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嵯峨寺巷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嵯峨寺巷因寺得名,寺卻沒了。巷位于解放街道轄區,城區北部,東與曾家巷、天王寺相會,西接壇子巷,中通呂屋巷,略呈弧形。西段地勢略高。長245米,寬2至4米,屬居民區。

巷道中段原有嵯峨寺,巷以寺得名。清同治《贛縣志》載有嵯峨寺巷名。全國叫嵯峨寺的,唯有贛州這一處。緣于贛州城山形地勢呈高峻之狀,于此嵯峨險峻之上建的寺院,是為嵯峨寺。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嵯峨寺,為明郭雪機先生殉節處。郭雪機,即郭維經,明末以吏部、兵部兩部尚書名義督師守贛,城破,入嵯峨寺自焚而死。

原嵯峨寺廟宇早在清末民初已廢除部分。清末廢科舉後,1906年,贛縣第一所縣立高等國小堂設在愛蓮書院内,當時招收的學生多是16歲左右的少年。1910年左右,贛縣增設第二所縣立高等學堂,校址即在今嵯峨寺國小内,民國初期改名縣立第二國小,又名縣立模範國小;在抗戰時期,為贛州鎮中心國民學校第四校,後易名嵯峨國小。是故,嵯峨寺國小是一所名符其實的百年老校。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嵯峨寺,因建在嵯峨山巒,遂得名。嵯峨,有多層意思。可指山高峻貌。《楚辭·淮南小山》之《招隐士》有載:“山氣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嶄岩兮水曾波。”王逸 注:“嵯峨嶻嶭,峻蔽日也。”唐代 唐彥謙 《送許戶曹》詩:“将軍樓船發浩歌,雲樯高插天嵯峨。”明代梁辰魚《浣紗記·投吳》:“寶殿嵯峨對紫宸,簾栊映碧雲。”

峻青 《海濱仲夏夜》:“這兒的山,沒有江南的山那樣纖巧秀麗,但卻非常雄偉、嵯峨。”也指高聳的山。宋代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歐陽公谪夷陵時,詩雲:‘江上孤峰蔽綠蘿,縣樓終日對嵯峨。’”也可了解為屹立。唐代姚合 《送潘傳秀才歸宣州》詩:“ 李白 墳三尺,嵯峨萬古名。”宋代範成大 《春日覽鏡有感》詩:“習氣不解老,壯心故嵯峨。”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清代侯方域《與任王谷論文書》:“運骨于氣者,如縱舟長江大海間……苟能操舵觇星,立意不亂,亦自可免漂溺之失。此韓歐諸子是以獨嵯峨于中流也。”柳亞子 《論詩六絕句》之四:“浙西一老自嵯峨,門下詩人亦未訛。”還可了解為坎坷不平。明代錢士升 《滿庭芳》詞:“往事千端,閑愁萬斛,世情無數嵯峨。”

贛州城自古山巒疊嶂,有“三山五嶺”之說。亦即贛州城内官衙、廟宇、學校、商鋪、人家多建于三山五嶺之上,除了臨着湧金門、建春門、百勝門的街道人家,所有的建築多在嵯峨的山嶺之上,是故,贛州城從來不怕水淹,即使洪水入城,也絕上不了山嶺,隻是稍稍淹過城門路面,那便是下棉布街、雲峰巷也淹不到。這便是嵯峨之山築城的好處。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贛州古城,榕樹遍布,不僅三江六岸榕樹迤逦,便是城内也處處可見其巨大身形。三江六岸的榕樹主要栽種于清乾隆初年,因為洪水時常把堤壩沖毀,時任贛縣知縣的張照乘便率領全城兵民在江岸種了大量榕樹,以緻今天蔚然成景。

如今,嵯峨寺早已被深埋,成了曆史中的灰土。然而,嵯峨寺又仿佛沒有死去。一座以它的名字命名的學校生存着。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嵯峨寺國小操場上,生長着一棵贛州最大的古榕樹。在水東七裡古鎮還存活着108棵古榕樹。在城内的贛州公園、龜角尾碼頭、南門口、嵯峨寺國小、贛南飯店内等處也還存活着少數古榕樹,其中以嵯峨寺國小院内的那棵最為壯觀。

嵯峨寺國小校園不大,東西對峙着兩棟大樓,之間空坪上便是這棵巨榕。看到巨榕,很容易讓人想象是面對贛州古城的生命之子。古榕一身披綠,頂天立地,姿态從容,華貴高雅。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它足足有七人環抱之巨大,胸徑二米有五,枝葉紛纭形如華蓋,觸及兩邊房宇,散向四面天穹,一年四季與風作戲,與雲纏綿,與雨調情。它茂盛健壯的生命仿佛正當壯年,好半天才從标牌記上讀懂它竟然已有了三百餘年的生命曆程。可看它綠葉常青英姿勃發的模樣,再經千年風雲它也不老。

章貢區:全國絕無僅有的嵯峨寺

于榕樹下,于綠蔭裡,于風景中,汲取知識、閱讀人生,是這裡師生的一種幸福。與一棵象征着贛州城生命的樹相對,這種互相閱讀,人類的生命會崇高起來。

當溫暖的陽光傾灑下來,遍地碎葉被塗抹得如金般燦爛。一片溫情、百行詩歌泛起在詩人胸的田園。

注:《贛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魏瀛主修,卷之三《輿地志》之《城池》中有載:“(鳳凰)池左為壇背巷,外通中塞,稍前右轉,為嵯峨寺巷。過此即入牌樓街。”第102頁。

《贛縣新志稿》:民國三十五年,陳建中總纂,《人文編》第十八章《勝迹》,第133頁。

文/文瑞,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