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的餐桌上,真的能少了一碗粥嗎?

前不久,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條熱門話題“早餐不能喝粥”,讓很多聽着喝粥養生論長大的國人開始疑惑,難道中華五千年沉澱下來的飲食文化是錯的嗎?一時間,衆多營養學家和醫學網紅部落客紛紛為喝粥“站台”,澄清喝粥沒營養的解讀過于斷章取義,喝牛奶确實可以幫助人體補充所需要的蛋白質,但除了蛋白質,我們仍然需要補充很多其他營養,各種食材間碰撞的一碗粥仍然是既養生又營養選擇。

營養學家證明,普通的大米粥,确實除了碳水化合物外,其它的營養成分比較低;但小米粥不同,小米中的膳食纖維是大米的2.5倍,不飽和脂肪酸是大米的4倍,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成分都非常高。

中國人的餐桌上,真的能少了一碗粥嗎?

五谷為養,小米飲食文化可追溯千年

古人雲“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充滿智慧的古人們早已參透以天然溫和的食材滋補身心的秘密。所謂“五谷為養”,便是古人認為五谷這類種子形态的食物蘊含有極大的天地靈氣,是經曆一年四季天地滋養後所孕育出的精華。作為五谷之首,小米在華夏中原地區的種植曆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古稱稷或粟,是中華民族的根,"江山社稷"中稷字,指的便是小米。

中醫認為,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的功效。《本草綱目》中也提出了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中國小米看山西,山西小米沁州牌,不同于大米的精緻加工,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在生産過程中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小米原有的營養價值,更養脾胃。

中國人的餐桌上,真的能少了一碗粥嗎?

藥食同源,中醫文化與小米養生膳食碰撞出更多火花

中國人對于吃這件事一向最為執着,除了填飽肚子之外,中國人更講究膳食本身的“美而善”,并在千百年間,早已形成了獨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食補養生史。藥食同源,便是中國飲食養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物間的巧妙搭配在很多場景下足以取代湯藥,就像大部分産婦都會在生産後喝上一碗紅糖小米粥一樣,千百年來,國人對小米養生膳食的探索從未停止,時至今日,很多圍繞小米衍生出來的養生膳食也得到了醫學和養生界的公認。

食補養生之道的傳承與新生,解鎖小米更多應用場景

除了在歲月中淬煉出的傳統精華與民族情懷之外,傳遞到現代人餐桌上的這份食補養生之道,在當下環境中又被賦予了更多元的靈感與能量。而小米,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輪回之中,以不同形式默默無聲地滋養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民間,早有“嬰兒食米油,百日而肥。”的說法,是以小米一直在寶寶輔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一點,在西方營養學中也得到了充分地證明,沁州牌小米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外,澱粉含量也高于其它谷物,更易于寶寶消化吸收。知名寶寶美食部落客拾味爸爸對小米有着特殊的偏愛,他用紅豆、牛奶、花生、雞肉等小朋友喜愛的食材,為寶寶研究出了近50種營養美食,從小米糕、小米花生酪到小米雞肉球,每一款都能讓寶寶胃口大開。

作為富含豐富膳食纖維的粗糧,小米飽腹感強、營養豐富、熱量低的特性讓它備受減肥人群喜愛。小米雞肉餅、小米藜麥沙拉,小米略帶粘滑的口感搭配上爽脆的蔬菜或鮮香高蛋白的雞肉,低脂的同時,還能滿足一個吃貨的胃。

中國人的餐桌上,真的能少了一碗粥嗎?

(By:下廚房使用者 煙火間)

現代科技承接古方典籍,傳承原汁原味的滋養與醇厚

然而,不論是怎樣的烹饪方式,決定小米營養價值和口感最重要的,還是小米的品種、産地和種植方式。今天,山西沁縣的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作為中國生态原産地保護産品,依然堅守在這片海拔在一千一百米,年均日照2500小時的土地上,堅持利用有機旱作、輪作倒茬、秋耕壯垈、卧羊施肥等古法種植技術,并結合現代科技承接古方典籍,確定将這款國寶級的小米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這樣生産出來的沁州牌小米營養價值比普通小米高出許多,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其中維生素B1含量位居糧食之首;并含有一般糧食中少有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優于普通小米,非常适合老人、孩子、女性日常養生,對于身體虛弱、女性産後調養也有極大助益。

中國人的餐桌上,真的能少了一碗粥嗎?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小米文化,将這種健康的飲食理念融入當代年輕人的快節奏生活,近期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聯合下廚房舉辦“百年宮廷米,一品沁州牌——第四屆小米美食文化節”,帶領大家用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做好飯。更有“煙火間”、“心香雨”等下廚房知名美食達人共同參與,與衆多網友一起動手制作專屬于自己的小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