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區房遇上麻将館 年輕媽媽與老闆對簿公堂

學區房遇上麻将館 年輕媽媽與老闆對簿公堂

9月18日,李春萍家樓下的麻将館仍在營業。

學區房遇上麻将館 年輕媽媽與老闆對簿公堂

李春萍申請強制執行麻将館搬離,法院予以受理。

學區房遇上麻将館 年輕媽媽與老闆對簿公堂

官司敗訴後,麻将館貼出的“廣而告之”。

找物管,幾次上門勸告,不聽

找社群,調解手段用盡,無效

找法院,“住改商”官司打赢,不搬

這一次,她再次走進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她說,為了孩子,一定要堅持到麻将館搬走那一天

古有孟母,三遷擇鄰。今有電影《為子搬遷》,孕母橫穿美國大陸,給孩子尋覓一處良宅。

而在成都,孩子到了讀書的年齡,父母尋找适合教育的學區房,也不斷在各大名校周邊上演。

李春萍,就是遷徙大軍中的一員。不巧的是,為6歲女兒擇鄰而居的她,去年3月搬進小區新房不久,樓下就開出了一個麻将館。孩子一天天長大,麻将館卻夜夜幹擾。

多次交涉未果,今年5月,李春萍向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法院提出起訴,法院判決麻将館停止經營活動。但麻将館敗訴後,遲遲沒有搬離。

9月21日,李春萍再次前往錦江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被予以受理。

/擇鄰/

孩子上學10分鐘 母親上班1小時

李春萍36歲,孩子西西今年6歲。因工作調動,李春萍一家于2012年年底從廣州遷到成都。

2014年3月的午後,陽光靜撒。調皮的西西還在忙不疊地捏着手中泥人。“西西就要到入學年齡了,搬個家吧,找個适合讀書的環境。”

多方打聽,請教。“樹德中學好,四川省前20名文科尖子中有8個在樹德。”“錦江區外國語國小可以。”

幾番篩選後,中國小有了目标,住宅的選擇也便順理成章。

李春萍夫婦相中華韻天府小區的原因很簡單:距離樹德中學、錦江區外語國小都隻有10多分鐘的路程。

盡管小區位于航天立交橋跟嬌子立交橋之間,李春萍每天坐1個小時公共汽車上班,并且100萬的置房費對他們的家庭也不便宜,但夫妻倆咬牙,買下了。

“怎樣?我的選擇沒錯吧?”去年3月,一番周折後,李春萍和老公搬進了新家。遠離城區,安靜。

“是,是!”老公連連點頭。10月初的一天,家住3樓的李春萍拖身返家,看到幾個裝修師傅正在裝修二樓的清水房。“師傅,這房子怎麼裝得這麼簡單?”裝修師傅回道:“他們是要開麻将館嘛,當然簡單。”

自己樓下開了麻将館?李春萍驚呆了。她思量着未來的場景:麻将聲中,西西捂住耳朵,盯着書本,一個字也嚼不動;西西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着……

想到這裡,她起了身,“不行,我要跟他們談談。”

敲門後,李春萍徑直走進。“您好,聽說你們要開麻将館,是麼?”“是。”“這樣不合适吧,這個小區是學區房,很多學生的。”“這是我們的自由。”

無效,李春萍找到物管。幾番勸告後再次無效,李春萍隻得幹瞪着眼睛。

/變故/

樓下麻将館開張 小區甯靜被打破

一個月後,裝修結束。客廳裡多了兩張麻将桌,三間卧室還各擺一張,二樓林女士籌備的麻将館開張了。

“牌從門前過,不如摸一個。”守着身邊的麻将館,居民們按捺不住。從此,李春萍所在的3單元成了整個小區最熱鬧的地方。

“周姐,約嗎?”“約,約!”說起麻将館生意經,林老闆頗有心得,“開麻将館,幹等是沒有用的,要去約他們。”會做生意,麻将館生意紅紅火火。

每天中午12點30迎客起,麻将館的門就要被踏破。

牌好,五髒通暢,茶下得快。牌爛,傷肝待潤,茶還是下得快。忙不赢了,林老闆一手擰着兩個水壺,各個房間串。

館内沒有其他擺設,隻有幾張麻将桌,回聲很大。關門聲,說話聲,和牌聲,不絕于耳。

麻戰最激烈的時候往往開始于晚上十一、十二點。鏖戰幾十個圈之後,一桌四人的情緒更為激動,“胡”、“碰”、“杠”都喊得尤為洪亮。

每天戰罷,“理論”一番也是常有的事。

張三今天輸八百,李四赢一千。雖然住在樓上,李春萍卻對他們的“戰果”了如指掌。“有位周先生運氣實在太差了,連着輸了一個星期。”“晚上,二樓更熱鬧,生意也是最好。這也是宵夜、賣煙的黃金時段。”“他們打完牌了,就叫‘滴滴打車’回家。”

有時,一整夜都是殊死奮戰的亢奮。“年輕人,都很能熬。”

/沖突/

想盡辦法交涉 都是無功而返

因為是學區房,小區裡住着很多同道中人。樓上樓下,聯考的,中考的,考博的,應有盡有。

“影響教育氛圍。”多數母親最擔心的就是,同一單元開着麻将館,孩子上樓下樓都會看到,熏陶孩子的不是積極向上的氛圍。

“不安全。”幾家住戶紛紛說道,現在樓下的門經常是開着的,都不知道上來的是些什麼人,不安全。

“特别麻煩。”對于住在同樓層的魯女士來說,又比其他住戶多了一項煩惱。“經常都有敲錯門的,後來看到家人都在家,我都幹脆不開門了。”

“電梯也更擠了……”說起麻将館,小區居民七嘴八舌。

孩子和老人睡不着,老公寫不了文案,自己看不了書,李春萍一家嘗盡各種辦法向麻将館表達不滿。

“有次,我們用闆凳敲地。樓下的窗戶還探出頭來,問我們敲啥子。”李春萍說她一般都通過打電話的方式表達不滿,因為擔心見面引起沖突。

面對業主投訴,物管也很為難。

主管淩先生幾次上門勸告,對方都不予理睬。“有些住戶因為這個讨要說法,還不交物管費。”物管很無奈。

/狀告/

官司打赢還不搬 申請強制執行

“李姐,我們晚上開吧。”通過多次交涉後,林老闆向李春萍承諾,将開館時間挪到晚上7點。然而,李春萍還是不想妥協,“孩子還這麼小,不想讓她的黃金休息時間就在麻将聲中度過。”

正面交鋒、物管幹涉、社群調解等手段用盡,仍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之下,今年5月,李春萍最終選擇了對簿公堂。

要以什麼理由告呢?李春萍琢磨起來。

噪音?“驗證很困難。”得到建議後,李春萍并未氣餒。

五個夜晚,李春萍伏在書桌上,借着台燈光,盯着電腦,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案例。

終于,她看到一例小區業主告赢樓下麻将館的案例。時間很近,去年。地點很近,雙流縣。

借鑒這個成功案例,李春萍鎖定了非法“住改商”的起訴理由。那夜,她做了個好夢。

李春萍找上了小區裡的一名律師,“同在一個小區,他也常在中庭裡聽到過麻将館裡的喧嘩聲,更易于溝通。”

為了驗證,李春萍沒少費功夫。發起聯名信簽署,請物管公司配合發起反對“住改商”函,通過公安出警留憑證……

7月29日,李春萍收到錦江區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于十日内停止經營活動,恢複房屋住宅用途。

李春萍勝訴了。然而,敗訴後,麻将館卻遲遲沒有主動搬離。在一聲又一聲的麻将聲中忍受了一個半月後,李春萍9月21日再次向錦江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并得予受理。

“蜜蜂用樹葉,寫信給螞蟻,咬了三個洞,表示‘我想你’。”9月20日晚上8點,西西埋頭認真讀着國文課本,李春萍摸摸西西的頭,她說,自己一定會堅持到麻将館搬走的那一天。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毛玉婷攝影雷遠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