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獨特魅力隻有親身體會過才會知道其中包含的線索和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古典文學著作當中,能夠将讀者深切融入到故事當中,在衆多的古典文學著作之間,自然會有一些著作更加出類拔萃深入人心。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自然是排得上号,其中所描繪的故事實在太過于逼真,逼真到長久以來,很多人将這部文學著作當作真實曆史發生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武将的生平吸引了無數的眼球,但要知道的是,曆史事實絕對不能被文學影響力所覆寫,是以在《三國演義》和曆史當中發生的事情還是有所出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五虎将</h1>
曆史事實與文學著作出入的地方很多都會使人大跌眼鏡,讓《三國演義》塑造的英雄偉大形象徹底破滅也會出現很多的争議。其中便包含關于蜀漢當中最為出色的五位将軍而這五位将軍也被封為“五虎将”,這似乎在人們心中毋庸置疑,但是這就是争議之處。
文學著作上确實有描述“五虎将”,但在真實曆史上的蜀漢真有“五虎将”嗎?在翻閱《三國志》之後,我們也是直接看到劉備在經過磨難,建立蜀漢之後,開始對功臣進行封賞。而值得關注的就是,稱帝的劉備有下達賜封的诏令,诏令上隻有四位将軍。
在這四位将軍當中,四人正是文學著作當中“五虎将”當中的四人,而還有一位趙雲被排除在外,這很是讓人疑惑,深入人心的“五虎将”突然變成了“四虎将”,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不禁讓人開始思考,趙雲的真實曆史地位難道真的在關羽、張飛之下嗎?
要了解其中的深意,首先要從趙雲是否有才能被推上這樣的地位,趙雲從小便開始習武,更是在東漢末年習得一身的武藝,便在這亂世當中初展鋒芒,趙雲先是找尋到了公孫瓒作為自己的主公。
對于趙雲來說俠肝義膽這還是在著作和曆史上都是一緻的,當時的趙雲不選擇最具勢力的袁紹原因很簡單就是袁紹不夠仁德,相比之下公孫瓒就是趙雲暫時創業的開始,在一定程度之上暗示着趙雲會在戰事的推進之下,加入劉備的陣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浴血奮戰</h1>
在戰亂是格局當中,趙雲與劉備等人相遇,而趙雲也被劉備的仁德折服,而劉備被趙雲的武藝所吸引,就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之下,趙雲開始跟随劉備,為劉備的隊伍增加了一份強大的戰力。
《三國演義》對于趙雲的描寫很是側重,似乎作者對于趙雲這一角色尤為喜愛,給了他很多展現武藝和雄姿的機會,讓世人對于這一角色也是記憶深刻,這樣的角色很是成功,但是在真實的曆史卻并非是這樣的一個武将。
曆史上對于趙雲的記載更偏向于儒将,這個在《三國志》當中有所記載,由于當時的劉備勢力抓到了夏侯蘭,而趙雲與夏侯蘭本就是舊相識,深知夏侯蘭在律典上的造詣,便有心将其留下,後來也是在趙雲的安排之下,夏侯蘭到了趙雲的手中,從這便可以看出,趙雲并不是一個武将那麼簡單,他的心思很是細膩。
在《三國演義》當中對于趙雲的戰鬥描寫更是精彩絕倫,尤其是趙雲隻身闖入曹軍當中救援劉備的家眷,更是冒死在曹軍當中殺的七進七出,單闖長坂坡的故事,讓更多的讀者對于趙雲有了崇拜的思想。
趙雲還被封為了牙門将軍,隻是這一段在曆史上卻是沒有什麼記載,大機率就是作用為了進一步深化趙雲的目的,襯托出趙雲的能力和對于蜀漢大多功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不受重用</h1>
關于趙雲在《三國志》的記載當中,卻是沒有被并入上将軍行列,隻有四虎将。趙雲被排除在外,甚至趙雲隻是一名平台的将軍,甚至是在其他将軍的請求之下,在趙雲死後才被追封為順平侯。這很是讓人奇怪,畢竟趙雲對于蜀漢來說功不可沒,還隻身救出蜀漢未來的接班人,屢次救劉備與水火之中,為何地位如此低下!
其中這也很容易了解,那就是趙雲對于劉備自然是忠心,隻身在劉備身邊的趙雲,大多時間跟随在劉備身邊,作為劉備的護衛将軍,也就沒有什麼機會能夠上戰場殺敵,而關羽、張飛兩位将軍參加了各種戰事,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就顯得兩位将軍的功勞超過了趙雲
趙雲在劉備身邊的最多充當的角色就是“保镖”,還有就是護衛隊的頭領,就算趙雲有再大的能耐,也無法得到機會施展。若是在戰事上趙雲沒有機會,那麼在劉備的身邊,趙雲的性格直率,也是不被重用的一個原因。
趙雲的戰隊始終是在正确的一方但是對于當時,關羽被吳國殺死,而劉備舉兵打算讨伐吳國,作為職場來說,跟自己的主公唱反調,難免不受待見,而當時很多的臣子同意劉備的行為,趙雲反對的聲音顯得那麼刺耳,而劉備自然是被屢次勸谏,也就心煩趙雲!
對于趙雲的不受重用,還有一點就是來自劉備和諸葛亮本身,劉備的大義使得沖動對盟軍發起了戰事,而諸葛亮則是對于趙雲很不信任,這一點在北伐事業當中便可以展現出來,對于戰事當中,趙雲幾乎沒有被委任什麼重要的任務,這兩位蜀漢當中最大的當權者都對趙雲不重用,趙雲的地位怎麼會超過其他将軍呢?
結語:
趙雲一心追随劉備,想要為蜀漢建功立業,空有一身的武藝與才幹,奈何難以受到重用,也就是落下了一生的遺憾,這勢必是蜀漢的一大損失,而作為現代人來說應該尊重曆史事實,區分開著作人物和曆史人物正确看待曆史!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