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銀魚
銀魚是太湖著名特産。是以,銀魚亦稱脍殘魚或王餘魚。清康熙年間,與梅鲚魚白蝦并稱為太湖三寶。銀魚形似玉簪,細嫩透明,柔若無骨,色澤似銀,春秋時期太湖已盛産銀魚。品種有大銀魚、雷氏銀魚、太湖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等。銀魚肉質肥嫩鮮美,營養豐富。銀魚炒蛋、銀魚丸子、芙蓉銀魚和銀魚馄饨等是太湖名菜名點。
亦稱冰魚(icefish)或玻璃魚(glassfish)。
銀魚科(Salangidae)銀魚屬(Salanx)多種半透明魚類的統稱。見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鲑,無鱗或具細鱗,很少長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
銀魚是淡水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産于長江口的體形略長,俗稱“面丈魚”、“面條魚”。太湖銀魚,曆史悠久,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産銀魚。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産量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高。
異名
王餘(《爾雅》郭璞注),蛤殘魚(《爾雅翼》),銀條魚(《日用本草》),面條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大銀魚(《魚類分類學》)。
相關傳說
從前,水晶宮龍王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銀果,女的叫銀花。一日,龍王派他們倆到人間檢視生物生長情況。在人間,他們看到人們過着美滿幸福的生活,十分羨慕。以後,它倆的感情日益深厚,于是結為夫妻,過着男耕女織,相敬相愛的自由生活,再也不願回水晶宮了。後來,龍王知道了着這件事,認為銀果、銀花違犯令條,罪不能容,便派水兵水将,将他們捉拿回宮問罪,并傳旨将銀果、銀花打出水晶宮,永為全身透明的小魚。從此,銀果,銀花隻能在淺水處遊動。他們感情深厚,銀花在人間有身孕了,肚子日漸大起來,遊動也很緩慢。銀果随着銀花總不遠遊,并為銀花尋找食物。不料這又被龍王知道了,龍王頓時大怒,即刻傳旨,不許出生。銀果、銀花一聽,悲痛萬分,互相流淚不止。銀果說:“這不是讓我們斷子絕孫嗎?”銀花接着說:“我們已是夫妻,怎能沒有兒女,我決意破肚而死。這樣能保全後代繁衍下去。”說罷,銀花便遊向碎石,破腹産卵而死。銀果一見銀花死去,他安置好卵子,也很快死去了。這是一段神話故事,不足為信。但銀魚的生命隻有一年,确為事實。漁民們捕獲的銀魚,不論大小,都是當年的魚。
松江鲈魚
松江鲈魚僅産于上海松江縣西門外秀野橋下,為松江特産,自魏晉以來就聞名全國,其肉嫩而肥,鮮而無腥,沒有細毛刺,滋味鮮美絕倫,是野生魚類中最鮮美的一種,中國四大名魚之一。松江鲈魚體型呈紡錘形,長約十二厘米,重不過二、三市兩。用鲈魚制作的名菜,有被譽為“東南佳味”的鲈魚脍、鲈魚羹等 。
興凱湖大白魚
密山興凱湖大白魚,學名翹嘴紅鉑,俗稱大白 魚,鯉科;體長約50—60厘米,體重2—10公斤,淺棕色,銀灰色,腹部白色,眼大,口偏上,下額堅厚突出而上翹,生活于流水及大水體的中上層,行動迅捷,善跳躍,性兇猛,以小魚及撓足昆蟲為食。
興凱大白魚生活在興凱湖獨特的水域環境中,使其在生理性狀上形成一個獨特的種群,興凱湖水質清新、無污染、餌料資源豐富,使得所産大白魚體色銀白、肉質潔白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興凱大白魚曆來是皇室貢品,也是酒宴上一道佳肴、親朋好友禮尚往來的貴重禮品,被譽為我國北方四大淡水名魚之首,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名貴綠色經濟魚類。
興凱湖水質潔淨,營養豐富,利于仔生長,成魚肉質細嫩鮮美,列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是曆代貢品,國宴珍品。
泰山赤鱗魚
赤鱗魚又名石鱗魚、時鱗魚、斑紋魚,為我國魚類珍品,産于泰山山澗細流中,成魚長不過20厘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肴馔,還可以藥用。
泰山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野生魚類,在自然條件下,成魚長不足20厘米,重不過百克。體側扁,腹
部圓,頭小吻鈍。體暗褐色、腹白,背部微顯藍色。體被細鱗,兩側鱗片微黃,背鳍、尾鳍灰黃色,
其他諸鳍桔黃色。生殖季節雄魚色彩鮮明,鳍呈桔紅色,吻部及臀部綴以白色珠星,甚為美觀。其魚
體色還會随環境而變,或深或淺。
赤鱗魚屬底層魚,喜食藻類和浮遊動物,養殖條件要求嚴格。泰山溪流以砂石為底,石上富生藻
類,溪水常流低溫,經流彎曲,含氧豐富,各種礦物質含量低,正是赤鱗魚特需的生态環境。赤鱗魚
離開泰山水不易成活,自古有“赤鱗魚不下山”之說。
泰山赤鱗魚為我國五大名魚之一,自然資源量十分稀少。山東境内雖多青山秀水,但除泰山外,
其他水域中均不見其蹤迹。據載:“該品甚難蓄養,每蓄缸中,天暑則死,天雨則飛,時時跳躍缸外,
必得大缸深水安置蔭中,缸口以竹編蓋蓋之,十活一、二,亦不見長。”近年來,有關部門做了大量
的實驗研究工作,使赤鱗魚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能夠正常繁殖生長,打破了“赤鱗魚不下山”的說法。
泰山腳下已基本建成兩處養殖基地,并将部分魚苗放歸自然水域,增殖自然資源。
赤鱗魚含脂量甚高,據傳,夏日置魚于石上曝曬,魚肉可化油而流,隻剩鱗片和骨架。該魚香而
不膩,鮮而不腥。“養螭霖之水,盛螭霜之器,用之泡茶,絕對不腥”。曾為清代皇室貢品。
赤鱗魚的烹制很有特點。炸魚前需将活魚冷凍,用毛巾托住魚體開膛,放進佐料,魚被投入油鍋
後,還能竄躍。熟後魚頭魚尾翹起,呈弓形,色淡黃,蘸花椒鹽食用,外酥裡嫩。若清汆赤鱗魚,佐
以姜末、香醋而食,肉嫩湯鮮。當今慕名來泰安的中外遊客,無不以登泰山、品嘗泰山赤鱗魚為快事。
孟津黃河鯉魚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這裡所産鯉魚尾巴淺紅、肚皮鮮白,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泥腥味,營養豐富,滋補健身,為宴席佳肴。
孟津黃河鯉魚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的特産。孟津以東黃河河道開始放寬,河床寬而淺,含沙量少,透明度高,水中富含魚類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鹽類,此處的鯉魚因而味道鮮美。
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賦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這恐怕是孟津紅燒黃河鯉魚最好的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