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作者:廖昊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為此,乙觀藝術中心推出線下藝術分享會《目光之外》,作為重點打造的線下品牌項目,每期邀請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用跨界的思維碰撞,共同開啟别有意味的藝術之旅。10月29日晚,第一期分享會“傳統&先鋒:陌生的經驗”在乙觀藝術中心舉行。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柯軍,知名設計師、策展人、工藝美術師陳衛新,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畫刊》雜志主編孟堯,共同探讨傳統文化和古典精神之于先鋒藝術的隐秘作用。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在從事新的事業、開辟新的道路時,從傳統延續來的“經驗”往往不可忽視,并常常在不經意間給予助力。在柯軍看來,“經驗”是寶貴的,因為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被視作傳統本身,意味着嚴格的規範和優良的習慣,幫助人減少前進途中的誤區和盲區。“我們需要重視的是,人有可能因為固守看得到的‘經驗’而固步自封,被傳統束縛了創新的能力。”柯軍說。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在陳衛新看來,經驗是比較個人化的,傳統可以看作很多個體經驗的重疊,慢慢變成某個時代的痕迹往下延續,也無可避免地随着時間的流動、時代的變遷産生更替。他舉例說,上世紀初,混凝土和玻璃這兩大新材料廣泛運用後,迅速給建築業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孟堯把經驗區分為個人的“經驗”和人所在時代賦予人的公共的、文化的“經驗”,兩者的變化會深層次地推動一個行業的經驗轉化。他介紹了《畫刊》創刊47年的曆程和不同階段,經過專業和品格的更新,最終把思想性、學術性作為立刊之本,而雜志多年以來的專業傳統,熏陶了很多人的藝術品鑒和創新能力,不斷把當代性融入到期刊的藝術邏輯中。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在座談中,柯軍介紹了自己一直堅持的“素昆”嘗試。這其中最經典的就是實驗昆劇《夜奔》,放棄了昆劇演員的傳統妝扮,以一種全素的方式去演繹演員本身。和柯軍一同完成《夜奔》的昆劇演員楊陽也在現場,他回憶說:“有一次和老師(柯軍)在蘇州博物館演出《夜奔》,當天是豔陽高照,老師一直在祈禱,下雨下雨下雨。等他上台的時候,果真下起了小雨,老師即興在雨中‘素顔’演出,當時的場景特别動人。”柯軍解釋了自己“求雨”的原因:“昆曲有很多唱詞,好美啊,我就在想,能不能天給我一點‘眼淚’,就是天上落的‘眼淚’,代表整個劇的氛圍,也蘊含着蘇州這座城市的性格。更有意義的是,我們的觀衆裡很多是遊客,遊客即興碰到了,我們即興就演了,這也是一種别開生面。”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很多人都期望在傳統行業當中産生新的經驗,有的人選擇的方式是往回走,往傳統裡面走,進而推陳出新。這些年陳衛新放棄了很多商業項目,反而去進行一些老城的改造項目。在他看來,雖然古人留下了深厚的曆史文化資源,但實際上人們在當下現實生活當中能見到的已經很少了,是以需要思考,如何把現有的一些文化資訊擴大、使用,怎麼去表達文化的人文性。他舉例說,自己在南京市一個街巷裡面做了一個少兒的繪本館,并在空間裡做展覽,目前正在策劃《春節》的繪本展,通過彩繪描繪出春節這個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經驗、文化傳統。“這個項目就是用藝術來産生黏性,把家庭、孩子們黏合在這樣的藝術空間;同時經過這種繪畫的教育,得到一種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我覺得這種方式應該說是未來做城市更新更需要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完全用一種建築表面的圖示化的改變去完成。”陳衛新說。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從2019年起,孟堯及其團隊開始了“《畫刊》封面計劃”,每一年畫刊都有一個年度主題,12期封面會選擇12個藝術家,針對年度主題來進行唯一性的創作,同時還會有一些藝術家自己的創作感言、手記和相關訪談。當這12期期刊出完以後,團隊會把12期封面的視覺内容轉移到展覽現場,延展到空間進行表達。孟堯認為:“這樣一種創造力的關聯,不是一個簡單地建構一個舞台,把聚光燈打到藝術家身上。它實際上呈現的是一個藝術創作者跟一個期刊的編輯者,如何在一個具體的語境裡面共建一種文化經驗。我想,這種文化經驗反映的就是當代性在期刊的叙述邏輯裡面,以及在展覽的空間裡面如何呈現。它包含了藝術家的個人意志跟他對文化跟社會的認知,也包含了期刊通過一種新的手段,對現場進行了能動性思考的反映,它是個人經驗跟文化經驗的一個共構。”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跨界,常常被人們視作取長補短、碰撞出“新”的有效手段。柯軍認為,很多人的跨界就是伸出“腳”跨在界外,然後自己的重心其實還在圈内。“你的腳有多長呢?你得伸多遠呢?我們的跨界需要真正地跨出自己,到别的界裡面去紮紮實實地學習。再回過頭來再看你自己這個圈,是不是可以再大一點,可以再無邊一點,真正地跨出邊界而并不隻是跨界。”

陳衛新表示,跨界對于設計行業而言非常重要,因為設計者不像單純的藝術家,完全是一種自我創造。實際上這個設計師更多的是跟委托方一起創造,委托方也是越來越多元的。比如在城市更新領域,更多的要考慮到一個城市的需求,站在這個角度上,可能要把一些自我的東西及時隐去。“當然,你的‘軸線’是不能動的。我覺得要堅持在一個主軸上面,然後讓自己的眼界更開闊些,在日常生活當中,更多地接受美、感覺美。”

傳統&先鋒,碰撞陌生經驗!乙觀文化推出首期藝術分享會

“如今,所有行業的人都應該努力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所謂的跨界,能否成功取決于人的學習能力。你跨界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你,互相交流經驗,不同的工種,不同的文化背景,會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不同的工作習慣,這之間會産生很多有意思的化學反應。但是,你首先得知道自己的坐标在哪兒,你跨出去的目的實際上還是讓别人了解你,是把别人引過來,而不是簡單地去完成跨越這個動作。”孟堯說。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吳雨陽

【來源:新華日報·交彙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