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麼吃皮蛋,最常見的就是涼拌。
皮蛋的靈魂伴侶,當屬嫩豆腐。一碗皮蛋拌豆腐,制作方式頗為簡單,隻用将皮蛋與嫩豆腐攪碎,加少許醬油和芝麻油拌勻即可食用,一口的細嫩順滑。小時候挑食,就用它拌飯,滿口絲滑和愉悅。
姜汁和皮蛋是最合拍的好朋友,佐酒開胃的時候,姜汁皮蛋再好不過。
将皮蛋切成若幹瓣,撒上姜末,再有着香醋微酸的提攜,滿口滋味。基本上家常菜館都可以吃到,即使在年夜飯、宴會這種大場面上,皮蛋也毫不遜色,總是最先“CD光牒”的那道菜。
全國人民都吃皮蛋,可代表着東北精神的皮蛋料理,那必須是松花雞腿。雞腿肉去骨腌制,卷入切瓣的皮蛋一起上鍋蒸熟,待晾涼後切成薄片,粉嫩的雞肉和琥珀色的皮蛋層次分明,誘惑得很。
哈爾濱人則把皮蛋灌入腸衣中,做成松花蛋腸,蛋腸口感緊實彈牙,放涼後跟牛皮幹似的,越嚼越香。
武漢人用皮蛋來拌撒子,馓子的酥脆與皮蛋的軟糯澆上鹹鮮麻辣的醬汁,是大排檔人氣高居不下的必點菜。
而湖南朋友吃皮蛋,更有湘菜的神韻。
擂辣椒皮蛋,把辣椒煸炒至虎皮狀(用炭火烤的更焦香)。後和皮蛋、大蒜一起用擀面杖搗成泥,簡單用醬油調味就讓人欲罷不能,看似黑暗料理,一口下去香辣味霎時間就充盈口腔。
江西人把皮蛋做進了瓦罐湯裡。
廣東人則把皮蛋融在了粥裡,走進南方人的一日三餐。
皮蛋瘦肉粥可太治愈了。皮蛋切成小小塊,備上些精瘦的豬肉丁,待米和水相濡以沫變成奶白色的膠狀,此時備好的皮蛋和瘦肉便可傾盤而出,再熬煮上一會兒,有肉香,有米香,有皮蛋香,既粘稠又紮實。
衆多香港的甜點中,藏着一樣非常重口味的美食,皮蛋酥。外表和蛋黃酥沒差,餡兒裡一塊皮蛋夾在其中,咬下去就會發現打開了新世界。
上學的時候老師教過,雙重否定等于肯定,是以如果把臭豆腐和皮蛋兩個臭家夥放在一起,那必然能散發出獨有的口感。
在台中夜市,一碗皮蛋臭豆腐一定要試一試,炸過的皮蛋,外酥内軟,臭豆腐經過高溫烹調,脆香油潤。面對這樣的料理,越是要迎難而上。
軟糯 Q 彈的蛋白、綿密軟滑的蛋黃,滋味回味悠長。從南至北,皮蛋簡直無所不在。
雖然當皮蛋第一次登場的時候,總會不受待見,就像劇中江甯人對皮蛋百般嫌棄一樣,唯恐避之不及。
甚至很多人說吃皮蛋會變笨,鉛中毒,那是傳統工藝腌制皮蛋時為了堵住蛋殼上的小洞孔,阻止堿進一步滲入而使蛋清融化,會用到“氧化鉛”,是以皮蛋鉛含量有一些超标。現在大多正規廠家的皮蛋采用的“無鉛工藝”會将鉛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 0.5 毫克/千克以下,這個劑量不會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當然了,無論吃什麼,都得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