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因為是賈母給的。

賈蓉曾經說過,秦可卿“他這病也不用别的,隻是吃得些飲食就不怕了”,可見秦可卿厭食已久。當然,久病卧床,沒有運動,厭食是很正常的。但秦可卿有與賈珍的一段“隐情”,她的厭食顯然還因為心理壓力大。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秦可卿本人,是不想死的。“如今現過了冬至,又沒怎麼樣,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這話裡就可以透露出她的辛酸無奈,和一縷堅強僥幸的求生欲。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秦可卿的病是心病,因為感到賈母衆人的态度變化,知道“隐情”曝光,才會病倒(中秋宴“跟着老太太、太太玩了半夜”,“聽見個什麼話兒,都要度量個三日并五夜才罷”,“到了二十日後,一日比一日覺懶”)。如果以賈母可以原諒她:“這孩子病得這樣重,一定是知道錯了”,像賈琏那樣寬容:“誰人無錯?知過必改就好”,那麼秦可卿的病自然就好了。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棗泥餡的山藥糕,不問可知,一定是甜膩的。厭食之人就算開了胃口,一般也是喜歡清淡或辛辣刺激的,很少會對甜膩之物突然發生興趣。但是“老太太賞的”,賦予這甜膩的棗泥餡山藥糕不同意義。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有人說棗泥與山藥兩樣東西具有這樣那樣的藥效,對秦氏的病情有好處,是以秦氏想吃。這是脫離實際的妄想。就算這兩樣東西真有藥效,秦氏又不通醫理藥理,她怎麼會知道?就算她真的知道棗泥山藥對自己有好處,偌大的甯國府,難道還找不到這兩樣東西,還做不出棗泥餡的山藥糕,還非得向榮國府的賈母求要?

秦氏看重的,不是棗泥與山藥,而是賈母的賞賜。因為賈母的賞賜是另有意味的。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抄檢大觀園的次日,賈母留探春吃飯,又向李纨王熙鳳寶黛賞菜,卻偏偏繞過了迎惜二春。為什麼?因為迎春屋裡抄出了司棋的情書,惜春屋裡抄出了入畫的銀靴,她們都是犯了錯的。賈母通過留飯賞菜,向無辜受累的纨鳳寶黛探表示慰問——給賈蘭的一碗肉,其實是轉給李纨的,母子一體。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賞菜賜食,不是泛泛之舉。尤其是榮國府的賈母向甯國府的重孫媳秦氏賜食,這更不是一般的人情往來。是以收到棗泥山藥糕的秦可卿,在絕望中暗生出一線希望:“是不是賈母已經原諒我了?”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秦可卿的可憐的求生欲,促使她迫切地向王熙鳳求證:“那日老太太賞的那棗泥餡的山藥糕,我倒吃了兩塊,倒像克化的動似的”。如果王熙鳳回去告訴賈母,賈母派人再送來;或者王熙鳳直接回答:“老太太聽見你愛吃,一定高興,一定會派人再送來”,那就表示賈母原諒秦可卿了。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賈母一個人,并沒有什麼重要的。重要的是她所代表的道德與輿論評判。就好像氣溫高低,通過一隻小小的溫度計來反映。賈母的幾塊山藥糕,也反映出世人心中的道德評判:“你有罪,但罪不緻死”。得到這個保證,秦可卿就可以活下去了。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王熙鳳和秦可卿是有真感情的。但在給秦可卿定罪這樣的大事上,王熙鳳可不能擅自做主。她當然知道賈母的态度,知道公媳通奸這樣的大罪是不能原諒的,知道秦氏久病所受的苦,仍不足抵消她的罪。是以她不能代表賈母再送給秦可卿山藥糕,隻能說“明日再給你送來”,是自己送,而不是賈母送;是出于“娘兒兩個好”的私情,而不是輿論公判。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山藥糕隻能由鳳姐送來,而不會由賈母賞賜。秦可卿收到了王熙鳳傳遞的資訊,也就明白了賈母的态度,明白了自己“罪無可恕”,明白了活下去的一線希望原來隻是妄想。

秦可卿病重,厭食已久,為何會突然想吃甜膩的棗泥山藥糕?

自此之後,秦可卿再無求生之念,隻能坐等死亡來臨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