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國的建立及曆屆皇帝

契丹族生活在遼河和灤河上遊,還是遊牧和漁獵為生,南北朝到随唐,還處在氏族社會。契丹分八部,如遇外襲,共同扺抗,是以八部就有一個軍事首領指揮,各部不能獨自行動。唐初,河北,山西的漢人,不斷遷入契丹,唐未,中原地區戰火頻繁,漢人遷契丹更多,契漢共同生活。<1>遼太祖耶律阿保機(872一926)漢名億,契丹名阿保機,耶律是姓。他有膽略,好騎馬,雄健勇武。唐天祐四年(907)春,取代遙辇氏,當上契丹八部首領9年,鹽池宴會伏殺七部首領,統一契丹。後梁貞明二年(916)稱帝建國,國号契丹,二年後建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注[947年改國号為遼國,983一1066年,又重改回<契丹>],改皇都為上京。年号神冊,天贊,天顯。916一926在位。造文字,定法律,設宮衛騎軍和州縣部族軍。神冊元年親自領兵掃除各部殘餘勢力,又遣兵今新疆吉木薩爾南古城,盡取西北諸部。不斷用兵中原,即位當年拿下蔚,新,武,妫,儒五州。又入居庸關,以次子耶律德光治薊北地。天贊四年(926)攻占扶餘(今吉林四平西)進圍都城忽汗(今黑龍江甯安西南)滅渤海國。回軍途中病死扶餘。<2>遼太宗耶律德光(902一947)漢名德光,契丹名堯骨。遼太祖次子。性格寬仁,嚴厲,雄傑大志,精騎馬射箭。天贊元年(922)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統六軍略地薊北。跟太祖東征西伐,屢建戰功。遼太祖死由述律後攝政國事。次年即位927一947在位。年号顯天,會同,大同。天顯十一年領兵南攻後唐,立後晉石敬唐為兒皇帝,得燕雲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會同元年(938),擴建皇都上京,稱臨潢府。定官制,因俗而治,以國制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州鎮官趨于完備。連年攻打後晉。會同九年滅後晉,大同元年(947)進駐晉都汴梁。二月改國号為大遼。

遼國的建立及曆屆皇帝

四月自開封北返,行至栾城(今河北)病死,年46歲。<3>遼世宗耶律阮(918一951)漢名阮,契丹名兀欲。遼太宗侄。丹東王耶律倍長子。儀觀豐偉,内寬外嚴,善騎射。會同九年(946)随太宗攻後晉,入汴京。次年封永康王。同年太宗死,在鎮陽被從征将軍擁立為帝。947一951年在位。大同元年九月改年号天祿。時述律太後在遼都上京另立太祖第三子李胡為帝,阮領兵北返,至潢河,兩軍對陣。太後和李胡敗降,後囚于祖州。封賞功臣,追東丹王耶律倍為讓國皇帝。天祿四年(950)領兵攻後漢,次年率軍攻後周救北漢,行至歸化州祥古山(今河北宣化)為貴族察割所殺,年34歲。<4>遼穆宗耶律璟(931一969)漢名璟,契丹名述律。遼太宗長子。史稱驕傲縱欲,愛殺,好遊戲,不親國政,酣飲和睡,國人稱《睡王》。會同二年(939)封壽安王,天祿五年(951)領兵殺察割,那帝位。951一969年在位。年号應曆。在位期間,皇室内部紛争,多次發生謀反事件。應曆二年(952),援北漢抗後周。應曆十九年二月被近待小哥等殺死,年39歲。

<5>遼景宗耶律賢(948一982)漢名賢,契丹名明扆,這世宗次子。4歲被穆宗收養宮中。969年二月即帝位,969一982年在位,年号保甯,乾亨。在位期間,因常患風疾,國事多委皇後蕭綽。保甯初期,援北漢,退宋兵,六年遼宋議和,十一年宋滅北漢。乾亨二年(980)宋北攻遼至南京(今北京),領兵親征,敗宋軍于瓦橋關(今河北雄縣)東,四年病死雲州(今山西大同),時35歲。<6>遼聖宗耶律隆緒<971一1031>契丹名文殊奴,遼景宗長子。982一1031年在位。幼時愛讀書,能詩,能射擊,知音律,好繪畫。980年封梁王982年二月即帝位。年号統和,開泰,太平。國号改大契丹。年幼承天太後執政,任漢人韓德讓,掌管軍政大權。統和二十七年(1009)太後病死,親政。與西夏結好和親,東侵高麗,西敗鞑靼,使甘州(今甘肅張掖)及西州回鹘來貢。在位期間,修訂法律,釋放奴隸,減賦役,整頓吏治,納谏善言。統和六年,诏開貢舉,開科取士,設二十四部。為遼朝全盛時期(承天太後攝改有方)。有盛主之稱。太平十一年病死,年61歲。<7>遼興宗耶律宗真(1016一1055)契丹名隻骨,遼聖宗長子。太平元年(1021)立皇太子。幼時聰明,長的魁偉,大度,會騎射,好儒術,通音律,能畫。1o31一1055年在位。年号景福,重熙。興宗施政,侵犯北宋,迫使北宋納銀絹歲币。親征西夏,逼元昊謝罪稱藩。喜中原文化用漢人,繪有《千角鹿圖》,重熙二十四年八月病死,年40歲。<8>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一1101)契丹名查刺,遼興宗長子。史稱性格沉靜嚴毅,聰明觀書。重熙二十一年任天下兵馬大元帥。1055一1101年在帝位。年号清甯,鹹雍,大康,大安,壽昌。清甯九年(1063)重元謀反平叛,重元自殺。耶律乙辛擅權,大康七年(1081)被殺。在位期間,求直言,訪治道,發展農業,學漢文,儒家學,頒《五經傳統》,置博士,助教育。壽昌七年(1101)病死,年70歲。<9>遼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一1128)契丹名阿果。遼道宗長孫。史稱善騎馬射箭,窮奢極欲。大安七年(1091)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尚書令,天下兵馬大元帥。壽昌七年即帝位。1101一1125年在位。年号乾統,天慶,保大。天慶五年(1115)女真完顔阿骨打建金國稱帝,親領兵馬攻打金國大敗而歸。天慶十年金攻打遼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保大二年(1122)遼中京(今内蒙古甯城西),南京(今北京)被金攻下,遼東京(今遼甯遼陽)在天慶七年(1117)被金攻下,遼西京(今山西大同)被金攻下。保大二年天祚帝敗走夾山(今呼和浩特西北),四年秋,率軍出n山,敗潰,保大五年(1225)率殘部經沙漠西逃,在應州(今山西應縣東)被金所俘。遼被金所滅。

遼國的建立及曆屆皇帝

天祚帝次年封海濱王,後病死。<1>西遼德宗耶律大石(1094一1143)遼太祖八世孫。通契丹文及漢文,善騎射。保大二年,在遼南京(今北京)與李處溫合謀立秦晉國王耶律淳為帝,建北遼。年号建福。領兵與金作戰,在居庸關被俘,次年九月領兵逃出,在n山見天祚帝。保大四年,殺遼北院樞密使蕭乙薛,自立為王。領兵北走,至敦城(今蒙古國哈達桑東)募集軍兵萬餘,經回鹘西行,攻西域,次年稱帝,号天祐皇帝,又号葛爾汗。年号延慶,康國,史稱西遼。延慶三年(1126),建都八喇叭袞(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南)。康國十年(1143)卒。<2>西遼仁宗耶律夷列(?一1164)大石之子。父死年幼,皇後執政稱制七年。鹹清七年即位。1150一1163在位。年号紹興,十三年(1163)病死。<3>西遼末帝耶律直魯古(?一1213)西遼仁宗次子,父死年幼,姑母普速完執政稱制,年号崇福。崇福十四年(1177)斡裡刺殺普速完,即帝位。年号天禧,三十年(1207)收降乃蠻太陽汗子屈出律。三十四年屈出律叛亂,被戰敗,乃讓位,尊為太上皇,兩年後病死。在位34年。直魯古死,西遼滅亡。<1>北遼天錫皇帝耶律淳(1063一1122)契丹名涅裡,遼興宗孫。和魯斡之子。好文學。乾統十年襲父職為南京留守。天慶五年,封秦晉國王。抗金失敗。保大二年(1122)在南京<今北京>被奚王回離保等擁立為帝,号天賜皇帝,年号建福。降祚帝為湘陰王。世稱北遼。三月病死。(完)