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哈密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使哈密刺繡針法質樸細膩、色彩飽滿鮮亮,而哈密維吾爾族刺繡,近年來在繼承曆史傳統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中原文化和新疆多民族文化元素,逐漸形成具有獨特審美觀念、紋樣特色、針法特點的刺繡技藝,使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在生活中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在政府的支援下,更多的人也加入到哈密維吾爾族刺繡隊伍中來,使之在傳承中發揚廣大。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民族刺繡作品。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古紮力努爾·斯坎的刺繡創業路

10月28日,哈密市伊州區回城鄉沙棗井村村民古紮力努爾·斯坎旦作為哈密阿加汗特色産業開發有限公司主管和家族刺繡的第九代傳人,來到手工繡娘依巴代提·阿不都素的家中,為她送去了下個月的刺繡訂單。

依巴代提·阿不都素在哈密阿加汗特色産業開發有限公司已經工作五年了,五年前在阿加汗·賽買提大媽的幫助下,不但學會了維吾爾族刺繡,還利用空閑時間靠刺繡增加了收入,而這也是哈密衆多繡娘的縮影。

繡娘依巴代提·阿不都素說:“我以前不會刺繡,來到了阿加汗刺繡店(公司),學了兩個月以後就開始自己做刺繡了,現在在這裡工作已經五年了,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刺繡,一個月能賺1000多,我覺得挺好的,這五年來我在這裡特别開心,不但能掙到錢,還能把維吾爾族刺繡的文化傳承下去。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阿瓦汗的女兒在刺繡展廳給顧客介紹産品。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堅持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阿加汗·賽買提是哈密阿加汗特色産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走進她家的小院,看到的是一座刺繡加工廠,整個院落不僅有廠房,還有擺滿各式各樣刺繡産品的展廳。在廠房一樓的房屋内,70多歲的阿加汗正在給女兒和孫女講授手工花邊的刺繡方法。

清朝年間,回城鄉裡有一批繡工專門為哈密王制作繡品,世代相傳延續至今。阿加汗就是這些繡女後代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她不僅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新疆工藝美術大師”,還是哈密小有名氣的農民畫家、剪紙能手。自小她就在羊油燈下跟随媽媽學習刺繡,多年來她已領悟和掌握了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傳統技藝的精髓。作為家族刺繡的第七代傳人,阿加汗最大的心願就是将這門家傳的技藝傳授給她的兒女和孫女們。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繡娘的民族刺繡作品。

2005年由于阿加汗的繡品供不應求,剛從大學畢業的兒子買合木提·買買提萌生了創辦刺繡廠的想法,并全力投入到刺繡的創業中去。2010年,他和母親開辦了家庭式的刺繡加工廠,經過幾年的發展,阿加汗原先的刺繡廠也更新為哈密阿加汗特色産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了将傳統的手工刺繡藝術發揚光大并推向市場,2014年政府投資200多萬元,建造了生産、加工、辦公為一體的1000多平方米的刺繡廠房。目前公司有5台電腦繡花機,40多台縫紉機,繡娘數十名,每天生産工藝品達上百件。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阿加汗的女兒在刺繡展廳給顧客介紹産品。

憑借勇往直前的信念和家族精湛的刺繡技藝,哈密阿加汗特色産業開發有限公司制作的花帽、挂毯、工藝家居等各類刺繡産品深受當地群衆和國内外遊客的歡迎,産品供不應求。

在創新發展的同時,阿加汗一直堅持傳承指尖上的技藝。今年21歲的古紮力努爾·斯坎旦作為家族刺繡的第九代傳人,從小就以刺繡為樂趣,如今,剛剛大學畢業的她不僅可以制作各類刺繡産品,還設計了多種維吾爾族刺繡作品,其中有枕頭、女士衣服、花帽、絲巾、裙子、小包等數十種花色還獲得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最近我就打算把我們的傳統維吾爾族刺繡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做出一些年輕人更喜歡的刺繡産品,我身邊還有很多喜歡維吾爾族刺繡的年輕小夥伴,我們就一起學習維吾爾族刺繡,我也想把他們帶到我的團隊裡面,激情年輕一代的熱情,抒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讓更多人知道刺繡,傳承刺繡,保護刺繡。”阿加汗·賽買提孫女古紮力努爾·斯坎旦說。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刺繡展廳内的民族繡品。

這個家族把刺繡産業做得風生水起,刺繡技藝不僅為他們赢得了尊重和聲譽,還使他們走上了家族刺繡産業化之路,為一家人帶來了富裕和令人憧憬的幸福生活。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首席設計師

卡德爾·熱合曼‍

這兩天,剛剛從烏魯木齊參加完“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的哈密繡郎卡德爾·熱合曼很是高興,他從展會上不僅收獲了刺繡靈感和訂單,而且通過展會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哈密維吾爾族刺繡。

哈密市維吾爾族刺繡傳承人卡德爾·熱合曼說:“參加這個活動以後我特别高興,好多人看到了我們的傳統刺繡作品,還有現代的文創産品,他們特别喜歡,要訂做我們的作品。各地方特色的作品我們都看了,回來以後我想做出來更多更好的新的作品。”

今年49歲的卡德爾告訴記者,從小受到家人的熏陶,6歲就能自己繪畫、設計一些簡單的花草、牛羊圖案,後來又學會了剪紙。2008年6月,哈密維吾爾族刺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名錄,這讓他對傳承傳統刺繡文化信心倍增,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真正接觸刺繡,并經常參加政府組織的多個刺繡教育訓練。因為有繪畫和剪紙的基礎,各類刺繡技巧他掌握得很快。

2016年,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在哈密設立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雅昌文化集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西灌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哈密市政府簽訂合作協定,共同緻力于包括哈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傳統刺繡的工藝保護傳承和市場開發,當地的繡娘也多次前往鄭州、廣州等地學習。在調研、整理哈密刺繡文化資源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了卡德爾,并邀請卡德爾加入山西灌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為“灌木”團隊的圖案設計師。借此機會,卡德爾學習了時尚元素的運用,以及現代繪圖手段,随後設計出的圖案,既立足于哈密本土文化,又能和現代元素相結合,賦予傳統的維吾爾族刺繡新的生命力。

目前,卡德爾已經是山西灌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聘請的首席設計師,每次山西灌木公司發來訂單,卡德爾就将訂單分發給經過專業教育訓練的繡娘們,刺繡作品也被運用到筆記本封皮、耳機外殼、抱枕、扇子、服飾等多種産品中。如今,卡德爾的繡娘團隊已有120多人,她們都是來自哈密周邊農村的家庭婦女,年收入已從教育訓練前的幾千元達到如今的幾萬元。生産的刺繡産品高達40多種,銷往全國各地。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熱娜古麗·素批的作品

在時裝周上亮相‍

當清晨的陽光灑落街頭時,位于伊州區文化館的刺繡工作室裡,熱娜古麗·素批正在制作新的哈密維吾爾族繡品紋樣。熱娜古麗是家族刺繡工藝第四代傳人,自懂事起就跟母親學習刺繡技藝,從構圖、畫紙樣、穿針引線一步步學起。2013年6月,熱娜古麗成立了五堡鎮阿依熱娜刺繡專業合作社,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

2016年3月份,上海原創高定設計師、摩登盒子創始人兼設計總監秦旭受邀來到哈密,在五堡鎮阿依熱娜刺繡合作社通路時,被熱娜古麗和她媽媽精湛的刺繡技藝吸引,便開始一直與熱娜古麗合作。當時熱娜古麗怎麼都沒想到,自己的繡品能在法國巴黎進階定制時裝周和上海時裝周上嶄露頭角,正是因為她的一雙巧手繡出的哈密維吾爾族刺繡讓設計師歎服,成為進階定制時裝的點睛之筆。從那時開始至今,伴随着數次在知名時裝周的亮相,熱娜古麗越來越忙了,她不僅接到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内的訂單而且還有意大利、法國、俄羅斯等國外的訂單。

“從2016年開始,我每年都會帶着我的作品去時裝周,我真的沒有想過我做的作品能帶到上海和巴黎時裝周,哈密維吾爾族刺繡讓全世界都能知道、都能看到,感覺特别高興。”熱娜古麗·素批說。

作為新疆工藝美術大師,近幾年,熱娜古麗在繼承和傳承哈密傳統刺繡工藝的基礎上,對刺繡的配色、圖案設計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讓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帶着現代氣息越走越遠,更讓全世界都看到精美的哈密刺繡文化。目前她已有一千多個徒弟,培育出了一批有現代理念的年輕繡娘。

近年來,哈密市推進“傳統工藝工作站+協會+合作社+合作組+繡娘”五位一體管理體系建設,實作刺繡傳統工藝全面化保護、規範化管理、标準化生産、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營銷、全程化服務、特色化發展。2018年,在天山鄉、陶家宮鎮、五堡鎮等3個鄉鎮建了傳統刺繡手繡工坊,密切了邊遠地區手繡工坊和工作站的聯絡溝通。發展90多名各族刺繡傳承人積極參與到手繡工坊營運中,在各鄉鎮手繡工坊建立刺繡工作室,将訂單制作與旅遊産品銷售結合起來,實作多元增收。

自2016年起,命名哈密傳統刺繡密作師11名、刺繡工藝師10名、星級合作社23家、星級繡娘63人,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自成立以後,組織了87期正常刺繡教育訓練和9期高校研培,帶動本地7000多名繡娘接受了刺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訓練,已研發出近千款文創産品,實作文化、旅遊等産業融合發展,帶動越來越多農牧民增收緻富。目前,哈密市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刺繡産業,擁有鄉鎮級刺繡合作社26個,村級刺繡合作社58個,提供就業崗位10000多個,個人所得達到4500塊錢左右。

今後,将進一步培育拓展市場,開展哈密傳統刺繡産品開發、設計及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來提升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品質,還要進一步加大教育訓練力度,依托工藝工作站和刺繡協會,企業與内地高校的合作等各種教育訓練方式方法,助推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特色文化産品拓展疆内外市場,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出新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精彩哈密|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來源:哈密釋出

文/圖:哈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馬晶晶 麥麥提

編輯:譚雲

責編:王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