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矢志報國,既“聞雞起舞”,又“擊楫中流”,他是誰

祖逖是東晉範陽遒縣(今河北涞水)人,他的祖上是北州大姓,出了不少食祿二千石的大官。

祖逖小時候胸懷坦蕩、抱負遠大,就是有些淘氣,不是特别喜歡讀書。

長大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覺得

不讀書就不能很好地地報效國家,于是便發奮起來,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學問大增,漸漸成了一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及至二十三四歲,祖逖做了司州主簿。

同做司州主簿的,還有他兒時好友劉琨。

祖逖和劉琨感情特别好,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二人還有着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複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有一天,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于是,每天一聽到雞叫,他們就起床練劍,院子裡劍光飛舞,劍聲铿锵。

這就是“聞雞起舞”的由來。

“聞雞起舞”,意思是說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國之士。

對于這件事情,《晉書.卷六二.祖逖列傳》中有記載:“祖逖……與習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缪,共被同寝,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因起舞(劍)。”

就這樣日複一日,風雨無阻。

功夫不負有心人。祖逖後來做了鎮西将軍,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二人都成了能文能武的全才。

祖劉二人還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

緻力于北伐,恢複中原。

早在西晉時朝,因朝廷内亂,居于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戎狄趁機發兵奪取了政權。很多晉朝的遺民不得不逃離北方的中原地區,到南下避難。

對此,飽含愛國之心的祖逖非常痛心,常常想着要光複祖國。

祖逖曾經毛遂自薦,請求東晉君主下旨發兵北伐,匡複故土,讓人民脫離戎狄之人的壓迫。

這次北伐,在向北渡過長江時,船行至至中流,祖逖望着面前滾滾東去的江水,感慨萬千。

想到山河破碎,想到生靈塗炭,想到眼前的困境,他不禁感慨萬分,敲打着船楫大聲發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

意思是說:若不能平定中原,收複失地,決不重回江東!

之後,人們便用“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南宋狀元宰相、偉大的抗蒙民族英雄文天祥《正氣歌》裡“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這一句,說的正是祖逖中流擊楫的事情。

祖逖所部紀律嚴明,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複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祖逖也被進封為鎮西将軍。

在北伐的同時,祖逖還大力發展經濟,積極推動農業生産。

後來,東晉朝廷内亂,祖逖受皇帝司馬睿猜疑,憂憤而死。

祖逖死後,收複的地區又相繼失去。

祖逖的北伐大業雖然夭折了,但他本人依然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将領。

聞雞起舞這個故事,記載于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中。

《晉書》是唐朝房玄齡等人編著的,載記了從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這個階段的事情。

在這部書中,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

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政權即“十六國”史事的形式,這是《晉書》在紀傳體史書體例上的一個創新。

晉書中關于“聞雞起舞”的記載:

原文:

  範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谘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骁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将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複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将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給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譯文:

  當初,範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寝,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争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着自強奮發,大王您确實能夠派遣将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複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将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複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