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廣平的散文《風景》,隻讓人感歎:萬般無奈是人生

作者:邊庭飄搖

萬般無奈是人生

——姜廣平散文《風景》賞析

姜廣平的散文《風景》,隻讓人感歎:萬般無奈是人生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檔

1

初看姜廣平的散文《風景》,很有些疑惑:清新的文字,淡淡的哀愁,绮麗婉約的江南風景,在欲說還休中訴說着人生的無奈。

這個姜廣平,是否如魯迅般的二三十年代的現代作家?

然後,才發現,篇尾赫然寫着“1993年”。

原來不是。

說到人生,說到江南,很容易令人想起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也是最大的文學流派——文學研究會,抑或是魯迅、周作人、許地山般的鄉土文學。

而姜廣平的散文,明顯帶着文研會的主張,及鄉土文學的影子。

此處的《風景》,遠沒有茅盾那篇著名的《風景談》那般熾烈、紅豔:也是一般的月夜,也是一般的人物,卻是不一般的情感。

以色彩為喻,《風景談》是熱情的紅色,《風景》是憂郁的藍色;以物象為喻,《風景談》是激情噴射的太陽,而《風景》則是寒灘一般的月亮。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鬥轉星移,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縱沒有欲語淚先流,也是“天涼好個秋”!

一切景語皆情語。

觀山則情滿于山,看海則情溢于海,我看青山多妩媚,諒青山見我亦如是。

然而,少年的“我”卻是不谙世事的,尚不知情為何物,“天生不是一個對風景敏感的人。”照父親的說法,“一個對風景不敏感的人,他的感情世界也一定是貧乏的。”

父親的怨歎,為時過早。

尚不知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怎要求孩子所見之景、所抒之情一樣呢?嬌滴滴的林妹妹隻有同樣嬌生慣養的寶二爺愛,賈府的焦大是決不會愛那個“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林妹妹的。

同樣的,“灰蒙蒙的”橋和橋下的流水,“樣子太小”的一個人站在那兒,“天上那個月亮不明亮”,“歪歪斜斜”的窗子,隻有在飽經風霜的父親眼裡,才認為“很漂亮”,才會想起卞之琳的《斷章》。

而在少不更事的“我”眼中,是“也太沒有意思了”,“真不好看”。

兩種不同的人生,才能見到兩種不同的風景。

這不是感情的貧乏,這是人生的經曆不同。

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當年的毛小子,在“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也在經曆了人生的坎坷,“我們一家也發生了極大的變故之後”,兩代人對風景的看法,漸趨一緻,“我方始對父親所說的風景有了一點感悟。”

不是“我”開始有情感了,隻是人生的風雨開始在“我”頭頂彌漫了。

人生隻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化作連江點點萍。

誰讓不經事的臉,轉眼滄桑的容顔?“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充滿濃郁藝術氣息的家,也不再總是風平浪靜了。“大哥早已扔掉了畫筆。他到無錫掙錢去了。”“我們一家之時隻能靠他來養活了。”——如小時的魯迅般,“我”一家由小康陷入困頓。父親握畫筆的手也“變粗了”,而“所有的畫具都放進了一個箱子裡。它們被放在了鄉下屋子的一個角落。”

如果沒有狂風暴雨,如果沒有困頓流離,如果沒有風住塵香花已盡,“我”見到的風景還會是風和日麗,然而,“我”已不複是當年的“我”了。

人生真是很奇怪的東西。

時光走得很快,怎麼拉也拉不住。“我進城念大學”了,——“又有很多漫長的歲月過去,我要離開我工作多年的小鎮到鄰縣一所中學去教書。”——而“我”,也“是那時的父親”。

人生就是一個螺旋,怎麼轉也轉不出那個圈。

我們不禁想起了閏土和他的父親。

人到中途更迷茫,多少路,這般長?往事曆曆不曾想,猶隻聽,流水響。未曾敢忘,男兒當自強。細雨輕風未張揚,不經意,淚滿窗。——“我”終于見到了和父親所見一樣的風景了。

“然後,我躺在船艙裡。看天,天是湛藍的;看月,月是渾黃的。從船舷上看向遠處,遠處一切全籠在薄薄的水霧裡。雖是月明之夜,卻看不分明。水輕輕地漾着,我的船兒一晃一晃。我才發現這種風景真美。而我們家的茅屋,在月光下幽靜得像一個鄉村少女。盡管這時我很想流淚。”

……

“晚上,躺在艙裡。天已經烏沉沉的,沒有月亮,像張憂郁的臉,似乎就要掉淚的樣子。聽船底潺潺的流水之聲,似戀人的喁喁私語,又像是遊子唱着離歌。我知道,我走了,已成了那一方水土的記憶。……那光裡含着無盡的鄉愁。”

人生的颠沛流離,讓“我”與父親在感情的世界裡相通了。“我”也終于放心了,“我那顆心對風景是異常的敏感。”

此處的“船”,象征意味頗濃。

一隻小船,将“我”從鄉間,擺渡到了城裡,将“我”從不識愁滋味的少年,擺渡到了“而今識盡愁滋味”的中年,将“我”由“一個對風景不敏感的人”,擺渡到了“對風景異常的敏感”,将“我”“把手中的碳筆輕輕擱在畫夾上,走出了父親的畫室”,擺渡到“我開始後悔為什麼當初不聽了父親要我學畫的勸告”。

更是這隻船,将“我”擺渡到了父親當年的人生!“我是那時的父親。隻是我的手中不拿着畫筆。”

到此處,姜廣平把萬般無奈是人生潑灑到了極緻。

人生是什麼?——就是一張網,我們都困在網中央。心有千絲網,中有千千結。

當然,也不必悲觀。縱然是因在網中央,也要做一隻破繭的蝶,飛翔于藍天。

或者,不是還有船嗎?

那船,又何嘗不是渡到新生活的呢?

魯迅在船上,不是感悟出了“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嗎?

是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

人生何處無秋風。

沒什麼,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換種眼光看風景,換種風景看人生,也不失為一大樂事,或者,就如納蘭容若所言:“我是人間惆怅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

我們本來就是——别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正如剝洋蔥,你一片一片往下剝,總有一片會讓你流淚。——沒有流淚的人生,不是人生!

萬般無奈是人生。這是人生的真谛。

了解了它,你才會認真去對待它,你也會才能看到更多的

——風景!

世上有不絕的風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