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推薦的這些地方,既沒有大量遊人的喧嚣,又有不可多得的美景。
下面跟随小編一起去看看吧!春風十裡,不如景區有你,趕緊行動吧!
1、喜洲古鎮
喜洲古鎮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蒼山,東臨洱海,是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這是一個有着千年曆史的白族曆史文化名鎮,以白族為代表的服飾、語言、飲食、音樂、舞蹈等,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曆史文化氣息。白族民居是喜洲的一大特色,這裡的民居曆經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人們常去參觀的即是嚴、楊兩家。喜洲破酥粑粑是喜洲著名的風味小吃,色香味具佳,記得品嘗。

景區景點
喜洲村頭有兩棵枝葉繁茂的大青樹(高山榕樹)。白族人認為,大青樹是一個村莊興的象征,是以又把它稱作“風水樹”。這種樹通常與戲台一起組成村民們的群體活動中心。喜洲村頭的這兩棵古樹,據說是一陰一陽樹,一棵萌發另一棵落葉,周而複始,交替繁榮;一棵結果另一棵永不結果。勞動間歇時,村民常在樹蔭下的小憩。
七尺書樓
七尺書樓位于雲南大理景點-喜洲古鎮大界巷8号,是明代著名的文人楊士雲于公元1526年前後建成。書樓為全土木結建構築,有三大間房屋。房向座東朝西,三間全部分為樓上樓下兩層,門窗闆壁均雕刻着精美的圖案。房屋組合為“三坊一照壁”的建築格局。書樓在清乾隆年間、民國年間曾多次重修過,可整座房屋的建築仍舊儲存着明代的建築風格。
楊家大院
楊家大院位于雲南大理景點-喜洲古鎮染衣巷19号,是清代初期的建築。楊家大院在布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建築,講究四平八穩莊重對稱。院内建有坐東朝西的照壁,壁下設有花台,培植各種花木美化環境,照壁對面是正堂,左右兩邊是廂房,四方的房屋之間形成四個角,四個角交接處形成四個小天井,院子中間還有一個大天井,故稱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測覽整個院落的建築是鬥拱重疊,翹角飛檐,門樓、照壁、院牆等彩繪裝飾絢麗多姿,整座建築既有西方園林的莊嚴,又有中國庭院的玲嚨,以精見長,以少勝多。
2、嚴家大院
嚴家大院博物館位于喜洲古鎮四方街附近,是一座有多院套連起來的深宅大院,以白族大院建築為主體。這裡有幾進的院子、精緻的照壁、彩繪等,漏角、天井、圍欄層層疊疊,是了解白族建築文化的好去處。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和可以品嘗三道茶、觀看表演的喜洲嚴家民居景區不同,切勿搞混。
嚴家大院的木雕、石刻、泥塑力求保持純傳統的做法,一絲不苟。照壁中央鑲有大理石山水畫,周圍塑有傳統民間傳說“漁樵耕讀”展示大理白族人民的勤勞和勇敢,也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原型。
照壁兩側塑有“紅梅報春”“松鶴延年”兩幅大型泥塑圖案,充分顯示出白族民間的高超雕塑藝術。在石刻方面有純白大理石雕刻的大門,雕有麒麟、大象、人面獸等象征祥瑞的動物。兩院台階全用大理石鋪就,在東、西三方堂屋前鋪有線雕大理石,雕有八仙道具,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個個栩栩如生。
在木雕方面更是展示白族木雕的精美,共十九樘一百一十四扇格子門,二百五十多扇滿堂雕花和部分雕花美女窗,插頭、吊柱、吊枋、挂枋、照面枋等采用各種雕法,有三層透雕、兩層透雕、深雕、平雕等,很少有雷同圖案。
嚴家大院已經成為雲南大理景點中最有民居民俗特色的旅遊文化産業。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更是大理白族文化的精髓。
3、璞真九染博物館
璞真紮染博物館位于雲南省大理市周城村滇藏公路61号,館内展示了白族的文化瑰寶,紮染藝術。在這裡能夠看到手藝人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各色花樣的紮染成品,能看到紮染的全過程,也可以花點時間親自動手學習一番。博物館内陳列紮染工藝的曆史介紹,陳列各種紮染工藝品,還有曆史文化深厚的老物件,織布機風箱等等,提供紮染體驗,可以跟當地白族阿姐一起學習,親手制作紮染。
璞真紮染博物館是周城的第一家白族紮染博物館,建築布局合理,具有白族的民族特色,是最有典型的白族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院子之上的空中,橫拉着幾個紮染,穿過一道小門,映入眼簾的是“璞真紮染坊”的牌匾,以及邊上挂着的一排排圖案各式各樣的大片兒紮染。走過挂有牌匾的明清時期大門,裡面也是挂着一排排紮染,隻是顔色更鮮豔,圖案也不同。跟随師傅往前走,進入一道門,裡面就是紮染坊的内部模樣了。右邊有一口黑色大鐵鍋,巨大;鍋下面是老幾輩人燒火做飯的那種石桌子,石桌底下放着個簸箕,簸箕上有把鏟子,估計是添柴火或碳等可燃物用的。一位壯年男子戴着手套、腰系圍裙、腳着套鞋,站在鍋前,費力地在鍋裡攪動着雙手中緊握着的攪拌棒。這個村落,就是紮染的村落,裡面有很多的百姓世代傳承,并以此為生,特色文化源遠流長。
4、喜洲白族古建築
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鎮,這裡有着儲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築群。這些民居雕梁畫棟、鬥拱重疊、翹角飛檐、門樓、照壁、山牆的彩畫裝飾藝術絢麗多姿。比較著名的有楊品相宅、嚴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白族傳統民居特點,又結合了中西建築手法。
喜洲白族古建築群位于雲南省西部的大理市蒼山五台峰下,滇藏公路東側。現存明、清、民國時期較完整的民居101院,加上現代承襲白族傳統形式的民居共約1500餘院。各院平面布局有一向一坊、一向二坊、二向三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福壽、六合同春、走馬轉角樓等式樣。
房屋構架為擡梁穿鬥結合五柱落地的形式,内院屋檐為出廈、吊廈或倒座。建築造型主房高、耳房低,正面設照壁。照壁多為三滴水面照壁,設庑殿式壁頂及脊,下用鬥栱。壁上多題代表家庭地位與家風的文字。照壁、大門、遊廊和門窗都是民居建築裝飾的重點。
5、沙村
大理市喜洲鎮沙村位于雲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的東北邊,與古鎮相隔3公裡之内。沙村在村委會管轄下總共有三個村子,分為沙村、深江、城北。沙村和深江村落沿着洱海,城北居于喜洲古鎮的北邊,同時與沙村和深江臨近。環海路繞過沙村與深江,把村子環抱在内。從214國道 可以直接進入村落,同時作為環海路的海西田園村落。村子自然風光美麗,城北有大量的白族特色古建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風光景點
沙村魚鷹基地
海邊田園風光
白族傳統建築與新式建築的結合
白族人的生活勞作
說到這兒,螢幕前的你是否心動呢?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表達出你的見解吧! 喜歡的話記得點贊收藏+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