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提示:弘化公主一直生活至698年去世,可能是人們想着把她葬在韋州有些孤單,就把她送到了武威,葬于青嘴喇嘛灣。武威距青海相對近一些,多少可以給弘化公主一些“安慰”。新發現的慕容智墓位于天祝,或許也有着這層意思:一方面,天祝是吐谷渾的故地;另一方面,也有“複國”的希望吧!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h1>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h1>

從甘肅天祝到青海互助有一條公路,出天祝縣城向北不足十分鐘車程,就可以看到這條公路的訓示牌,如今已是一條新修的寬闊的公路了。過去,路上有一些景點,但當下因為祁連山生态保護都被關停了,車輛在穿梭于祁連山支脈的這條路上行色匆匆。這條路是曆史上青海河湟地區與河西走廊及河西走廊以東以南地區人們互相交流的一個通道,現在亦是。

人文的痕迹很明顯,首先天祝是一個藏族自治縣,群眾的來源當然是青藏高原。天祝縣城所在的華藏寺鎮,最初是一個喇嘛教寺院,在去互助的路上,還有這樣的很多寺院。天祝,藏語稱華銳,意為英雄的部落,但天祝之名卻是由境内天堂寺、祝貢寺首字而來。這個名字讓人不由産生這樣的聯想——上天的美好祝願。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那一頭的互助仍然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民族為土族,在其來源的衆多說法裡,有一種較為主流的說法,即土族源于吐谷渾(霍兒人)說。霍兒人,原是藏族對居住在西藏北部以及西藏以北地區(一說黃河以北)遊牧民族的泛稱。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近代則專指土族而言。互助縣土族地區的合爾郡、合爾屯、合爾吉、賀爾川等地,據說是因為古代居住着霍爾人而得名。合爾郡,藏語稱“合日江”,意為霍爾人居住的地區。據初步研究,土族傳說中的霍爾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渾人。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一條路,就這樣把兩個民族連接配接在了一起,也将我們引入了更加深遠的曆史。互助縣這個名字是1930年才有的,當時析西甯縣置互助縣,因部族繁雜,取義互助協作。1954年改設互助土族自治區(縣級),1955年9月改稱互助土族自治縣。但與其同處海東地區的樂都卻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其名源于建立南涼的秃發(拓跋)鮮卑,是史書上說的河西鮮卑。漢魏之際,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長統率,從塞北遷到河西涼州,被稱為河西鮮卑。在此居住約兩個世紀,部衆漸盛,務農桑,修鄰好,境内安定。其首領叫拓跋烏孤,與北魏始祖拓跋力微是親兄弟。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西部鮮卑有不少匈奴的成分,但秃發鮮卑應是鮮卑民族較早西遷而來的一支,來自索頭部,是東胡系的民族。他們大約是在219年—256年間由塞北陰山、河套一帶沿黃河兩岸順賀蘭山脈東麓南下,至河西以北,即今内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涼州至甯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遊牧。南涼極盛時控制的區域,除樂都、武威,還有甘肅西部和甯夏南部一些地方。

如果望文生義,一定會認為樂都是南涼快樂的都城,其實并非如此:在更早些的時候,樂都被稱落都、洛都谷(一作雒都谷),後雅化為“樂都”。據說,它的名字來自于古羌語,系山谷名,其義不詳。藏語繼承古羌語,意為“雙岔溝口”或“三條溝交會的地方”。也有“山神”或羊神的意思,寓意吉祥、平安。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在漢代之前,這一帶包括天祝、樂都在内都是先民們繁衍生息之地,其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就是很好的證明,距今已有4000多年。秦漢以前,兩地均屬羌戎地,漢朝進駐河西走廊後,于公元前111年把河西走廊的一些民族,比如月氏,安置在了湟水流域,其後漢軍進入河湟地區,走的大約也是這條路。漢設立金城郡(今蘭州)後,兩地均在其管轄之範圍,包括西甯也是,不過,那時的西甯并不叫西甯,在北魏的時候才被人們叫成了鄯州,與新疆的鄯善不同,但都有美好善良的意思。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h1>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h1>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吐谷渾(公元313年—公元663年),亦稱吐渾,中國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國名。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稱之為阿柴。是西晉至唐朝時期位于祁連山脈和黃河上遊谷地的一個古代政權。

吐谷渾這個政權名稱也是人名,是遼東鮮卑慕容氏單于慕容涉歸之庶長子,慕容涉歸分戶1700使别部以牧。4世紀初,慕容涉歸死,其嫡子慕容廆繼為單于,與慕容吐谷渾不和,吐谷渾遂率所部西遷上隴,止于枹罕(今甘肅省臨夏縣附近地區),以此為據點,子孫相承,侵逼氐羌,成為強部。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不難看到,吐谷渾與“秃發”,皆出于鮮卑,是一個民族的兩個部落。吐谷渾由東至西而來,除了兄弟間的沖突之外,還有多少有些追随“親戚”的意思,也是我國北方民族曆來由東至西遷徙的一個縮影。

吐谷渾死後,其長子吐延繼位。吐延死後,其子葉延使其部落在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蘭山一帶得到發展,并在今貴南縣穆克灘一帶建立慕克川總部,設定司馬、長史等官。以祖父吐谷渾為其族名。從此,吐谷渾由人名轉為姓氏和族名。其後經數代發展,至樹洛幹時,其部據甘、青間,實控東至洮河、龍固(今四川省松潘),西達赤水、白蘭,北界黃河,南至大積石山。北鄰南涼,東為西秦。

吐谷渾占據了絲綢之路的青海道,他們的商隊東到長江、黃河下遊,南至成都平原,西往中亞,遠至波斯(今伊朗),在與這些地方進行貿易的同時,也讓自身的牧業、農業、采礦、冶煉業及手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又吸收了各方的文化,使自我的文明水準得到提高。是以,史學家們把絲綢之路的青海道,也叫做吐谷渾道,從一個側面說明吐谷渾一度在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吐谷渾的文明程度較高,建立的政權進入封建化時代。早期的吐谷渾人信薩滿教,後來佛教傳入吐谷渾,其上層接受了佛教文化。他們通用鮮卑語和漢語,沒有自己的文字,其貴族階層多使用漢文。婚俗以妻後母、納寡嫂、妻弟婦的“收繼婚”為主要特點。

吐谷渾男子服飾大緻與中原漢人相同,著小袖,小口袴,大頭長裙帽;帽上以羅幂遮住臉容,騎馬可避風沙。吐谷渾婦女服飾也與漢族婦女相似,發式為辮發,以金花為首飾,特别是可敦(王後)則首戴金花冠,具有鮮卑遺風。束發萦後,發上綴有珠貝。人們從頭飾上金花與珠貝的多少,可以看出其貴賤之别。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作為一個政權,吐谷渾境内以鮮卑人、羌人為主。前者是統治民族,後者是居民的主要構成部分。從吐谷渾建城郭以居等看,羌與鮮卑間有融合的迹象。藏文文獻中,稱吐谷渾為“桑阿夏”,桑即賽,為藏族最早形成的六氏族之一。而将吐谷渾稱之為“賽氏”,似乎也反映了吐谷渾的羌藏化現象。另外,吐谷渾境内尚有突厥人、康居人等。

這種融合使今天的青藏高原有了一種人群的稱謂,即:吐谷渾征服了當地羌人和氐人的部落,勢力不斷壯大,其勢力範圍東到現在的甘肅南部,四川西北,南至青海南部,西到新疆若羌、且末,北至祁連山,雖說最終亡于吐蕃,但仍舊保持了過去的領地範圍和生活習慣,上層統治者繼續與吐蕃王室互為婚姻,二者開始了新的融合,最終形成了青海境内的安多人。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h1>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h1>

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有一首詩: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是698生人,這時候的吐谷渾作為一個政權,其實已經不存在了,但詩人還是将它寫進了詩裡,這或多或少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吐谷渾曾經的輝煌與強大。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從地理上來看,吐谷渾後期被夾在中原唐王朝與吐蕃之間,實在是有些難以存活,但是,曾經的他們又為何能夠崛起并且強大?這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1.吐谷渾非常注重人才,又通過絲路的貿易接受了各方的先進文化;2. 吐谷渾金屬冶煉比較發達,其境内有黃金、銅、鐵等金屬礦藏資源,可以用于戰争;3. 吐谷渾擅長養馬,其領地亦是一方天然的好馬場。我們重點說最後一點。

馬這種動物喜歡高寒之地,但又不能太高,吐谷渾轄境正是這樣一個地方。作為古代戰争中的利器,馬甚至可以決定一個政權、一個國家的命運。吐谷渾養的馬被稱為“青海骢”, 《隋書》:吐谷渾有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動辄方牝馬與其上,言其龍種。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骢駒,日行千裡,故世稱青海駒。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這裡的青海就是現今的青海湖,小山就是湖内島嶼海心山,牝馬就是母馬。波斯草實際上就是今天所說的苜蓿,為西漢從西域引進,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吐谷渾讓母馬和公馬在海心山相對受外界幹擾小的環境裡交配,又給馬好吃好喝的,生下來的小馬就成了青海骢。而且,其中似乎還有一種“神秘感”。

608年,隋炀帝去河西走廊,和吐谷渾打了一仗,這一仗給了吐谷渾毀滅性的打擊,隋朝在吐谷渾地盤設立了西海、河源等郡,但這些地方後來大多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朝廷任命的官員找不到上任的地方。當時,隋炀帝覺得“青海骢”這種馬非常好,讓人把西域各國獻來的良馬帶到青海湖,學吐谷渾去養,以求“良馬龍種”,但很可惜,這種培育并沒有取得成功。這就像隋炀帝針對吐谷渾的戰争一樣,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結果——幾年之後,吐谷渾伏允不僅收複全部失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很難抵禦。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唐初時,吐谷渾仍然十分牛氣,聯合西突厥,控制西域小國,經常侵擾中原邊境,襲擊來往商人,阻絕中原與西北邊疆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阻礙了中國和中東歐州各國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絲綢之路不能暢通。但是,他們很快便遇到了一個強硬的對手——李世民。

634年6月,唐軍出擊吐谷渾,其王伏允攜衆遠遁,唐軍追至青海湖。然而,唐朝撤軍後,吐谷渾又出現了,這年的11月,又來騷擾涼州,李世民很生氣,派出了唐朝的戰神李靖,一直打到了柏海(黃河源頭的鄂陵湖或劄陵湖),其王伏允自缢而死,吐谷渾歸附于唐朝,渾成為唐朝屬國。

為了團結吐谷渾,鞏固戰争成果,李世民于640年将自己的女兒弘化公主嫁給了吐谷渾可汗慕容諾曷缽。但這時候的吐谷渾已昔非今比,内亂不說,還時常受到吐蕃的攻擊,至663年,最終為吐蕃所滅。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h1>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h1>

新發現的吐谷渾大墓位處天祝縣祁連鎮岔山村北的山頂之上,其處于東、西、南三山環繞的小山崗上,東距武威市35公裡。墓葬所在地屬祁連山北麓,為局部較為平緩的山間盆地和縱谷結合地貌。出土了不少文物,為武威地區發現和發掘的時代最早、儲存最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在國内亦屬罕見,是吐谷渾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發現。為人們研究吐谷渾葬制葬俗及唐與吐谷渾民族關系史、絲綢之路交通史、物質文化史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價值。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墓主人是慕容智,慕容諾曷缽第三子。與網上的熱議相比,我們更多思考這個大墓為什麼會出現在天祝。

吐谷渾被吐蕃攻滅後,唐朝把末代可汗諾曷缽和弘化公主以及一些逃難的吐谷渾部落,安置在了武威,他們希望唐朝能助其複國,但弘化公主和諾曷缽等了9年,也沒有什麼動靜。670年,為了牽制日益向西域擴張的吐蕃,也為幫助吐谷渾部回歸故地,唐朝派薛仁貴率軍出擊河源地區,卻被吐蕃在大非川打了個大敗。弘化公主和諾曷缽覺得複國之事徹底沒了指望,上書朝廷請求遷入唐朝内地。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收到弘化公主和諾曷缽的請求後,唐朝覺得将其遷入内地不是很好,還想讓其回到青海,扮演曾經扮演的那個角色——夾在唐朝和吐蕃中間充當“緩沖”。672年,唐朝将諾曷缽和弘化公主遷至今青海樂都大通河之南,但終因“畏吐蕃之強,不安其居”,而被遷往今甯夏同心韋州。當時,唐朝的皇帝是唐高宗,給韋州取名安樂州,意思是讓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在韋州好好養老,“欲其安而且樂也”。

在甯夏,弘化公主一直生活至698年去世,這時,諾曷缽離世已整整10年。可能是人們想着把她葬在韋州有些孤單,就把她運送到了武威,葬于青嘴喇嘛灣。武威距青海相對近一些,多少可以給弘化公主一些“安慰”。新發現的慕容智墓位于天祝,或許也有着這層意思:一方面,天祝是吐谷渾的故地;另一方面,也有“複國”的希望吧!

吐谷渾的大墓為啥在天祝被發現?他們培育的良馬曾是楊玉環的坐騎讓我們首先從一條路、一些地方開始。還是回到吐谷渾人的身上來。再來說說吐谷渾政權。現在來說說天祝發現的吐谷渾大墓。

事實是,曆史在後來并沒有給吐谷渾“翻身”的機會,五代時散居蔚州等地,曾附屬于沙陀李氏;宋朝時依附契丹,其後同化于漢族或其他民族。吐谷渾的曆史就此停泊在了史書裡,就像他們曾經培育出的“青海骢”一樣,後來,被當成楊玉環的坐騎凝固在了古畫裡。

今天的烏鞘嶺東西兩邊山腳下,分别有兩座古城,嶺北為安遠,嶺南為安門。據稱,有一城稱番城,為吐蕃所築,向西過可可口經抓喜秀龍通青海。兩城相距10公裡,應是當時吐蕃與唐朝兩軍對壘的地方。(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