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尋發展突破口 南嶽區這場4個小時的茶旅融合懇談會這樣說

探尋發展突破口 南嶽區這場4個小時的茶旅融合懇談會這樣說
探尋發展突破口 南嶽區這場4個小時的茶旅融合懇談會這樣說

南嶽區雲霧茶。

探尋發展突破口 南嶽區這場4個小時的茶旅融合懇談會這樣說

采茶。

紅網時刻衡陽10月31日訊(通訊員 陽姣 陽彬 記者 石珊)10月29日下午,衡陽市南嶽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調研組到省級龍頭企業怡綠茶葉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開展“茶旅融合”專題懇談會。會議邀請了區人大、茶旅文化産業園項目指揮部、文旅廣體局、南嶽鎮、壽嶽鄉等相關機關及茶協、茶企、基地負責人和茶農代表參加。

懇談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氣氛熱烈。“我們也是挑過茶葉上北京的……香港報紙刊登過南嶽雲霧頂級毛尖……南嶽雲霧可謂是三起三落,現在可算趕上了好時代,黨委政府重視的力度如此之大,區第八次黨代會明确要積極為茶葉發展搭建平台和建構現代産業體系,茶旅文化産業園的加速建設讓我看到南嶽雲霧茶美好輝煌的明天!”怡綠茶葉負責人彭其舟是一位有着40年做茶經驗的老茶匠,他結合自己做茶的初心深情的講述着南嶽雲霧茶的曆史、文化與發展。

“把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葉變文旅産品,茶葉+宗教,茶葉+研學,茶葉+康養,茶葉+民宿,建設生态茶園、智慧茶園、認養茶園,讓茶産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讓茶葉插上旅遊的翅膀騰飛起來……”南嶽茶協會長羅豔雲談到這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

“開辟茶旅線路,從龍池工區到藏經殿,從廣濟寺到鐵佛寺,打通這些線路的最後一公裡,建構禅茶一味的茶旅之路。依托千萬遊客的市場,讓人們來南嶽旅遊形成一條理念:爬一次山,拜一次佛,供一盒茶,再小的基數乘以1300萬的倍數,茶旅融合的千億市場潛力無限啊!”西嶺杉灣有機茶公司負責人李國軍如是說道。

“我們茶葉基地吸納了周邊農戶150餘人,采茶勞工平均工價120元|天,一個春季下來可拿到4000多元。現在我們還打算研制開發夏茶和秋茶,延伸産業鍊,大多數村民都願意在家門口幹活了……”龍池蓮塘茶葉基地周興文提到農民增收時滿臉堆笑。

在怡綠茶企工廠中的房間,調研組一行認真聽取了茶企對産業發展、茶園建設、存在困難的情況介紹,南嶽區文旅廣體局、農業農村局、鄉鎮負責人對現場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政策解答和交流。

南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總工會主席符江波說,南嶽茶旅融合有基礎,具備品牌影響力、文化感召力、市場開拓力、政策支援力、茶園戰鬥力、遊客需求力。茶旅融合有路徑,要注重特色化、突出市場化、具備儀式化、打造景觀化、建設品牌化。南嶽雲霧茶要堅定茶文化自信,堅定走出南嶽雲霧茶特色之路。

南嶽農業關鍵看茶葉,重點在茶葉。南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茶旅文化産業園項目指揮部副指揮長曠文峰勉勵大家,農旅融合是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茶旅融合是農旅融合重要部分。要堅定打造“千億産業”的信心,建構茶産業全産業經濟鍊;堅持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各企業要凝心聚力,共謀發展,千帆競向勢如虹;堅決打響“南嶽雲霧”品牌,弘揚“茶祖、茶匠”文化精神;堅守一份“南嶽情懷”,深耕産業一分,厚愛家鄉一寸,堅持我的南嶽我奮鬥。”

懇談會持續了四個小時,會議結束時,南嶽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将認真梳理收集的意見和建議,歸納好茶協、茶企在發展過程中的困難與訴求,進一步結合部門職能解決推進。

把茶言歡,共話藍圖。“茶旅融合”工廠中的房間懇談會是落實黨代會精神、兩會精神的一次具體展現、一次深刻體驗、一次頭腦風暴,也是提升幹部履職能力的一次現場考驗,更是推動“三強一化”、助力南嶽建設成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