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西蒼梧縣的曆史沿革與行政區劃

秦屬桂林郡地。漢初屬南越國。西漢元鼎六年(前111)置廣信縣(治今梧州市區),今縣境屬廣信縣。元封五年(前106),析廣信縣地置猛陵縣,治今嶺腳鎮孟陵村,屬蒼梧郡。王莽攝政時期(9-24),猛陵縣更名猛陸縣,并改屬新廣郡。王莽後,猛陸縣複名猛陵縣,複屬蒼梧郡。三國吳析廣信縣地置新甯縣,治今大坡鎮城村,屬蒼梧郡。西晉太康元年(280)析廣信縣置農城縣,縣治農城(今龍圩鎮),同年改新甯縣為甯新縣。東晉改農城縣為遂城縣,屬蒼梧郡。南北朝時期有廣信、猛陵、遂城、甯新4縣,同屬蒼梧郡。

隋開皇三年(583),改廣信縣為蒼梧縣,以郡名縣。開皇十九年(599)改遂城縣為戎城縣,屬藤州。大業三年(607),省甯新縣入蒼梧縣,廢猛陵縣入豪靜縣。唐武德四年(621)複置猛陵縣并更名孟陵縣,屬藤州;貞觀八年(634)改屬梧州;天寶元年(742)改屬蒼梧郡;乾元元年(758)複屬梧州;光化四年(901)改屬桂州。

宋開寶五年(972)廢孟陵縣入蒼梧縣。熙甯四年(1071)省戎城縣入。元屬梧州路,為路治。明、清屬梧州府,為府治。

民國元年(1912)省蒼梧縣入梧州府,次年(1913)複置蒼梧縣,屬郁江道。民國三年(1914)屬蒼梧道。民國十六年(1927)析縣城區域及附近地域另置梧州市。民國十九年(1930)屬第七民團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省梧州市入蒼梧縣,屬梧州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屬梧州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屬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梧州專區。1950年析出省轄梧州市。1951年屬容縣專區。1952年縣治遷至龍圩鎮。1958年屬梧州專區。1971年屬梧州地區。1984年屬梧州市。2013年析出龍圩區,駐地由龍圩鎮遷至石橋鎮。

廣西蒼梧縣的曆史沿革與行政區劃

蒼梧縣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梧州市境北部。駐地在市人民政府駐地東北50千米處。處東經110°50′—111°39′,北緯23°25′—24°10′。東接賀州市八步區和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南連萬秀區、長洲區并隔浔江與藤縣相望,西鄰藤縣和賀州市昭平縣,北靠賀州市昭平縣、平桂區、八步區。面積2783.49平方千米。轄石橋、嶺腳、京南、獅寨、六堡、梨埠、木雙、沙頭、旺甫9鎮。縣人民政府駐石橋鎮東安街。有40.76萬人,主要為漢族,另有瑤、壯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