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受保山菜市場裡的“野”和“鮮”

感受保山菜市場裡的“野”和“鮮”
感受保山菜市場裡的“野”和“鮮”
感受保山菜市場裡的“野”和“鮮”

保山的菜市場,就是一個個充滿山珍野味的集市。眼花缭亂的野生菌隻是冰山一角,你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發現意想不到的新鮮。菜市場作為城市紋理中一道深深的溝壑,印刻了一個城市的人間煙火味。保山菜市場一如雲南很多地方的菜市場,首先帶有一點“野”和“鮮”。

當很多人還在想方設法用鏡頭留住花開瞬間之美時,雲南人已将花送進了胃裡。白花是保山人春日餐桌上的必備,去菜市場買回新鮮的白花焯水後放涼,與時蔬一起翻炒,加入水豆豉調味,起鍋前再加入少量鹽,那滋味酸爽可口,還帶着絲絲縷縷的芳香。

每一個季節,都有一種花成為當季的主打菜:春季裡盛開的油菜花可以用來炝炒,亦可用來腌制腌菜;層層疊疊的芭蕉花是伴随着傣族潑水節到來的,它們是這個季節不可多得的恩賜;春末的桑花可食,将其洗淨焯水後放涼,加入下村醋、油辣子、鹽、花椒粉和少量味精涼拌,最是下飯;而棕包花中的棕包米,清脆又苦中回甜,用來炒着吃或者煮湯,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在騰沖格外受到人們的青睐。

洋酸茄本是引進品種,但在保山卻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從菜市場買回洋酸茄,将其燒熟攪碎加入調味料,就是一道最好的下飯菜。菜市場裡還有草果、胭脂果等各種看似大同小異實則完全不同的“果果”,靠山吃山的保山人不僅擁有這些山間珍寶,就連一些蔬菜和水果都是山野中采摘抑或自家田間地頭生态種植的。是以說,保山的菜市場裡,永遠充滿新鮮和驚喜。

能買到上好的果蔬也還需要配得上果蔬的手藝。保山人其實很會做菜。新鮮的糯包谷打成漿,油炸或蒸成美味的包谷粑粑,如果沒有時間做飯的人,在菜市場就能買到現成貨。隻要在田間地頭看得見的菜,保山人都有自己的吃法,癞蛤蟆葉(車前草)以前在田埂随處可見,現在沒有時間去野外的人在菜市場就能輕松買到,這菜焯水後與水腌菜涼拌,不僅好吃還清涼消炎。

香椿、藿香葉等,也都是具有藥用價值的野菜,保山人都非常愛吃,菜市場裡自然也賣得很多。有一種叫帕哈的菜,賣的人一般是傣族,它以“重口味”著稱,喜歡的人喜歡至極,吃不慣的人也是聞之搖頭。

蕨菜是清明這一季保山野菜中的銷量之王。蕨菜品種主要有水蕨菜和山蕨菜兩種,水蕨菜洗淨後用沸水焯熟再過涼水、切段,涼拌着吃有其脆嫩的口感;山蕨菜則常與番茄、水豆豉、蠶豆等一起炒或者是清炒,傣家人格外喜歡。

香柳、苦子果、枸杞菜、刺五加、刺老苞……不管你叫得上名叫不上名的,保山的菜市場裡都有賣。當大棚與反季蔬菜占據越來越多城市時,你會發現,保山菜市場裡存留的這分“野”和“鮮”,更顯得彌足珍貴。

保山菜市場裡的這分“野”,是驅使人們逛菜市場的動力;保山菜市場裡的這分“鮮”,早已融入了當地人的血液。當一個外地人來逛保山菜市場時,他一定會驚訝于這裡的“野”和“鮮”;而當一個保山人日常逛菜市場時,也總能感受到一種平凡與踏實,它讓人在稀松平常的日子裡,被生活的浪漫氣息所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