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初年的一支讨袁起義軍,兵敗後留下藏寶詩,至今無人能解

聲明:吳學華原創作品

民國初年的一支讨袁起義軍,兵敗後留下藏寶詩,至今無人能解

公元1913年,袁世凱借助北洋的勢力,竊取了革命的果實,在宋教仁被暗殺之後,革命黨人認識到袁世凱的醜惡嘴臉,發起了二次革命。但是在二次革命之前的民國元年,河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支反袁武裝。這支武裝的出現毫無征兆卻來勢兇猛,武裝隊伍打出了“劫富濟貧”的口号,在短短的幾個月内,占據了豫西的幾個縣,聲勢浩大,達兩萬人之多。

這就是在曆史上昙花一現的白朗軍。

對于這支義軍的首領白朗,史書上未見記載,隻在一些民間演義上,有些故事。一說白朗原是軍隊裡的下層軍官,由于為人仗義,是以深受士兵們的愛戴,因軍隊上層克扣軍饷,毅然帶着弟兄們讨袁;也有人說白朗是寶豐縣人,家境富有,時年三十八歲,曾經在第六鎮統制吳祿貞手下當參謀一職,袁世凱派人暗殺了吳祿鎮,白朗于是在嵩山落草當了“大王”,自稱“中國扶漢軍大都督”。

不管怎麼說,白朗這個人非常仗義,那是真的。

白朗軍起事之後,由于作戰勇敢且劫富濟貧,是以深受百姓愛戴。當時在豫西一帶流傳有歌謠:好白朗,白朗好,劫富濟貧,替天行道,人人都說白朗好!老白朗,白朗老,搶富救貧,替天行道,人人都說白朗好。兩年以來,貧富都均了。

很多被北洋政府裁撤的士兵,都去投奔。原陝西陸軍第一師團長王生歧,都率全團官兵加入白朗軍,加入了讨袁的行列。

見白朗軍的聲勢越來越浩大,袁世凱急調心腹段祺瑞出任河南都督,率軍近十萬人征剿白朗軍。

白朗軍雖然是流寇性質的,卻有較正規的軍事編制,分為“步、馬、炮、工、辎,紮立營寨,放哨巡邏,悉如軍隊”。白朗軍的士兵,每個月可以領到十兩的月饷,而北洋軍的月饷僅四兩。雖然北洋軍在征剿白朗軍,但是很多北洋軍士兵,卻偷偷投奔了白朗軍。

白朗軍作戰勇敢,在遊擊戰術上運用非常的靈活,雖然敵衆我寡,但他們卻善于避實就虛,往往以小股軍隊引誘北洋軍,大部隊迂回作戰,襲擾北洋軍的後方,打擊北洋軍的辎重部隊。往往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戰果。

在與北洋軍作戰的同時,白朗軍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到了山東和安徽的境内,卷起一股反袁的浪潮。

民國初年的一支讨袁起義軍,兵敗後留下藏寶詩,至今無人能解

袁世凱對于白朗這個心腹大患,除了開出12萬大洋的懸賞之外,還采取鄂、皖、豫、魯四省“會剿”的辦法,動用軍力20萬人,先後任命北洋軍戰将段祺瑞、趙倜、陸建章、張敬堯、王占元等負責“督剿”。

大清總兵出身的趙倜,率部配合段祺瑞在豫西征戰數月,徒勞無功,他曾哀歎:“尾追固非善策,圍剿亦難奏功,每當想到此,憂心如焚。”

1913年4月,段祺瑞率大軍将白朗軍包圍在鄂西的山區,沒等他們反應過來,白朗軍居然不見了。更為奇特的是,白朗軍出現在了豫東山區,完全跳出了段祺瑞的包圍。由于白朗軍行軍快速,常使北洋軍的圍追堵截一再落空。

白朗軍與北洋軍展開了幾場激戰,互有輸赢。白朗軍為了取得外界的支援,在1913年公開打出讨袁的旗号,揭露袁世凱“雖托名共和,實厲行專制”的野心,有冒天下大不韪,意圖稱帝的癡心妄想。

在當時,袁世凱身邊的謀士,正為其将來稱帝開始造勢,相關的計劃還在進行中,白朗軍如此神算,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時任江蘇讨袁總司令的革命黨人黃興,在1913年7月緻書白朗,盛贊其“豐功傳烈,可以不朽于後世”,并要求白朗占領鄂豫之間,“相機進攻,窺取豫州,多毀鐵道使袁進路阻礙”。

袁世凱對這支行蹤飄忽、出沒無常的“匪”軍大為恐慌,為了掩飾北洋軍的無能,在報紙上宣稱白朗軍已經達到三四十萬人,蔑稱白朗為“白狼”,稱北洋軍已經擊斃“白狼”的匪軍數萬人……

為了不使白朗軍與南方的革命軍聯合,袁世凱在撤掉河南都督張鎮芳和護軍使趙倜之後,要段祺瑞半年之内消滅白朗軍。

段祺瑞采取村莊連坐制度,一個村子資助白朗軍,全村人遭殃。為了保護百姓,白朗軍不得不離開豫西,向陝甘方向進發。

民國初年的一支讨袁起義軍,兵敗後留下藏寶詩,至今無人能解

為了打探白朗軍的行蹤,花了大價錢從俄國人手裡租來一艘飛艇,他在飛艇的幫助下,很快弄清了白朗軍的動向,一邊派人堵截,一邊督軍追擊。

從豫西到陝甘,白朗軍一路上遭遇官兵堵截,人數越來越少,1914年初,經過數月的征戰,白朗軍所剩不到一千人。眼看陝甘一帶荒涼,隊伍無法立足,白朗率領僅有的人奔襲回河南。在隊伍回到河南之後,由于奸細的出賣,白朗和最後的幾十名侍衛,遭到數千北洋軍的圍剿,最終寡不敵衆而戰死。這場曆時三年之久的起義,就這麼畫上了句号。

按道理,白朗兵敗身死,應該會被官兵枭首示衆才對,可是居然沒有這方面的任何消息。

民國初年的一支讨袁起義軍,兵敗後留下藏寶詩,至今無人能解

民間傳聞白朗并未死,而是逃到山裡面的一個廟宇當了和尚。也有傳聞說白朗劫富濟貧,殺了很多為富不仁的地主,奪得一大筆浮财,就埋在豫西栾川縣的山裡面,有關白朗的寶藏,還有一句諺語:山上山,地上地,盆中盆,人上人,誰能找得到,吃穿十世孫。

也就是說,能夠找到白朗寶藏,十輩子都夠花的。不知道誰有這個運氣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