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南新邵:傳承推廣“非遺”美食引領村民緻富

中國網11月1日訊“海師傅,有沒有今年剛出的豬血丸子,給我來一個清蒸的!”日前,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清水村鐘海紅的海師傅土菜館,婁底遊客鐘先生剛落座,便先點上一道清蒸“豬血丸子”。

清蒸豬血丸子,是一種烹饪方法簡單而又最保留原味的做法。土菜館老闆兼大廚鐘海紅将熏烤了近半個月的,剛剛從烤架上拿下來的豬血丸子洗淨,切成薄片,平整的鋪在蒸碗中,滴上些許茶油,再加入剁辣椒等醬料。最後放入蒸鍋,約30分鐘後,一道美味的清蒸“豬血丸子”便端上了客人的餐桌。

“不用放太多其他的佐料,這道菜吃的就是它的原有臘香味。”鐘海紅介紹,“最好的豬血丸子是外表黝黑有彈性,而切開後裡面又保持了豬血和豆腐的鮮嫩,與辣椒相伴鹹辣爽口!得益于2021‘味道湖南’美食季活動,現在我們這道豬血丸子招牌菜的名頭更響了,客人幾乎進店必點。”

豬血丸子又被稱作豬血粑或者血粑豆腐,是湖南邵陽地區的一道特色菜品,尤以臨近湘西的新邵最為正宗。每年九月底十月初,當地便開始大量制作豬血丸子,人們選用最好的黃豆磨制成豆腐,将豆腐捏碎,放豬血五花肉揉和,再佐以茶油、精鹽、生姜、大蒜等,将各種材料搗碎成泥狀,然後通過手工将其捏成丸子的形狀,置于草墊篩籠,然後挂上爐炕,柴火自然熏烤。經過熏制的豬血丸子不僅有着豆腐的鮮美和豬肉的鹹香,吃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臘香味。這道美食,據說始于宋朝,民間曆代相傳,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曆史。

舌尖的美味,總是在不斷的傳承中發揚和改進。在新邵縣寸石鎮南廟村,作為寶慶豬血丸子制作技藝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的李小貴領着10多名頭戴藍布花巾、身穿青色夾襖的婦女,忙着制作豬血丸子。從黃豆的選擇,再到豆腐拌豬血,捏制、柴火熏烤、包裝……對每道工序,李小貴都根據現代人的口味和生活習慣作了一定的改良。“制作工藝不論怎麼改良,但豬血丸子承載的故鄉的味道和鄉土的記憶是永遠不能改變的”,李小貴說,為了這份傳承,這些年,她始終堅持手工制作,哪怕是熏烤,她都盡量選用香椿枝條,力求在每一顆豬血丸子中都儲存着最道地的家鄉的味道。

今年47歲的李小貴,家裡從老爺爺輩開始,一代代人傳承着制作豬血丸子的傳統和秘技,他們家做的豬血丸子,色澤誘人,香嫩可口,開胃養生,深受鄉鄰喜愛。這幾年,李小貴不但在邵陽紮下了腳跟,申請了專利商标,建好了标準化廠房,而且還将豬血丸子賣到了全國各地,2020年,她的廠子共制作銷售豬血丸子50萬個,完成銷售收入300多萬元,今年,有望完成銷售收入500萬元。通過制作豬血丸子,李小貴不但自己走上了緻富之路,還解決了附近10多名勞動力就業。

近年來,湖南新邵大力推進豬血丸子産業化發展,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建設+農戶+自主創新”模式,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将豬血丸子申報為非遺項目加以傳承和推廣,加快豬血丸子加工标準化、産品銷售多樣化。現在新邵擁有大小豬血丸子制作企業近20家,年産值數千萬元。小小的豬血丸子,不僅萦繞着家鄉味道,還成為了村民們的“緻富丸”。(劉佑祥 胡金國 楊能廣)

【來源: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