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慶特别報道】由亂到治 建國初期合肥交通大整治

商販攤點密集,無辮獨輪車吱嘎作響,大馬車鈴聲大作,皮鞭噼啪,車夫吆喝,騾馬嘶鳴,人群躲閃,碰撞喊叫,亂成一團......這些常在影視劇中出現的畫面,在建國初期的合肥真實存在。1949年底,合肥市警察局成立警察大隊,下轄交通、消防兩個中隊,兩隊同一警營、統一上司、統一管理,雖然各有分工,但密切合作,遇到火警、集中整治交通事故等突發情況,都全力以赴,不分彼此。

【國慶特别報道】由亂到治 建國初期合肥交通大整治

大隊成立之初,市局根據皖北警察局《交通整理暫行規定》,頒布《柴草市場布告》、《禁止無辮小車入城布告》以及對流動商販的管理辦法,大隊和各派出所積極配合,對全市800多戶攤販進行登記,發給許可證,按行業定點設攤。菜市場、柴草市場,另辟場地,定點管理。

【國慶特别報道】由亂到治 建國初期合肥交通大整治

當時的十字街、範巷口、三孝口、九獅橋都設立固定交通崗點,對車馬行人進行管理。當時的交警雖然隻有警哨和鐵皮小喇叭進行指揮,但是很有權威,一講就靈。

【國慶特别報道】由亂到治 建國初期合肥交通大整治

随着國家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城鄉交流逐漸興旺,城市固定人口猛增。建國時,合肥僅6萬人口,1952年便翻一番,達到13萬,流動人口和車輛的快速增加,給狹窄的街道帶來了極大壓力,給交通管理造成了極大困難。

【國慶特别報道】由亂到治 建國初期合肥交通大整治

為适應合肥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公安部頒布的《城市路上交通管理暫行規則》,1954年市政府成立了市交通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合肥市非機動車暫行管理辦法》,對平闆車、黃包車、騾車、三輪車和自行車進行登記,發給牌照。與此同時,對堆積在路邊的鋼管,鋼筋,磚瓦,水泥等建築材料進行清除,對妨礙交通的流動攤點,重新安排經營住所,市裡在提高現有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時,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拓寬前大街(今長江路)等街道,對緩解交通擁擠阻塞問題發揮了重大作用。另外市裡還組織了有近500多名群衆積極分子參加的糾察隊,協助交警執法,對違章者給予重罰,連行人靠左走都要受到批評告誡。由于措施得力,執法嚴明,原先又髒又亂的合肥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國慶特别報道】由亂到治 建國初期合肥交通大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