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彩畫”的出現在我國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樸的彩陶,馬王堆賦彩濃郁的帛畫和漆畫,鼎盛于唐代的工筆重彩。但是一度被元以後興起的“文人畫”、“水墨畫”沖擊成為民族的邊緣畫種。“岩彩”這一古老而質樸的材質,作為繪畫素材源自于原始人類的随意塗抹。
岩彩畫色彩斑斓,手法多樣,綜合東西方繪畫樣式于一體,不受舊限制,試驗各種新方法就是現代中國岩彩畫的創作現狀。岩彩畫與水墨畫、油畫隻有繪畫材料上的差別,這種統一與融合實際上就是用不同的工具表現作者的感情和生活。當然,岩彩畫之是以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也自有其獨特的一面。
岩彩畫的色彩體系由純天然礦物色、新岩礦物色、水幹色、雲母色和閃光色五大類組成,并結合金屬箔來完成作品,可以不依賴任何其它畫種的色彩,如水粉色、水彩色、丙稀色、油畫色等來獨立完成作品,當然如果在繪制過程适當結合其它畫種的材料來更好表現畫面效果也不反對,因為岩彩畫是一個自由寬泛的概念,沒有過多的程式化與既定的要求。
在色和基底材料之間的媒介即結合劑是水性動物膠和植物膠,從這一點可證明它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延續。因為中國傳統繪畫中早期的色彩繪畫和後期的水墨畫,其媒介都是水溶性的動物膠和植物膠。而發展至今,岩彩畫當然也可以結合使用丙稀的媒介和油畫的媒介(此外國内外有不少畫家已在做這樣的岩彩畫),它們的結合使用不影響岩彩畫種的獨立存在性,因為材料無界線,在給它冠上畫種名稱之前,它隻是純粹的材料而已。
岩彩畫中主要的用材是純天然礦物色和新岩礦物色,它們是具有晶體顆粒的顔色,不同的粗細,産生不同的顆粒,呈現出異常豐富的色彩效果,用到畫面後會産生熠熠閃光的折射,如同鑽石的折光,現出畫面的貴氣和高雅,深邃而透氣,畫面充滿自然之氣,适合了當今富裕社會人們所追求的貴而不俗、華而不豔的理想。而這一材質美的獨特性,又正是其它任何畫種所不具備的,由不同顔色的顆粒反複疊加産生色點的視覺效果,具有一種朦胧的感覺,适合東方人審美習慣,并且要把石色層層疊疊相加,最後做出一種肌理和班駁,達到不可複制,十分耐看的效果。另外,礦物色的粗、中、細顆粒按不同比例在畫面中的分布,讓畫面産生厚薄的對比關系,使畫面自然統一,和諧而具節奏感,這也是其他畫種所沒有的。是以,以此把它例為一個獨立的畫種毫無不妥之處。
岩彩畫是一個寬泛而深具内含的畫種,它可以是工筆重彩,也可以是大小寫意,更可以工寫結合;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等等,可以說岩彩畫在形式上沒有任何的限制。總之,岩彩畫成為獨立的畫種無可非議,岩彩畫是一個大概念,寬理念,它可以涵蓋一切使用石質顔料的繪畫作品,古代工筆重彩用的是礦物色,是以要寬泛的講,岩彩畫包括工筆重彩畫。或者,也可以說是中國色彩繪畫與時俱進發展到今天的一個新名稱。

常力平,旅日歸國著名畫家,陝西省西安市人,自幼酷愛美術,早年受到名師王西京的特别指點,主攻中國學習人物畫。1993年到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特别研究所學生部進行深造,跟随李庚教授學習。畢業後在該大學從事美術工作,任講師、教授代理,在日本期間多次參展,兩次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現被中國文化遺産保護部評定為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