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OP26|要綠色但不犧牲石油?沙特如何做出“淨零”承諾

澎湃新聞記者 喻曉璇

“我們對氣候變化非常認真……但我們也需要確定過渡時期的承諾是現實的。”沙特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賈丹10月31日在意大利羅馬參加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時如是說道。

就在一周之前,沙特在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來臨之際舉辦了首屆綠色倡議論壇,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論壇開幕講話中宣布,沙特的目标是到2060年實作溫室氣體“淨零”排放。雖然這一承諾在一些人看來振奮人心,但也有批評聲音認為,沙特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步子邁得太慢。

沙特擁有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阿美石油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這家化石燃料巨頭一年的淨利潤達到了882億美元(約合人民币5644億元),超過全球12家最大石油公司的淨利潤總和。在2019年送出的國際債券發行招股書中,阿美石油首次公開了公司财務狀況和戰略,其中的内容大都是積極的,但卻19次提到了一個關鍵風險——氣候變化。

“黑金”之國沙特供應着全球約10%的石油需求,能源出口構成了沙特的經濟支柱。不過,随着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逐漸重視,依賴化石燃料生産的沙特不得不轉向尋求可持續經濟和多元化收入。

承諾2060年實作“淨零”排放

根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的資料,沙特是G20國家中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也是全球第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沙特一直承受着來自歐美國家的壓力,他們要求沙特加快努力遏制碳排放,并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新聞(CNBC)報道,在今年10月11日的電話會議中,英國首相約翰遜對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表示,“希望沙特做出淨零承諾。”美國和歐盟還希望沙特加入“全球甲烷減排倡議”,将甲烷排放量到2030年從2020年的水準減少30%。

在衆人期待下,沙特終于在10月23日公布了在2060年實作“淨零”的承諾。根據新的年度目标,沙特每年的減排目标為約2.8億噸,是此前目标——每年1.3億噸的兩倍還多。同時,沙特還指出,該國将加入美國和歐盟的“全球甲烷減排倡議”。當日,沙特阿美石油也宣布,到2050年其業務将達到“淨零”排放目标——比沙特政府的承諾提前了十年。

“希望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聲明在COP26到來前激發其他國家的雄心。”COP26峰會主席阿洛克·夏爾馬對這一消息表示歡迎,但她也指出,期待看到沙特有關減排計劃的更多細節。

“沙特作為全球産油國的上司者,以往被認為是反對和阻撓全球減排努力的重要力量,此次其态度轉變對于全球減排努力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的消息,也将帶動更多的國家加入減排承諾的行列。”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青年研究院鄒志強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鄒志強指出,沙特在減少碳排放問題上的态度轉變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動,一方面是在面對國際社會推動能源轉型和全球減排的持續壓力下做出的決定,另一方面,面對其他産油國的減排承諾,沙特需要維護本國在全球能源領域的上司力。

在COP26開幕三周前,阿聯酋就已經承諾2050年實作“淨零”排放,比沙特的2060年更加雄心勃勃,阿聯酋也是海灣産油國中首個做出“淨零”承諾的國家。近幾年在石油出口國排名榜上時而第一名、時而第二名的俄羅斯也已在今年10月13日宣布,希望在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

減排沙特難承,也無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計劃在境内減少碳排放,但沒有迹象表明沙特會減緩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投資,或通過停止生産化石燃料來放棄對能源市場的控制。《第一财經》此前報道指出,根據“淨零”排放的規則,對于一國的碳排放量計算隻會包括在該國境内的碳排放,是以對于出産并運往國外的油氣,并不會算在沙特的份額内。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10月20日釋出的《2021年生産差距報告》指出,盡管全球不斷提升氣候雄心和“淨零”承諾,但各國計劃在2030年生産的化石燃料總量仍舊比實作《巴黎協定》1.5°C溫控目标所限定的化石燃料生産量高出一倍還多。在COP26召開前,這一報告也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沙特等主要産油國身上。

最近披露的檔案顯示,包括沙特在内的一些國家在COP26峰會開幕前在幕後進行着遊說,試圖改變大會最終報告對于碳排放的相關表述。“德國之聲”報道稱,包括沙特在内的一些産油國家反對逐漸淘汰化石燃料,根據洩露的檔案,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請求報告作者删去“需要更多努力積極淘汰能源部門的所有化石燃料,而不僅僅是依靠燃料轉換”這句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具包,對于使用工具包中的哪種工具,沒有人應該對此不分場合地評論。”沙特能源大臣阿蔔杜勒-阿齊茲親王表示,每個國家減少排放的方法看起來都不一樣。“假使你們的工具包和我的工具中的工具都可以減少排放,那這就合乎要求,這就可達成目标。”

事實上,雖然一直被西方批評面對氣候議題态度消極,但沙特在十多年前已經開始應對方式的轉變。2005年,沙特向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遞交了第一份反映其國家立場的檔案,盡管這份報告仍堅稱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會嚴重損害沙特的經濟,但是報告也承認了認沙特自身也遭遇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猛烈風暴頻發,沙特城市吉達幾乎每年都會遭遇洪災。與此同時,近年來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高溫記錄也屢被打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料顯示,阿拉伯半島自1998年來持續幹旱,目前的幹旱期是900年來最嚴重的時期。

“碳循環”經濟是否可行?

今年3月,沙特啟動了“沙特綠色倡議”,将通過在該國種下100億棵樹的方式減少碳排放。在COP26召開前,沙特還公布了一項國家可再生能源計劃,計劃到2030年國内50%的能源需求來自可再生能源。此外,沙特還推出了“碳循環經濟”,這是一項在解決碳排放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的戰略,沙特去年在擔任G20主席國期間準許了這一計劃。

鄒志強表示,從沙特的表态和計劃來看,其減少碳排放的措施是綜合性的:一是包括大力發展和使用新能源替代石油;二是大規模植樹造林并增加保護區;三是使用碳捕捉技術手段。不過,鄒志強強調,“由于碳捕捉技術眼下并不成熟,且耗資巨大,這更多展現了沙特上司人對新技術的期待和積極态度,其在未來可發揮多大作用存在不确定性。”

碳捕獲、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指的是将煉油廠或工廠、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廢料從源頭上捕獲,然後儲存起來,目的是從環境中清除潛在的有害副産品,緩解氣候變化。此外,CCUS也包括直接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2021年釋出的一篇報告指出,目前CCUS技術總體還處于研發和示範的初級階段,面臨着經濟、市場、技術、環境和政策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要實作規模化發展還存在很多阻力和挑戰。

包括沙特在内的海灣産油國一直以來都公開倡導碳捕獲技術的應用,而非快速淘汰化石燃料。他們警告稱,倉促的能源過渡将使得貧困人口無法獲得能源。不過,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批評稱,“尚未得到證明的”碳捕獲技術将會讓各國進行樂觀的假設,進而允許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

盡管有人提出質疑與批評,但也有不少人對沙特的計劃持樂觀态度。“盡管循環碳經濟對于那些主張與化石燃料決裂的人來說可能聽起來不太好,但它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有可能生産大量低排放或零排放燃料。”美國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經濟與能源項目主任凱倫·楊(Karen Young)對法新社表示。

瑞士石油和天然氣經濟學家科妮莉亞·邁耶(Cornelia Meyer)也稱贊了沙特的綠色經濟轉型計劃。她在沙特官方媒體《阿拉伯新聞》的評論中寫道,“沙特在中東的綠色倡議、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氫項目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長遠來看,進一步發展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和循環經濟的概念也是值得的,因為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場長期的任務。”

不過,無論如何,沙特與油價挂鈎的“食利型”經濟需要結構性改革。自穆罕默德王儲上台以來,其力圖通過發展私營部門和縮減公共部門規模來實作經濟多樣化。這些措施包括鼓勵女性就業、打造文化和娛樂新興産業,還包括推動估值2萬億美元的“巨無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市,但這些努力的收效尚未展現在财政收入的結構轉變上。

賈丹在G20峰會期間表示,沙特正努力朝着可持續經濟、收入和能源的目标邁進。“我們有衆多綠色項目,有很多太陽能、風能發電廠項目需要融資,有多個新計劃正在籌備中。”他還宣布,沙特已為計劃發行的綠色債券任命了财務顧問,但尚未敲定發行形式。

“盡管沙特的态度轉變是順應全球趨勢和推動本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但其明确大幅提升的減排承諾,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實作,成本都不會低,這無疑加大了沙特的财政壓力。”鄒志強預測稱,沙特會利用近期油價相對高企的有利條件改善财政狀況,并注重減少财政開支,同時,沙特也必須采取更為謹慎務實的對外政策,“這有利于推動其更為認真地開發新能源、推行經濟改革,但其可否形成能源轉型與經濟多元化改革的良性循環還存在未知數。”

責任編輯:胡甄卿

校對:徐亦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