤級的參賽人選。

這也符合媒體的預期。我第一時間給楊煉發起了祝賀短信,她快速回複了我——“謝謝,我會加油的。”這表明她已經确知自己在奧運名單之中。

但是,騰訊體育的相關報道很快被删除,預示着一切正在起變化。等到中國奧運代表團正式成立時,參賽人選由楊煉變成了陳燮霞。楊煉再也沒有接聽我的電話和回複短信,幾個月之後,她的手機号變成了空号。

再度重相逢時已經是五年之後的遼甯全運會。她運動生涯的收官戰以沒有成績告終。談及當年奧運落選一事,楊煉說:“這麼多年過去了,記不清具體狀态了,但是到現在都還有些回不過神來。”

落選北京奧運會之後,張國政的憤怒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一個輪回,當年擠掉張國政的舉重天才少年廖輝無緣裡約奧運會,更多的是無奈與不甘。田源的落選,以及周俊的入選,在倫敦奧運會前後引起了淘汰巨浪。

五年之前,在中國奧運代表團成立之前,甯澤濤能否在列也是備受矚目。奧運資格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背後牽扯着複雜的博弈。一名運動員能否獲得奧運資格,實力從來不是唯一決定因素,名氣也并不是“免死金牌”。這場戰役考驗的是一個運動員強大的“綜合實力”,要看他背後有沒有強大的實力支撐。

【貳】

從劉湘、鄭毅等人的落選,看奧運選拔制度是否走向公正、透明?

東京奧運會之前,在中國奧運代表團成立之前,各個運動隊相繼公布了奧運名單。進步了嗎?這一定展現了時代的進步。尤其是中國遊泳隊名單公布之後,更是在網絡上引來了一陣贊譽。

在中國遊泳隊的奧運名單中,缺少了葉詩文、劉湘、傅園慧這三大名将(孫楊因為禁賽四年零三個月落選)。三位名将的落選讓中國遊泳隊星光黯淡,但名單的出爐嚴格遵循了中國遊泳協會出台的相關規則。

葉詩文和傅園慧在全國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選拔賽以及随後的補位賽中均未能在決賽中遊出達到奧運A标的成績。其中,傅園慧在冠軍賽中因為犯規無緣選拔賽女子100米仰泳決賽。考慮到陳潔、彭旭偉在決賽中都達到了奧運A标,傅園慧參加補位賽也并無太大意義,她最終也放棄參賽。

劉湘在冠軍賽中達到了女子50米自由泳的A标,但僅排名第三。根據選拔規則,決賽中達到A标且前兩名的選手獲得奧運資格,張雨霏和吳卿風鎖定席位。除非張雨霏主動放棄這個副項,否則劉湘沒有可能獲得奧運席位。

與傅園慧和劉湘比起來,葉詩文更為遺憾。她在冠軍賽200米個人混合泳決賽成績排名第三,且距離奧運A标隻差0.01秒。獲得第二名且達到奧運A标的陳欣怡因為尿檢陽性曾經被禁賽超過1年。無論是根據以往的慣例,還是根據新近出台的《反興奮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她都無緣東京奧運會。葉詩文在補位賽預賽中遊出了達到奧運A标的成績,但是選拔規則隻以決賽為考量标準。

盡管在選拔辦法中存在補充條款,既所謂的“綜合評定”,但葉詩文還是未能搭上末班車。

以往奧運A标的選取都存在一個區間。如果以國際奧委會的标準來看,葉詩文在光州世錦賽上的成績均達到了奧運A标。但是,這次選拔嚴格限定為冠軍賽和補位賽的決賽,預賽或半決賽中遊出的奧運A标并不作數。

在我看來,這應該是中國遊泳隊奧運選拔最公開、最透明的一次。關于傅園慧、葉詩文、劉湘的落選,坊間也不乏陰謀論。傅園慧曾經公開抨擊過總局的體測制度,劉湘個人商業代言過多,都被認為有可能在總局内部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這些均限于陰謀論的層面,選拔标準擺在這裡,沒有任何槽點的葉詩文尚且無緣東京,其他人也沒有太多可抱怨的。

【叁】

從劉湘、鄭毅等人的落選,看奧運選拔制度是否走向公正、透明?

在我們誇贊中國遊泳隊奧運選拔标準清晰、透明之時,還必須要正視其中存在的“孫楊條款”。

在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選拔賽舉行之前,中國遊泳隊的選拔規則三易其稿。先是出台了一個“選拔規則(征求意見稿)”,繼而出台了“補充原則(征求意見稿)”,賽前一天才最終确定了《選拔辦法》。

《選拔辦法》最終版新增了一條規則:“2019年遊泳世錦賽冠軍直接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

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為孫楊專設的直通規則。光州世錦賽,中國遊泳隊僅孫楊和徐嘉餘獲得了冠軍。徐嘉餘稱霸100米和200米仰泳多年,在國内并無對手,也不存在達标的問題。

當時,孫楊案二審尚未開庭,原則上孫楊可以參加全國遊泳冠軍賽。美國田徑名将麥克尼爾在上訴期内就參加了美國奧運選拔賽,并獲得了奧運資格。但是,她的上訴被CAS駁回,仍将執行5年禁賽,并最終無緣東京奧運會。

根據規則,孫楊有資格參賽,但他的參賽勢必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這一折中的規則非常之妙,解決了各種難題。一旦孫楊被CAS解除禁賽,完全可以參加東京奧運會。

鑒于國内其他男子選手在200米、400米自由泳等項目上糟糕的成績,孫楊即便出戰東京奧運會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資格。但是,我們不能是以就忽略這條規則的不公平性。假如張子揚、季新傑在400米自由泳項目上都達到了奧運A标,孫楊的直通資格對他們公平嗎?

其他男子選手不争氣,導緻上述假設不成立,但光州世錦賽冠軍直通東京,對兩獲銀牌的葉詩文又公平嗎?這是不是表明,金牌和銀牌從來就是兩個世界?

“孫楊條款”本質上還是金牌至上論在作祟。孫楊之是以享受特例,根本在于他仍然有實力在東京奧運會上争金奪銀。而葉詩文以0.01秒飲恨東京,關鍵是以她目前的狀态已經無法在東京奧運會上登上奧運領獎台。

【肆】

從劉湘、鄭毅等人的落選,看奧運選拔制度是否走向公正、透明?

盡管中國遊泳隊的奧運選拔過程中存在“孫楊條款”,但與其他運動隊比起來,它的公平、公正性還是值得稱道。

在中國乒乓球隊公布名單之後,劉詩雯無緣女單引起輿論滔天巨浪;中國體操隊公布名單之後,超新星張博恒無緣正選遭到廣泛質疑;在關注度不高的男子三人籃球公布奧運名單後,鄭毅的落選引發了關于正義與否的熱烈讨論;女排方面,林莉的落選也并非沒有争議。

比以往進步的是,大多數協會就名将的落選都進行了公開的解釋。劉詩雯無緣女單之後,央視體育的報道中還呈現了教練組以及專家組的投票過程。面對央視的鏡頭,中國體操男隊教練組組長王紅衛也解釋了張博恒無緣正選是因為年輕、缺乏經驗。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鄭毅的落選釀成了如此大的風波,甚至中國籃協還遭到了舉報。鄭毅無緣奧運名單,屬于典型的過河拆橋。雖然不是他隻手之力将中國三人籃球帶到了奧運會,但所做的貢獻不容抹殺。他之是以被高詩岩取代,背後仍舊折射出中國籃協對于奧運成績的急功近利。在五人籃球折戟之後,三人籃球成為了最後的遮羞布,臨時讓高詩岩這一來自CBA的頂尖後衛承擔大任,存在為中國籃球賭明天的意味。

這些人員的落選之是以争議如此巨大,還是因為缺乏清晰的選拔規則。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對于運動員來說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不明不白的缺席,總是會讓運動員心生不滿,也留下了滋生腐敗的空間。奧運金牌,甚至奧運資格,背後都是一張無形的關系網。很多運動員會成為這張關系網下的犧牲品。楊煉的那一句:“恨隻恨機會和命運差了一點。”聽起來是那麼讓人心疼。

概括來說,即便奧運選拔辦法存在可指摘之處,中國遊泳隊仍然比其他不明不白确定奧運資格的隊伍值得稱贊。規則有瑕疵可以逐漸被完善,但沒有規則或者規則模糊,卻隻能讓很多運動員大把的青春和汗水白白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