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凡世間美好,青山浩渺,霁月光風,皆為眼中萬種飛煙,驚鴻一瞥便熙攘琳琅。對于鄧英而言,人間不複雜,浮世也單純,隻要内心如水澄澈淡然,一切過眼,皆為至美之景。
《藝樂雜志》2020年8月刊人物
鄧英的出現是不動聲色的,簡單黑T搭配深藍牛仔褲,自在随性地沒入人群中。但黑天鵝般的氣質和玉蘭花般的優雅卻讓她沒法隐藏,一舉一動都在碎片的空間中顯得獨特。她果真像從劇中走出來的沈夫人,滿眼盡是溫柔色,一笑泯千愁。
《錦繡南歌》中的沈夫人,是鄧英近幾年接到的角色中比較“不一樣”的母親。溫柔中裹挾堅強,雖内心向往小家生活,但由于身在将門之家,要在家庭與朝廷的牽連羁絆之中斡旋,顧全大局;又苦苦尋覓親生女兒十八年,身患癔症,精神脆弱,人物性格複雜,難度高挑戰大。
不過在鄧英看來,一切困難也都抵不過演員對角色的“真誠”二字。說到底演戲是了解人物之後的真情流露,技巧是輔助,一切從角色的内心出發,由内向外地透析,任何有難度的挑戰都可以用這種樸素的方法巧妙化解。鄧英是這種演員,真誠至上,先感動自己,再感動觀衆。
經曆過無數角色的千錘百煉,鄧英的眼中是運籌帷幄的甯靜和四平八穩的淡定。不同于新人演員,提起每個角色眼中都充滿激動和熱情,鄧英的一切回答都是淡淡的,平靜之中傳達出堅不可摧的力量。像山風拂面,微微吹起青絲,不疼不癢,但卻也真實地滲透進肌膚每一寸毛孔,感受、體會,皆為真情實感,抵達内心。
“沈夫人這個角色用一個字總結就是‘虐’,有大量的哭戲,她和女兒之間的感情線是一條主線。沈夫人苦苦尋找女兒十八年,失而複得之後對女兒百般寵愛。但是身處亂世,身不由己,最終的結果讓人唏噓。戲裡戲外我都非常喜歡這個‘女兒’,每次拍攝時我摸她的臉、頭發,心疼她、寵愛她,都是一種發自内心的母親的本能。”
鄧英微啟朱唇,泰然自若,江南水鄉女子特有的軟糯腔調搭配不疾不徐的語速,仿佛鎮定劑一般,有安撫人心的力量,飛雲踏海,噴灑日落星光。鄧英的溫柔像水一樣,不溢不膩,保持距離感,但卻能解急渴,沁人心脾。這是一種經曆過驚濤駭浪的人生沉澱,吞吐山川,最終萬河歸海,百鳥歸巢,一切力量最終化作眼角溫柔,盛世太平。
鄧英擅長塑造經典。《大敦煌》中的珍娘,《三國機密》裡的卞夫人,《紅星閃耀中國》中的宋慶齡,造型體态皆高貴霸氣,精雕細琢,成為許多影視劇人物造型的效仿典範。當被問及是否有什麼獨家技巧,可以将這些曆史人物演繹的楚楚動人令觀衆過目不忘時,鄧英依舊莞爾一笑,表情略帶讪讪,不失端莊氣宇:“沒有什麼技巧。其實我的表演經驗很簡單,就是自然流露就好了,就像我這個人一樣,不會想太多,我所有的回答也都是最真實的反應。”
靜水流深,歲月長歌,演員到了如此境界,的确無需過多言語。無論是得心應手,還是新鮮挑戰,都能不動聲色,随性灑脫,前路漫漫任逍遙。從容如鄧英,現在所遇的驚喜和好運,都是彼時積累的溫柔和善良。
不拍戲時的鄧英亦如此,簡單生活,甚至“無趣”,不會給自己設定太多壓力,無欲則剛。閑下來時會宅在家裡喝茶、看花,恨不得一下子看好幾個小時的花。沒有戲拍也不會焦慮,安心等待和自己有感應的角色出現,在平淡如水中度過年華,所見皆美景,清醒而獨立。
生活終歸安然,兵荒馬亂不及一日三餐。鄧英悠然前行,自生羽翼,播撒溫柔。由内而外的透亮,讓她的美麗無處可藏。過眼皆美好,而喧嚣塵世中,她亦是美好本身。
對話 X 鄧英
ELE:您會有壓力很大的時候嗎?喜歡用什麼方法解壓?
鄧:生活中我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一般會在接到一個新劇本的時候有壓力,會去研讀劇本、會想怎樣演好人物。但是這種壓力是健康的、正向的,會給我動力讓我更好地诠釋角色。生活中我比較喜歡喝茶、看花,做這些事情時讓我感到放松。
ELE:什麼樣的事情會讓您覺得很很很很很很很很很幸福?
鄧:幸福是一種心态。比如早晨醒來,發現今天沒有工作,可以做一天自己想做的事,内心就會覺得很幸福;拍戲的時候很冷,突然有了一個小太陽,也是很幸福的事。
ELE:我們雜志這一季的主題是“新鮮感”,作為一名成熟演員,您已經拍過非常多的作品,會對演員這個職業産生倦怠嗎?如何讓自己始終對這份職業保持一份“新鮮感”呢?
鄧:我覺得拍戲隻會讓我産生身體上的疲憊,但是讓我對這個行業産生倦怠。每次拿到一個新的劇本,接觸一個新的角色,都像是一個新的起點,那種興奮,那種血液流動的感覺,是永遠不會變的,因為我熱愛這份職業。演員拍一部戲可能隻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但體會的卻是這個角色的一生,這是一件多麼有魅力的事情啊,想想就讓人期待,我真的是很熱愛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